鄧雪峰

鄧雪峰

鄧雪峰,(1906—1987)廣東東莞人。1906年生。香港攝影前輩。早年就讀北京,受北京光社的影響而愛上攝影。30年代回粵從事教育工作。在姑母悉心呵護與教導下的少年雪峰,自幼即萌生了他的藝術天賦,到了國小五、六年級時,已經是鄉裡間小有名聲的“小畫家”了,每逢寒假回到父母的鄉里去,不只左鄰右舍,甚至遠在一、二十里外的鄉親,都來請他畫年燈和窗心等過年的吉祥畫。

基本信息

鄧雪峰,(1906—1987)廣東東莞人。1906年生。香港攝影前輩。早年就讀北京,受北京光社的影響而愛上攝影。30年代回粵從事教育工作。在姑母悉心呵護與教導下的少年雪峰,自幼即萌生了他的藝術天賦,到了國小五、六年級時,已經是鄉裡間小有名聲的“小畫家”了,每逢寒假回到父母的鄉里去,不只左鄰右舍,甚至遠在一、二十里外的鄉親,都來請他畫年燈和窗心等過年的吉祥畫。豪邁的祖父、慷慨的父親、充滿母愛慧質的姑母、優越富庶的環境,培養出今日雪峰這樣一位瀟灑豁達、率性而執著的藝術家。1933年廣州市舉辦第一屆攝影展覽會,他的《一篙水滿》入展並選入大會紀念刊。1938年與影友在香港中環開設“豐度攝影公司”。開業之前開了一個攝影聯展。他的《雨日》這幅人像作品入選倫敦沙龍及《英國攝影年鑑》。同年將英國著名攝影家威廉·莫天申的一本著作譯成中文,譯名《藝術人像採光學》,1954年由澳門影藝出版社出版。1949年3月,鄧雪峰隨軍來台,為部隊繪製文宣;二年後(1951)考入“政工幹校”(今日之“政治作戰學校”)一期美術系,當時系內師資皆為一時之選,包括虞君質、莫大元、李仲生、趙春翔梁又銘梁中銘劉獅……等,無論是理論、西畫、國畫、書法,都有極佳的學習表率,奠定了鄧雪峰藝融中西的基礎。
畢業後,鄧雪峰于軍務閒暇,不忘藝事,並時向前輩名家如張大千黃君璧馬壽華張谷年梁鼎銘等請益,獲益匪淺;更結交許多同輩藝文界名士,如尼洛、田原、朱西寧、司馬中原、羊令野、於還素、戴蘭村、楚戈、墨人、姜穆……等,在談文論藝的氛圍薰陶中,滋養出更加豐沛的書畫藝術神采。1950年與馮元侃等組織“式式攝影院”於香港中環華人行二樓,開業之前舉辦“廣東會員攝影作品聯展”,展出他的入選國際影展作品百餘幅。1960年,鄧雪峰抱持藝術再學習的願望,進入花鳥名家邵幼軒“雙樨館”接受指導;次年(1961年),回母校“政工幹校”美術系任教,在教學相長中悠遊於書畫天地;1967年,先後獲得史博館主辦的“總統勳業畫展”國畫第一名及以“大陸同胞祈向圖”,獲“國軍新文藝金像獎”;1971年,又以《山水畫形式法則與藝術法則之研究》宏文獲“中山文藝理論創作獎”;1974年,再獲文協文藝獎章;各類獎項的肯定,也證明了鄧雪峰的多才多藝。1984年,鄧雪峰又入傅狷夫心香畫會研習山水,1985年,鄧雪峰以“華之廬”作為個人專有畫室堂號,次年(1986年)起,擔任“政戰學校”美術系教授兼系主任,直至退休。從事攝影教學數十年,培養了不少馳名國際影壇的攝影家。
台灣第二代前輩書畫家鄧雪峰,以旺盛的創作活力聞名藝壇,除詩文、書畫創作外,更致力鑽研畫理,著有《歷代名畫記研究》、《中國書畫的筆墨紙硯》及圖文並茂的花卉畫法著作《花經》。鄧雪峰在創作與教學間,以開闊的心境和開明的作風培育後進,不遺餘力;尤其更能以身作則,在“從心所欲不逾矩”之年,猶能汲古知新,勇拓蹊徑,在古、今、中、西之間穿梭交織,使鄧雪峰的國畫創作永遠保持古而不泥,新而不怪的活潑面貌。1987年逝世。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