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軍海

1、《中國文化與審美文化芻議》,《南開學報》2008年第2期。 2、《“述而不作”的現代意義》,《武漢理工大學學報》2008年第1期。 9、《對中西比較美學的幾點反思》,《文藝理論研究》2005年第4期。

簡介

姓 名: 鄧軍海
出生年月: 1971年5月4日
政治面目: 民眾
職 稱: 副教授
職 務: 教師
最終畢業學校:南開大學
畢業時間: 2006年6月
學歷情況: 研究生
學位情況: 哲學博士(博士後出站人員)
主要擔任課程: 文學理論
主要研究方向: 文藝學

學術成果

(一)譯著及參編:
1、《美學與倫理學》(譯著,約25萬字),武漢大學出版社,2008年即出。
2、《文藝心理學通論》,陳進波主編,蘭州大學出版社,1999,本人撰寫第17章《藝術欣賞心理》,三萬餘字。
(二)主要學術論文:
1、《中國文化與審美文化芻議》,《南開學報》2008年第2期。
2、《“述而不作”的現代意義》,《武漢理工大學學報》2008年第1期。
3、《連續性形上學與阿諾德·伯林特的環境美學思想》,《鄭州大學學報》2008年第1期,該文為《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2008年第5期摘錄。
4、《從邏輯學角度看墨子的“非樂”思想》,《中國哲學史》2007年第2期。
5、《中國古典美學研究亟須解決的三個問題》,《光明日報》理論版2007年2月27日。該文被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美學》2007年第4期全文轉載,《新華文摘》2007年第10期《論點摘編》收錄,並為多家學術網站轉載。
6、《走出中西對立》,《本體與詮釋》第6輯,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7、《榮格文化建構思想及其現代性》,《社會科學評論》,2007年第2期。
8、《“有意味的形式”:一張熟悉的陌生面孔》,《美與時代》(學術版)2006年11期;
9、《對中西比較美學的幾點反思》,《文藝理論研究》2005年第4期。該文被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美學》2005年第10期全文轉載;《中國學術年鑑》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全文收錄,並為多家學術網站轉載。
10、《感物言志說的再詮釋》,《孔子研究》2005年第4期。
11、《能否離開宗教情懷談托爾斯泰的美學思想》,《俄羅斯文藝》2005年第3期。該文被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外國文學》2005年第9期全文轉載。
12、《<藝概>風格論的陰陽辯證精神》《周易研究》2004年第3期。
13、《劉熙載論物我關係》,《西北師範大學學報》1999年第4期。
14、《真誠是一種勇氣》,《飛天》1999年第3期。
15、《也談文章的“改”與“不改”》,《寫作》1998年第3期。
16.《為美育劃界:再論“以美育代宗教”》,《文化中國》,2009年9月
17.《境界本體論管窺》,《社會科學戰線》,2009年8月
18.《從人的社會性來看“形式”和“意味”》,《內江師範學院學報》,2009年7月
19.《對於“味覺論”的一些思考》,《孝感學院學報》,2009年7月
20.《“內容和形式的統一”:一個現代性話題》,《湖南文理學院學報》, 2009年5月
21.《景觀還是家園:從環境美學看新農村建設》,《新中國發展60年與社會科學:天津市社會科學界第五屆學術年會優秀論文集》 ,2009年8月
22.《陳望衡的學術追求及其環境美學研究》,《環境美學前沿》第一輯,2009年6月
23.《中國事實與西方理論》,《全球化語境中的中國文學研究》,2009年7月
主要科研項目:
1、1997年9月-2000年7月在蘭州大學就學期間,參與導師陳進波所主持的甘肅省社科項目“文藝心理學研究”,撰寫《文藝心理學通論》第十七章《藝術欣賞心理》。
2、2003年9月-2006年6月在南開大學哲學系攻讀博士期間,參與導師薛富興所主持的天津市社科項目“中國古代自然審美傳統及其當代人文價值”。
主要獲獎情況:
1、2008年1月,獲“武漢大學優秀博士後”榮譽稱號;
2、2007年12月,論文《中國古典美學研究亟須解決的三個問題》獲“軍事交通學院學術年會”特別獎;
3、1998、1999年,在蘭州大學攻讀碩士期間,兩度獲得笹川良一優秀青年獎。
主要社會兼職:天津市美學學會理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