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平關於農業的兩個飛躍思想與實踐

(二)中國農業集體化道路的發展概況 (一)中國農業集體化道路的經驗 (一)我國農業向“第二個飛躍”發展的途徑

圖書信息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第1版 (2009年12月1日)
平裝: 345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32
ISBN: 9787010087320
條形碼: 9787010087320
尺寸: 20.8 x 14.6 x 2 cm
重量: 581 g

作者簡介

陳愛玉,福州大學人文社科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長期從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與研究,主要研究方向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和農民合作經濟組織。1997年被中央黨校函授學院聘為黨員領導幹部在職研究生班責任導師,任期三年。現為福建省科學社會主義暨國際共運史學會副會長、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研究會理事、福建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研究會理事。先後主持國家社科基金1項,主持福建省社科基金和省教育廳課題4項,主持省級精品課1項,主持校級教改項目5項,專著1部,參編省級教材多部。先後發表在《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社會主義研究》、《福州大學學報》、《黨史教學與研究》、《亞太經濟》等刊物的論文50多篇。

內容簡介

《鄧小平關於農業的"兩個飛躍"思想與實踐》以解決我國“三農”問題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以我國農業改革和發展30年偉大實踐為依據,從土地經營形式及其制度的改革創新切入,以合作制、集體化、承包制、集約化和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為線索,研究了鄧小平關於我國農業的“兩個飛躍”思想的形成過程、主要內容、意義和實踐;並以閩北農村的典型案例詮釋鄧小平“兩個飛躍”思想的科學性,探討了我國農業向“第二個飛躍”發展的有效途徑。

目錄


導言
第一章 列寧的農業合作制理論及其意義
一、列寧探索農業合作制理論的形成過程
(一)第一階段:建立全國公民參加的消費合作社
(二)第二階段:按社會主義原則建立各類集體農莊
(三)第三階段:積極探索產銷合作社的形式
二、列寧關於農業合作制理論的主要內容
(一)關於合作社的形式
(二)關於合作社的性質
(三)關於合作社的作用和意義
(四)關於合作社的原則和措施
三、列寧農業合作制理論的重要意義
(一)理論意義
(二)實踐意義
第二章 中蘇兩國農業集體化道路的異同及其經驗教訓
一、中蘇兩國農業集體化道路的發展概況
(一)蘇聯全盤農業集體化道路的發展概況
(二)中國農業集體化道路的發展概況
二、中蘇兩國農業集體化道路的差異分析
(一)實現農業集體化的國際環境和國內條件不同
(二)實現農業集體化的時間和形式不同
(三)實行的階級政策和消滅富農階級的方法不同
(四)處理農業集體化與機械化的關係不同
(五)堅持自願互利原則的效果不同
三、中蘇兩國農業集體化道路的相同分析
(一)實行農業集體化的原因和目的基本相同
(二)實現農業集體化的模式基本相同
(三)推進農業集體化的速度和處理黨內分歧的方法相同
四、中蘇兩國農業集體化道路的經驗教訓
(一)中國農業集體化道路的經驗
(二)中蘇兩國農業集體化道路的教訓
第三章 鄧小平關於農業“兩個飛躍”思想的形成
一、鄧小平關於農業“兩個飛躍”思想形成的前提條件
(一)深刻認識農業集體化道路存在的問題
(二)深刻分析農業集體化道路存在問題的原因
(三)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是通過社會主義改革
二、鄧小平關於農業“兩個飛躍”思想的直接來源
(一)合作化時期對集體經濟經營管理辦法的初步探索
(二)高級社建成前後對其規模和生產責任制的再探索
三、鄧小平關於農業“兩個飛躍”思想的形成過程
(一)“兩個飛躍”思想的醞釀階段
(二)“第一個飛躍”思想的形成階段
(三)“兩個飛躍”思想的最後形成階段
第四章 鄧小平關於農業“兩個飛躍”思想的內容及其意義
一、鄧小平關於農業“兩個飛躍”思想的主要內容
(一)依靠政策和科學實現廢舊立新的“第一個飛躍”
(二)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要堅持長期不變
(三)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總方向是發展集體經濟
(四)發展集體經濟的主要途徑是適度規模經營和集約化經營
(五)實現“第二個飛躍”是一個很長的過程.
二、鄧小平關於農業“兩個飛躍”思想的重要 意義
(一)指導了我國農業取得“第一個飛躍”的巨大成就
(二)揭示了我國農業現代化道路的發展規律
第五章 “兩個飛躍”思想繼承和發展了列寧的農業合作制理論
一、重視國情的研究:堅持從自己的實際出發來制定政策
(一)強調製定政策應從中國現實國情出發
(二)提出推行改革的措施和衡量標準
二、善於總結經驗:堅持在吸取歷史經驗中穩步地推進改革
(一)在總結歷史經驗的基礎上推行改革
(二)在及時總結實踐經驗中推進改革
三、堅持自願互利原則:貫穿於“兩個飛躍”思想的始終
(一)讓農民自願選擇農業生產經營形式
(二)強調規模經營是生產力發展的必然要求
四、遵循經濟規律:通過農戶與市場的連線發展集體經濟
(一)培育農戶向商品生產經營者轉變
(二)培育小農戶與大市場連線的載體
五、重視城鄉協調發展:積極尋找縮小城鄉差距的出路
(一)重視工農業之間的相互影響和促進
(二)提出建設大批小型新型鄉鎮
第六章 鄧小平關於農業“兩個飛躍”思想在閩北農村的實踐
一、閩北農村實現“第一個飛躍”的曲折歷程
(一)閩北農民對生產責任制的艱辛探索
(二)“第一個飛躍”在閩北農村實現的曲折及其成就
(三)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在閩北農村發展的新成果
二、“第二個飛躍”在閩北農村發展的趨勢
(一)閩北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發展現狀
(二)閩北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產生和發展的原因
(三)閩北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取得的初步成效
三、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給小山村帶來新氣象
(一)促進了社員增產增收和示範作用
(二)帶動了多種經營的發展和勞動力的就地充分就業
(三)發揮了培育新型農民的功能
(四)推動了小山村社區的新變化
第七章 我國農業向“第二個飛躍”發展的途徑及其思考
一、我國農業向“第二個飛躍”發展的途徑及其趨勢
(一)我國農業向“第二個飛躍”發展的途徑
(二)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類型與性質
(三)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發展過程及其趨勢
二、我國農業實現“第二個飛躍”面臨的問題
(一)人們對“兩個飛躍”思想缺乏全面的認識
(二)構建“第二個飛躍”的外部條件任務繁重
(三)完善“第二個飛躍”的內部組織功能任務艱巨
(四)實現“第二個飛躍”的主體素質較低
三、我國農業改革向“第二個飛躍”發展的思考
(一)必須全面理解和把握“兩個飛躍”的思想
(二)積極構建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外部條件
(三)堅持規範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基本要求
(四)加快農民合作經濟組織人才隊伍的培
結語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