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城孟廟

鄒城孟廟

鄒城孟廟,也叫亞聖廟,是歷代祭祀孟子的場所,孟廟初建於宋景佑四年(1037年),原在距城13公里的四基山西南麓的孟子墓前,因距城較遠,後遷至鄒縣城郊,宋宣和三年(1112年),又建在現在的地址。後歷經金、元、明、清數十次重修擴建,具有了現在的規模。也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景點簡介

孟府與孟廟毗鄰,是孟子嫡系後裔居住的府第。孟府是一座典型的中國封建貴族府第,平面呈長方形,占地面積約2.24萬平方米。前後有七進院落,樓、堂、閣、室148間。以主體建築大堂為界,前為官衙,後衛內宅。整體布局大方氣派,典雅中透著幾分威嚴。

在鄒城市南的104國道兩邊,有一片松柏掩映的紅牆壁瓦,那就是著名的孟廟。孟廟,也叫亞聖廟,是歷代祭祀孟子的場所,孟廟初建於宋景佑四年(1037年),原在距城13公里的四基山西南麓的孟子墓前,因距城較遠,後遷至鄒縣城郊,宋宣和三年(1112年),又建在現在的地址。後歷經金、元、明、清數十次重修擴建,具有了現在的規模。

現在的孟廟,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廟內古木森蔚,碑碣林立,廟周圍有紅牆護圍,總面積65.3畝。它是一座長方形建築群,五進院落,以主體建築“亞聖殿”為中心,南北為一條中軸線,左右作對稱式配列,錯落有致,起伏參差,遠院不同,充分體現了古代廟堂的特點。

孟廟前部為三個大院,後部分為左中右三路。現有殿廡64楹,碑亭2座,木坊4座,石坊1座。其規模僅次於孔廟,為山東省現存歷史最久遠、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築群之一,是國內宋元至明清時期的古建築代表作品,1988年被國務院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孟廟內保存有秦、漢、晉、唐、宋、元、明、清歷代碑碣280塊,其主要內容有歷代封建皇帝封贈聖旨、孟氏家族譜系、歷代維修擴建紀實、文人騷客詩詞讚頌等。其字型楷、行、隸、篆全備,具有很高的書法藝術價值,是研究我國歷史和孟廟沿革的珍貴資料。

孟府也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與孟廟毗鄰,是孟子嫡系後裔居住的府第,元至順二年(1331年),文宗皇帝封孟子為“鄒國亞聖公”,從此,這裡就被稱為“亞聖府”,也叫“孟府”。孟府開始建造的年代不祥,據推測是宋景佑四年(1037年),建孟廟的同時,建造了孟府。後經歷代變遷和擴建,就有了現在的規模。

孟子後裔嫡系長子在明代以前,襲封鄒縣主薄。主薄相當於實職的副縣級官員,從那時代開始世襲“翰林院五經博士”,以後從未間斷,到了民國,改稱“奉祀官”。“五經博士”和“奉祀官”都是虛職,雖是八品。卻沒有實際權力,其主要指責是:看護維修林廟,祭祀先祖,弘揚儒家文化,按說孟家世襲的“翰林院五經博士”,其爵位並不高,但世代相襲,世代顯赫,而且經歷七八百年不衰,這樣的貴族世家就少見了。

孟府是一座典型的中國封建貴族府第,平面成長方形,占地面積約2.24平方米。前後有七進院落,樓、堂、閣、室148間,以主體建築大堂為界,前為官衙,後為內宅,整體布局大方氣派,典雅中透著幾分威嚴。

收費標準

聯票:40元(4月1日—10月31日);30元(11月1日—次年3月31日);

註:孟府孟廟1.1以下兒童、70歲以上老年證、現役軍人免票;1.1-1.4米兒童半價。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