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錫剛

父親是個滿腹經倫的醫藥郎中,家境寬裕,從小郭錫剛受家族的影響,開始對文字產生興趣。 這對幼年的他影響最大,直到今天談起啟蒙時的錫辰,郭錫剛無限感懷。 名流大家,各界政要,也以收藏郭錫剛骨力內蘊的金石書法為榮。

基本信息

簡介

郭錫剛,祖籍山西太原郭家城。民國初年,祖父攜家人來關東落戶瀋陽。父親是個滿腹經倫的醫藥郎中,家境寬裕,從小郭錫剛受家族的影響,開始對文字產生興趣。當時有一個親屬叫“錫辰”的律師,他和畫家葛月潭是朋友。他文采飛揚,舞文弄墨,擅長刻磚,好打抱不平。當時老百姓死後立不起碑,所以村裡的人就請錫辰刻青磚替之。最簡單的只刻一個人名,稍微複雜一些的寫上生辰八字,磚料大小不一,最大刻磚的磚料有的已達600公分以上。受錫辰的影響,郭錫剛開始學習刻磚和祭祀用文,十多歲時開始寫小楷,同時受一個本家舅舅的影響,摹寫對聯,吟詩弄詞。這對幼年的他影響最大,直到今天談起啟蒙時的錫辰,郭錫剛無限感懷。 十八歲那年,郭錫剛以優異成績考入東北美術專科學校,也就是現在的魯迅美術學院。這在當時已經出盡了風光,因為學校只有兩人考上大學。在院長王盛烈先生的教育下,以素描為基礎,強調色彩專業課從而給郭錫剛打下了堅實的美術基礎。文化大革命前夕,大學畢業後,分配到了市新華書店宣傳組,後又到了市首屆美展籌備處,以後調到了東陵區文化館。現在他離休前的職稱是副研究館員,相當於大專院校的副教授,這在民眾文化系列裡已屬高職。他還是省市美協、書協會員,東陵區美協主席,省市老幹部美協副會長,東陵區政協委員。

生平

郭錫剛的篆刻書法,筆勢遒勁、蒼渾拙樸、大膽潑辣、氣勢開張、構圖舒展、章法嚴謹。他從漢魏學起,魏晉入手,在歐、柳、顏、 趙的通俗書法美學中入門,進而求新、求變。他從北碑開始寫,脫掉“一個人一個朝代,一個字型”的影子。他從眾碑中寫起,在漢隸和魏碑的基礎上積累魏碑和篆隸的底蘊,再從魏碑中入手,著重突出南派北碑的特點。特別注重臨寫受禪表、上尊號、孔羨、魯峻、漢祀三公山碑、鄭固、孔彪、孔褒,隸書並行,草書並重。他寫章草,尊王羲之、王獻之、杜度、崔媛之前規,書大家神韻。整個墨跡,拙樸自然、風骨剛健、雄渾豪放、跌宕起伏、真氣瀰漫。

郭錫剛的金石書法藝術聲名遠播,瀋陽電視台以歷史故事,新樂遺址,瀋陽古文字為專題,展播他的金石篆刻藝術。瀋陽日報發表了“郭錫剛和他的秦磚漢瓦”專訪。名流大家,各界政要,也以收藏郭錫剛骨力內蘊的金石書法為榮。漫畫家方成、前衛生部長錢信忠、魯美前院長王盛烈、張望,安徽名家肖龍士、肖成鎮、呂馥慧都藏有他的印跡,他給魯美64屆的師生和同仁刻章人手一枚。從大洋彼岸來的朋友還特地將美國六大湖石帶來請郭錫剛鐫刻留字。

當年他和陳舊、康福山幾個老友創辦“候城金石書畫研究會”即現在中山畫會前身時,創建初期和與沈延毅等老先生每天在一起的畫畫、寫字、篆刻。在沈延毅的大力支持下,如今的瀋陽中山金石書畫研究會從20多年前的幾個人發展到200多人,畫會雷打不動的每周例會制度吸引了無數畫家來此聚會,暢談創作體會,觀摹作品,交流技法,互相品評。畫會每年定期組織會員外出創作寫生,舉辦畫展,參加社會救助、慈善義賣等大型公益活動。畫會倡導“三分作品、七分人品”的人文精神,被新聞媒體和藝術界同行稱之為“綠色畫會”。

郭錫剛在民眾文化部門數十年,僅在組織和舉辦民眾性的美術展覽和比賽就達數百次,他本人也從未漏掉過一次參加展覽的機會,有數百幅作品在省市美展中入選和獲獎。部分作品在專業刊物上發表和被各界名士收藏。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