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研究文獻匯要

”台灣學者董作賓的評價是:“不用說,大家都知道的,唯物史觀派是郭沫若的《中國古代社會研究》領導起來的。 ”作者介紹楊勝寬(1958——):男,教授,古典文獻學專業碩士,長期從事中國古代文學、文化及郭沫若研究工作,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 蔡震(1950—):男,北京市人,文學碩士,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四川郭沫若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中國郭沫若研究會會長,原北京郭沫若紀念館副館長。

內容介紹

這部匯要收錄了1920年至2008年九十年間的關於郭沫若的具有原創性和史料價值的代表性研究文獻和資料。依據原創性、權威性的原則,按研究內容將本書分為:總論卷、史實卷、交往卷、思想文化卷(2冊)、文學卷(內含詩歌、戲劇、小說、散文、中外文學比較等內容,共3冊)、歷史卷(2冊)、考古古文字卷、教育新聞出版書信書法卷、研究之研究卷(內附專著、論文集、工具書、專刊目錄100餘部/種)、索引卷,共14卷。
郭沫若是繼魯迅之後,現代中國文化戰線上的又一面旗幟,一生貢獻遍及思想文化、文學藝術、哲學社科、歷史考古、文物文獻、古文字學和政治外交、科學技術等各個方面,從而使“郭沫若研究”成為現當代涉及領域最廣、跨越學科最多、獲取成果最富的一門顯學。按照兼顧第一手性、具有史料價值和可供學術參考的原則,約取精編十四卷,是迄今為止規模最大,門類最全,也最具權威性和系統性的郭沫若研究史料文獻巨帙,對於深入開展郭沫若和現代中國文化研究,各門專史研究,必將發揮積極的推進作用。2012年11月是郭沫若誕辰120周年的日子,值此時機推出這套“匯要”,具有重要的社會影響和紀念意義。
郭沫若在《中國古代社會研究》序言中說:“對於未來社會的待望逼迫著我們不能不生出清算過往社會的要求。古人說:前事不忘,後事之師,認清楚過往的來程也正好決定我們未來的去向。”
周恩來:“郭沫若創作生活二十五年,也就是新文化運動的二十五年,魯迅自稱是‘革命軍馬前卒’,郭沫若就是革命隊伍中人。魯迅是新文化運動的導師,郭沫若便是新文化運動的主將。魯迅如果是將沒有路的路開闢出來的先鋒,郭沫若便是帶著大家一道前進的嚮導。”
齊思和:“郭氏為當代大文學家……近十餘年來更由文學而究心古代文字,由文字而研究古代社會制度,近更由制度而推究古代思想,亦多所創穫,有盛名於當世……蓋其天才超邁,想像力如天馬行空,絕非真理與邏輯之所能控制也。”
台灣學者董作賓的評價是:“不用說,大家都知道的,唯物史觀派是郭沫若的《中國古代社會研究》領導起來的。……他把《詩》、《書》、《易》裡面的紙上材料,把甲骨卜辭、周金文裡面的地下材料,熔冶於一爐,製造出來一個唯物史觀的中國古代文化體系。”
繆鉞:“郭君治學,冥心自運,不主故常,持說雖不免偏宕之處,而亦多精悍獨美。其釋古文字極富新見,足資啟發,而其解《湯盤銘》‘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能發二千年之覆,久為海內學者所探賞。”

作者介紹

楊勝寬(1958——):男,教授,古典文獻學專業碩士,長期從事中國古代文學、文化及郭沫若研究工作,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現任樂山師範學院黨委副書記,全國蘇軾學會副會長,中國郭沫若研究會理事、四川省郭沫若學會副會長,四川省杜甫學會理事。在《文史哲》、《復旦學報》、《中國文化研究學報》(香港中文大學)、《四川大學學報》等20餘家刊物上發表論文100餘篇,有《蘇軾人格研究》、《蘇軾與蘇門文人集團研究》、《蘇學與杜學》等專著問世。承擔並主持多項省級重點科研課題,獲得四川省政府一、二等多項獎勵。
蔡震(1950—):男,北京市人,文學碩士,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四川郭沫若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中國郭沫若研究會會長,原北京郭沫若紀念館副館長。據不完全統計,出版學術著作5部,學術資料集6部,迄今已經在包括《中國社會科學》、《文學評論》、《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新文學史料》等學術期刊發表學術論文80餘篇。
顧問
章玉鈞、謝保成、譚繼和、魏建、李怡、王錦厚、祁和暉、彭邦本、魏紅珊
總編
楊勝寬、蔡震
分卷主編
《總論卷》:稅海模、蔡震
《史實卷》:廖久明
《交往卷》:廖久明
《思想文化卷》:陳曉春、王海濤
《文學?詩歌卷》:雷業洪、張昭兵、陳俐
《文學?戲劇卷》:陳俐、楊興玉、何玉蘭
《文學?小說、散文、中外文學比較卷》:陳俐、鄧芳
《歷史卷》:何剛
《考古、古文字卷》:陳仕益、楊曉宇
《教育、新聞出版、書信、書法卷》:廖久明、熊澤文、王立新
《研究之研究卷》:稅海模、蔡震
其他參與人(以姓氏筆畫為序)
於天樂、於立得、萬保君、鄧幫雲、令狐兆鵬、陳大川、楊宏、李暢、余玲、張遠東、苟興朝、羅春、趙學彬、徐立昕、唐瑛、卿玉濤、龔蓋雄

作品目錄

總論卷
目錄
導言1
詩人郭沫若(節錄)錢杏邨38
致郭沫若(1935年5月28日)瞿秋白43
郭沫若先生的革命性艾雲45
我們應該研究郭沫若先生的作品歐陽凡海48
偉大的“蘆笛”羅蓀51
我對於郭沫若先生的認識李初梨53
我所認識的郭沫若先生老舍57
學習郭沫若,研究郭沫若(節錄)石西民60
正確評價郭沫若同志李一氓66
實事求是地評價新文化運動的先驅者——郭沫若(節錄)夏衍71
郭沫若與哲學劉大年76
《郭沫若選集》(英文版)序(節錄)成仿吾82
集詩人、學者、政治家的特色於一身
——讀郭老《文史論集》札記祁和暉95
中國現代“文人”的一個範本魏建105
無法迴避的抗爭
——評《郭沫若總論》翟清福113
我的郭沫若觀: 關於一種文化人格與文化精神的省察潘世聖130
消解: 郭沫若的文化宿命章亞昕142
中西撞擊中隆起的文化峰巒
——我的郭沫若觀稅海模148
作為啟蒙主義者的郭沫若朱貴平158
論郭沫若人格系統黃麗華164
“我的郭沫若觀”學術討論會評述晨雨174
論政治生涯中的郭沫若張毓茂177
踏著一代文化偉人的歷史足跡胡繩186
論郭沫若“青春型”的文化品格黃侯興195
在歷史、現實與理想關係中的文化構想
——論“五四”啟蒙主義者郭沫若蔡震212
郭沫若與屈原人格羅成琰225
人與文: 完成的以及未完成的
——郭沫若後期文藝思想及創作反思吳義勤季進236
歷史意識與當代意義
——論郭沫若的當代性蔡震249
文壇史林風雨路·代序:“嚶其鳴矣,求其友聲”林甘泉262
評價歷史人物必須“知人論世”
——談正確評價郭沫若馬識途289
與時俱進的20世紀中國文化巨人章玉鈞譚繼和295
中國“歌德”之道路
——論郭沫若解放後的思想和文藝活動程光煒310
郭沫若人格流變簡論稅海模325
略說郭沫若與20世紀中國文化黃修己337
與時俱進,創造中華民族的先進文化
——紀念郭沫若誕辰110周年李鐵映342
論郭沫若後三十年的學術爭鳴章玉鈞譚繼和348
郭沫若與中國20世紀學院派文化的分離李怡365
郭沫若與創造精神楊勝寬371
在中國現代文化的“造山運動”中
——簡論郭沫若的學術與他的時代朱壽桐383
關於晚年郭沫若邵燕祥396
現代文學話語轉型中的“郭沫若現象”宋劍華田文兵399
史實卷(主編廖久明)
目錄
1892—1913
少年郭沫若“偷桃”的對子是假的王錦厚3
關於郭沫若少年時代“偷桃”對聯等問題的探索(節選)張伯雅5
郭沫若是怎樣走上文學道路的?王錦厚伍加倫10
郭沫若生平之謎
——郭沫若青少年時代生平和作品研究的若干問題秦川30
1914—1924
郭沫若在岡山[日] 名和悅子43
日本博多灣風物與郭沫若研究的幾個問題(節選)朱壽桐65
郭沫若與“學燈”關係之辯論吳從發78
郭沫若與少年中國學會同鄉同學關係考陳俐82
郭老與“中華學藝社”鄧牛頓93
郭沫若《創造十年》雜考陳福康96
郭沫若與泰東圖書局劉納104
前期創造社期刊創辦與郭沫若早期的文學創作張勇121
1925—1928
郭沫若與“五卅”運動許豪炯135
郭沫若與《洪水》鹹立強142
郭沫若在廣州易明善153
郭沫若在廣東的若干史實金欽俊梁山165
在與國共兩黨的關係中看郭沫若的1926—1927
——兼論與此相關的史料之解讀及補充蔡震182
郭沫若任國民革命軍總政治部副主任的時間問題
——與孫黨伯同志商榷劉繼增毛磊袁繼成196
郭沫若反蔣抉擇是怎樣作出的?楊希之200
郭沫若與南昌起義史實補正龔濟民方仁念207
郭沫若在大革命失敗後是何時回到上海的?孫黨伯217
1928—1937
郭沫若與一九三六年的“兩個口號”論爭鍾林斌223
在兩個口號論爭中的郭沫若——談兩篇有關佚文孔海珠233
在“兩個口號”論爭中被茅盾遺忘了的一些史事蔡震242
“便是鬩牆的兄弟應該外御其侮的”
——略談郭沫若1936年的三件事廖久明254
郭沫若流亡日本期間若干史料、史實的考辨(節選)蔡震262
“日支人民戰線”諜報網的破獲與日本警方對郭沫若監視的
史實[日]武繼平273
“去國十年余淚血”
——郭沫若流亡日本的心路歷程蔡震294
郭沫若《歸國雜吟》雜考張惠達315
1937—1949
有關郭沫若兩訪張總部的若干史實張明楚329
郭沫若《洪波曲》的幾處史實誤記易明善334
郭沫若在三廳陳虹339
郭沫若戰鬥在文工會秦川351
試談郭沫若抗戰時期對蔣介石的評論李路艾玉378
1949—1978
郭沫若與和平運動和亞非團結運動惠貞395
“聯繫著武訓批判的自我檢討”
——郭沫若與電影《武訓傳》批判風潮賈振勇397
“我看你還是要求到西藏去吧”
——郭沫若與批判胡風運動(節選)賈振勇411
郭沫若與反右運動賈振勇419
關於郭沫若的“燒書”說(節選)翟清福435
迭遭喪子巨痛的郭沫若馮錫剛438
詩人郭沫若在“文革”後期馮錫剛472
黨籍
有關郭沫若中國共產黨黨籍的幾個問題盧正言493
從《新華日報》、《民眾》周刊看抗戰時期的郭沫若廖永祥陶月初498
略談郭沫若的黨籍問題及其研究狀況
——與吳奚如等同志商榷(節選)優九州林亦梅512
爰將金玉自勵堅貞
——也談郭沫若黨籍問題馮錫剛524
郭沫若、茅盾、丁玲的黨籍和黨齡竇應泰527
筆名
與魯迅論戰的“杜荃”是不是郭沫若?單演義魯歌539
郭沫若筆名、別名、化名匯釋李文遂王澤君551
從“於碩”是否是郭沫若的筆名談起盧正言561
“沫若”正位徐克文564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