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勝利[中國科學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研究員]

郭勝利[中國科學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研究員]

男,河北欒城人。中國科學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研究生導師,中國科學院長武黃土高原農業生態試驗站副站長。

教育背景

1988年9月-1992年7月,河北農業大學土壤與植物營養專業,獲農學學士學位。

1992年9月-1995年7月,中國科學院水土保持研究所,獲土壤學碩士學位。

1996年9月-2002年1月,中國科學院水土保持研究所,獲土壤學博士學位。

2005年12月-2006年11月, Rothamsted research, UK 高訪。

2008年1月-2008年12月, Rothamsted Research,UK 博士後。

2014年5月-2014年7月,New Hampshire,USA 訪問學者。

主要成就

本人自1995年參與工作以來,以土壤學和生態學的專業知識為基礎,結合西部地區乾旱少雨而水土流失嚴重的現實,主要進行流域土壤碳氮循環研究。在水土流失治理與區域碳循環機理方面,先後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組部與科學院“西部之光” 人才培養計畫項目、中科院重要方向性項目資助。

建立了良好的國際交流。2005-2006作為訪問學者赴洛桑開展了一年的訪問學習,2008年1月-12月,受英國洛桑農業試驗站Rothamsted International Post-doctoral Award的資助,再次赴洛桑試驗站的土壤科學系開展合作研究。在David Powlson,Kevin Coleman 和Andy Whitmore的指導下,利用洛桑有機碳周轉模型(RothC),結合GIS技術,開展了黃土高原地區土壤有機碳儲量和固碳潛力研究。

研究特色和優勢

以土壤學、生態學為依託,結合計算機信息技術,以流域為單元研究生態要素的變化規律。該研究對豐富土壤學研究內容,構建流域生態與管理新興學科具有重要意義。本人所在的長武站為國家級野外試驗基地和校重要科研平台。其研究成果對我國的西部生態環境治理提供理論支撐。

科研項目

(1) 侵蝕-沉積過程中土壤輕組有機碳的變化機制(41371279),主持,國家級,2014-01--2017-12

(2) 黃土區植被恢復過程中根系對深層土壤活性有機碳的影響,主持,國家級,2011-01--2013-12

(3) 青海地區農田土壤固碳潛力與速率研究,主持,專項級,2011-01--2015-12

(4) 黃土區植被恢復的土壤碳匯效應,參與,專項級,2010-07--2012-06

發表著作

(1) 施氮對黃土旱塬區春玉米土壤呼吸和溫度敏感性的影響,環境科學,2015,通訊作者

(2) Changes in temperature sensitivity of soil respiration in the phases of a three-year crop rotation system,Soil and Tillage Research,2015,通訊作者

(3) Responses of soil respiration to land use conversions in degraded ecosystem of the semi-arid Loess Plateau,Ecological Engineering,2015,通訊作者

(4) 蘋果園土壤呼吸的變化及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的影響,環境科學,2014,通訊作者

(5) 黃土丘陵區不同退耕方式土壤有機碳密度的差異及其空間變化,農業環境科學學報,2014,通訊作者

(6) Influence of soil moisture on litter respiration in the semi-arid Loess Plateau,PLoS ONE,2014,通訊作者

(7) Land use and topographic position control soil organic C and N,Catena,2014,通訊作者

(8) 黃土高原半乾旱區土壤呼吸對土地利用變化的回響,自然資源學報,2014,通訊作者

(9) The variable response of soil microorganisms to trace concentrations of low,Soil Biology Biochemistry,2013,第4作者

(10) 田間條件下黑壚土基礎呼吸的季節和年際變化特徵,生態學報,2013,通訊作者

(11) 地貌類型和治理措施對小流域有機碳和全氮的影響,生態學報,2012,通訊作者

(12) 坡向和坡位對小流域梯田土壤有機碳氮變化的影響,植物營養與肥料學報,2012,通訊作者

(13) 黃土丘陵區小流域土壤碳氮比的變化及其影響因素,自然資源學報,2012,通訊作者

(14) 小流域土壤有機碳的分布和積累及土壤水分的影響,自然資源學報,2012,通訊作者

(15) Soil organic carbon dynamics in a dryland cereal cropping system of the Loess Plateau under long-term nitrogen fertilizer applications,Plant and Soil,2012,第1作者

(16) 退耕還果對黃土高原溝壑區坡地土壤和植被碳、氮儲量的影響,植物營養與肥料學報,2011,通訊作者

(17) 長期施氮和水熱條件對夏閒期土壤呼吸的影響,環境科學,2011,通訊作者

(18) 黃土旱塬裸地土壤呼吸特徵及其影響因子,生態學報,2011,通訊作者

(19) 黃土丘陵溝壑區小流域土壤有機碳空間分布及其影響因素,生態學報,2011,通訊作者

(20) 不同施肥處理對黑壚土各粒級團聚體中有機碳含量分布的影響,土壤學報,2010,通訊作者

(21) 黃土塬區小流域深層土壤有機碳變化的影響因素,環境科學,2010,通訊作者

(22) Impacts of Fertilizer Practices on Environmental Risk of Nitrate in Semi-arid Farmlands in the Loess Plateau of China,Plant and Soil,2010,第1作者

(23) 施氮水平對黃土旱塬區麥田土壤呼吸變化的影響,環境科學,2010,通訊作者

(24) 黃土高原溝壑區王東溝小流域土壤有機碳空間分布,生態學報,2010,第1作者

(25) 黃土區夏閒期土壤呼吸變化特徵及其影響因素,土壤學報,2010,通訊作者

(26) 黃土高原溝壑區地形和土地利用對深層土壤有機碳的影響,環境科學,2010,通訊作者

(27) 天然次生林與人工林對黃土丘陵溝壑區深層土壤有機碳氮的影響,生態學報,2010,通訊作者

(28) 黃土區退果還耕對黑壚土硝態氮積累和遷移的影響,植物營養與肥料學報,2009,第1作者

(29) 黃土區人工與天然植被對凋落物量和土壤有機碳變化的影響,林業科學,2009,第1作者

(30) 施氮水平對黃土旱塬區小麥產量和土壤有機碳、氮的影響,植物營養與肥料學報,2009,第1作者

(31) 黃土旱塬區冬小麥不同施肥處理的土壤呼吸及土壤碳動態,生態學報,2009,通訊作者

(32) 小流域土壤磷的積累特徵及其環境效應-以黃土高原溝壑區王東溝小流域為例,自然資源學報,2009,第1作者

(33) 黃土高原溝壑區不同年限蘋果園土壤碳氮磷變化特徵,植物營養與肥料學報,2008,通訊作者

(34) 輪作和施肥對半乾旱區作物地上部生物量與土壤有機碳的影響,中國農業科學,2008,第1作者

(35) Phosphorus Changes and Sorption Characteristics in a Calcareous Soil Under Long-Term Fertilization,Pedosphere,2008,第1作者

(36) 植被類型對黃土丘陵區流域土壤有機碳氮的影響,自然資源學報,2007,通訊作者

(37) 半乾旱區小麥產量土壤硝態氮積累與水分平衡,中國農業科學,2005,第1作者

參編著作:(1)郭勝利,賈恆義,新造農田土壤改良與快速培肥,焦巨仁 主編,《水力綜合治沙技術與實踐》,1996,西安,陝西科技出版社,pp85~118

(2)蔣定生(主編),郭勝利(副主編),《水力治沙造田與沙區農業可持續發展》,1998,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