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思年

郝思年,男,漢族,1959年11月出生,江蘇寶應人。畢業於江蘇省高郵師範學校。現為國小高級教師,任寶應縣曹甸鎮教育工會國小分會主席,兼職中華燈謎學術委員會委員,中華“乙亥謎社”社員,中華券海謎社理事,江蘇新華書緣讀者俱樂部會員,上海文藝出版總社讀者俱樂部終生會員。曾獲江蘇首屆“新華書緣杯”優秀藏書人稱號。所在家庭,2001年也被中共揚州市委宣傳部評為揚州市“百佳讀書藏書家庭”。
從事教育教學工作二十餘年,先後多次被評為鎮、縣級 “優秀教育工作者”、“優秀班主任”、“優秀教學能手”、青藍工程“優秀指導教師”,97年被授予“江蘇省中國小優秀班主任”,所教班級也曾被評為“揚州市優秀班集體”。喜好讀書、燈謎、對聯、影視、音樂、戲劇、集藏等,擅長電子琴的演奏,指法到位,技藝嫻熟,參加過上海電視台製作的電視劇《新柳堡的故事》的拍攝。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每年訂閱報刊30多種,年購書、訂報刊投入超過千元,通過讀書、讀報,開闊了視野,豐富了知識,增長了才幹,並能學用結合,取得了累累碩果。組織並輔導學生參加縣、省及全國小學生各門各類知識競賽,作文競賽,有100多人次分獲一、二、三等獎,自己也獲得了多個優秀輔導獎或指導獎。撰寫的班主任工作經驗論文《給孩子以彩色的童年》,曾在省級交流;編寫的勞動課教案《炒雞蛋》,在市級評比中獲一等獎;撰寫的優秀少先隊員事跡材料《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被編入《雛鷹展翅》一書;指導的學生習作《我想永遠做個小不點》及《我心中的偶像》被編入《“97之花”全國小學生作文競賽優秀作品集》一書;指導並點評的《家鄉的玩具節》、《我心中的愛心節》等8篇學生習作,被編入《小學生同步作文》一書。2002年4月,參加中央電視台國際部《正大綜藝》欄目和北京楹聯學會舉辦的全國征聯活動,榮獲三等獎。
從謎以來,結交的謎友遍及全國各地及港台、東南亞地區,相繼在全國範圍內成功地主辦了“商燈熱線”、“龍珠合壁”等燈謎有獎競猜活動。參加北京、上海、天津、重慶、西安、南京、瀋陽、濟南、廣州、貴陽、桂林、惠州、舟山、三明、石獅、晉江、汕尾、深圳、南澳、安陽、青島、鎮江、常州、天水、大石橋、揭陽、吳江、固原、綏德、台北、高雄、香港、泰國曼谷等海內外各類燈謎競猜,獲獎百餘次之多。在“建設摩托杯”、“降糖丹杯”、“明日星杯”、“聯誼杯”、“五福杯”、“亞力杯”、“東風杯”、“讀書杯”、“東方杯”、“熱電杯”、“萬通杯 ”、“乙亥杯”、“中索杯”、“愛特杯”、“三迎杯”、“涇農杯”、“奔馬杯”、“金牛杯”、“計生杯”、“新紀元杯”、“中國移動杯”、“盛喜杯”、“國稅杯”、“民風杯”、“天河杯”“世紀騰龍杯”、“紀念抗日戰爭勝利50周年”、“迎新年,慶回歸”及“2000神州世紀游全球華人元宵燈謎楹聯有獎征射”、“以迷會友”特別征射、“紅樓故事”專題征射、“湄南索隱”、“鴻紅謎社20周年慶典”征射、“天津建城600周年”燈謎擂台賽、第十五屆辭舊迎新燈謎競猜等海內外有較大影響的燈謎大賽中,都取得了優異的成績。燈謎作品散見於《全國燈謎信息》、《中國報刊謎匯》、《中華燈謎》、《星期天》、《文虎摘錦》、《春燈》及全國其他燈謎內刊。
主要事跡被收錄於《世界華人文學藝術界名人錄》第三卷及《科學中國人 • 中國專家人才庫》及《中國當代燈謎藝術家大辭典》等書中,燈謎代表作被收錄在《二十世紀燈謎精選》一書中,對其事跡,《寶應日報》也曾兩次作了報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