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家營鄉

郝家營鄉,隸屬張北縣,全鄉轄17個行政村,59個自然村,總戶數5354戶,總人口14480人,土地總面積238000畝。

基本信息

氣候特徵

郝家營鄉屬於張北縣中部平原區,海拔1500米,主要氣候特徵是氣溫低,無霜期為90——110天,乾旱多風,日照時間長,年平均氣溫2.6攝氏度,年降雨量350——550mm,全鄉沙性土地占80%以上。

歷史沿革

1958年屬東風公社,1961年劃出建對口淖公社,1974年更名郝家營公社,1984年改鄉。1997年,面積158.7平方千米,人口1.6萬,張寶公路過境。轄17個村委會:郝家營、盤城營、腦包窪、西高廟、新地房、五福堂、大廟營、玉帶灣、楊家營、四圍子、膳房子、萬順堂、牡丹花、三義美、圍子。

經濟建設

郝家營鄉沙壤土地占全部耕地的80%以上,十年九旱,災情不斷,農業現狀基本上還沒有擺脫靠天吃飯的局面。實施“八七”扶貧攻堅計畫以來,特別是近幾年,該鄉投入大量資金用於加強基礎實施建設,先後開發水澆地5000餘畝,實現了農業基礎設施的較大改善。初步開通了沿207國道一線的蔬菜綠色通道;農民的生產生活條件得到極大改善。
該鄉大力發展高效舍飼畜牧業,利用萬畝人工草場,重點發展以奶牛、小尾寒羊、獺兔為主的三個舍飼養殖項目。在國道兩問寒問暖重點發展設施農業,實施節能日光溫室、蔬菜恆溫庫兩個項目;圍繞地下水資源豐富的優勢,實施打井興水,牧草噴灌、日光溫室滴灌、1日井配套、山區引水五項工程,圍繞農民生產生活,重點實施人畜飲水、道路橋涵、農村通訊三大工程,通過這些措施,力爭使全鄉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000元,農民收入持續穩定增長。鄉村幹部共為農民調購玉米、亞麻、油葵、馬鈴薯等各類良種8萬公斤,購進地膜5噸,化肥60噸,紙筒9400畝,為民眾借糧11.6萬斤。

幫扶工作

為了進一步加快貧困村和困難民眾的致富步伐,張北縣郝家營鄉在17個行政村黨組織中深入開展以“強村帶弱村、黨員帶民眾、富裕戶帶困難戶、幫信息、幫技術、幫資金”為主要內容的“三幫三帶”活動,聯村共建,統籌產業發展。
為向農民提供信息、技術、資金幫助,該鄉建立和完善了鄉、村兩級農業科技信息服務場所,鄉涉農技術人員每人聯繫一個村,幫助解決技術、服務和資金等方面的問題。截至目前,傳播科技種養技術30多項,全鄉涉農小額貸款近20萬元,4個貧困村、900餘戶困難民眾人均年純收入增幅在100元左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