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鹹平說:公司的秘密

《郎鹹平說:公司的秘密》是2008年東方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郎鹹平。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郎鹹平說:公司的秘密郎鹹平說:公司的秘密

1932年,伯利和米恩斯兩位教授合寫了一本關於美國股權結構的書。通過一系列的“治理”措施,最終也把股東和職業經理人之間的緊張關係化解掉,使成本變成財富。這個轉便很重要,這是“公司治理”這一偉大課題的開始。

公司治理的目的就是探討如何監督職業經理人以圖利小股東。為了確保經理人能按小股民的意願辦事,因此最好的辦法就是經理人與小股民在事先簽訂一份“激勵契約”。但目前它也幾乎只存在於美國及英國,激勵契約在歐洲大陸以及亞洲還是不能扮演重要的角色。

公司除了小股民以外,還有債權人。債權人和小股民不一樣。不論是大銀行團或是小債權人,他們會得到比小股民更多的法律保護。由於亞洲國家的法制體系對於債權的保護非常的不到位,而且也由於是家族銀行,因此,法制化的作用也不大。

談及如何進行公司治理,郎教授認為公司治理的基礎共分五個:《普通法》的公平概念被引入;信託責任;嚴刑峻法以保障公平;嚴刑峻法保證信託責任的推行;社會主義式的民主制度。

據書中的分析而言,保護小股民的公司治理結構可以通過信託責任,激勵契約和政府的有效監管而完善。因此,這個保護小股民治理結構的建立還是比較清楚的。但如何建立一套保護債權人的治理結構,那就是一個完全不同的問題了,目前根本沒有答案。因此,這也是我們國家銀行改革所將面臨的最大問題。

作者簡介

郎鹹平,美國沃頓商學院博士。曾任沃頓商學院、密西根州立大學、俄亥俄州立大學、紐約大學和芝加哥大學教授。現任香港中文大學教授。被公認為是公司治理方面的頂級學者。 中文著作有《操縱》、《整合》、《運作》、《思維》、《標本》、《科幻》、《模式》、《突圍》、《誤區》、《中國式mbo》、《本質Ⅰ》、《本質Ⅱ》、《本質Ⅲ 》等。

圖書目錄

前言:公司的秘密

也說說我自己

我不反對股份制

我也談歷史:股份制的起源

良心:股份製成功的基礎

卡爾文:救贖的價格彈性等於零

馬蹬上的騎士:大國崛起

股票市場:將“白條”賣給傻瓜

法治化:讓你不敢沒有良心

改制:形體來了,卻沒有靈魂

劣根性:郎鹹平也談三國

經歷陣痛:為下一代建立信託責任

秘密:要成功必須把握本質

品牌背後的故事

品牌是個大問題:李寧PK耐克、愛迪達

中國企業的困惑:守不住,也出不去

參與競爭:摘掉製造業大國的帽子

控制整條產業鏈:在流通環節節省成本

邁人產業鏈時代:中國企業該何去何從

LG與普拉達聯姻:探究產品的精神

品牌老化:產品的精神淡出人們的視線

廣告的是與非

“分”和“無聊”:廣告的本質

自我膨脹:中國企業家“擅長”做大做強

恆源祥:一則廣告引發的“血案”

寶潔:用廣告征服中國人

歐萊雅:強調產品的細化

橡果國際:折射企業家的經營理念

行業本質:企業成功的關鍵

TCL的教訓:符合行業本質的策略才是正確的

把握行業本質:企業家智慧得以升華

回顧公司治理的歷史

1720年的歐洲:公司治理的歷史背景

公司治理的五大基礎

基礎一:普通法的公平概念被引入

基礎二:信託責任

基礎三:嚴刑峻法以保障公平

基礎四:法治化保證信託責任的推行

基礎五:社會主義式的民主制度

伯利和米恩斯:開創公司治理先河

小股民、大股東與債權人

激勵契約:將經理人與小股民的利益聯繫起來

強化公司治理:大股東所扮演的角色

法治環境:決定債權人是否需要公司治理的保護

在美國:小股民、大股東和債權人之間的恩怨

銀行:在德國和日本扮演何種角色

銀行:遭受亞洲家族的剝削

如何建立一套保護債權人的公司漢理機制

MBO:能否在亞洲生根

國有銀行:產生的問題與做出的貢獻

銀行改革:應該如何進行監管

結論

後記:我的學術研究生涯

階段一(1986-1989年)

階段二(1989-1994年)

階段三(1994-1996年)

階段四(1997-現在)

金融學與投資學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