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國田

邵國田

楊福瑞,1960年3月出生於敖漢旗貝子府鎮,1984年畢業於東北師大歷史系,現為赤峰學院歷史文化學院教授,中國遼金契丹女真史學會理事,內蒙古考古學會會員,赤峰市第一屆人才培帶人。從教20多年來,主要從事契丹遼文化、紅山諸文化的教學與研究,發表學術論著50餘篇(部)。近年來參與國家、自治區社會科學研究課題多項。2009年、2010年先後主持教育廳社科項目:《遼代地方行政制度研究》和自治區規劃辦課題《遼代地理探研》的研究。其獨立撰寫的論文《北方遊牧民族穹廬觀念及其對居住文化的影響》(《貴州社會科學》2009年07期,《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09年09期轉載)獲內蒙古自治區第三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政府獎二等獎。由其參與的《古代西遼河流域的遊牧文化》和《紅山文化概論》分獲內蒙古自治區第三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政府獎一等獎、三等獎。其草原文化研究論文,在2008、2009連續兩年獲得優秀論文獎。2010年5月,受中央電視台十頻道《探秘》欄目組的邀請,參與錄製220期《百科探秘》之《草原皇城---契丹石屋》。近年來,主要集中於研究遼代地方行政制度及地理,形成了比較系統、獨到的學術觀點。

人物簡介

現任敖漢旗博物館館長,中國遼金契丹女真史研究學會理事,內蒙古考古,博物館學會理事。副研究館員。1947年6月出生於敖漢旗王家營子鄉北窪村。

主要業績

30多年來他致力於文物保護、考古調查,搶救發掘,編寫報告和研究文章,在遼代考古中作出突出
(圖)邵國田館長邵國田館長

貢獻,是全國較有影響遼史專家。開展了文物普查,全旗共發現各個不同歷史時期的遺址和墓葬近四千處,居全國之冠,其中發現的小河西文化,興隆窪文化,趙寶溝文化等新石器時代考古學文化以及青銅時代的柳南墓地,大甸子夏家店下層文化墓地填補了我國北方考古編年的空白。參加了小河沿、大甸子、興隆溝等遺址的發掘。主持清理了四家子紅山文化積石冢 、西山小河沿文化墓地、鐵匠溝烏蘭保戰國墓地、北三家、白塔子、沙子溝、大橫溝、英鳳溝、北家溝、皮匠溝、下灣子、娘娘廟、七家、羊山、水泉等遼墓,並成功地從遼墓穴中揭取壁畫50餘幅。多次受到赤峰市和旗人民政府獎勵,並分別於1986、1989、1996、1999年評為全區文物戰線先進工作者、全區思想理論戰線先進工作者,受到內蒙古黨委宣傳部、內蒙古自治區文化廳的表彰。

(圖)邵國田邵國田

先後發表考古報告和論文40篇,主要有:《敖漢旗老虎山出土的秦代鐵權和戰國鐵器》(1995年《考古》5期),《敖漢旗李家營子出土的金銀器》,《敖漢旗白塔子遼墓》(1978年《考古》2期),《內蒙古昭烏達盟北三家遼墓》(1984年《考古》10期)、獲內蒙古考古學會優秀成果三等獎,《內蒙古敖漢旗漢子溝,大橫溝遼墓》(1987年《考古》 期),獲內蒙古考古學會優秀成果二等獎;《內蒙古敖漢旗英鳳溝金代墓地》(1987年《文物》8期)、《遼代馬球考》載《內蒙古東部區考古學文化研究文集》(海洋出版社),獲中國遼金契丹女真史研究學會優秀論文二等獎;《敖漢旗南台地趙寶溝文化遺址調查》,《敖漢旗發現的元代金銀器窖藏》(1991年《內蒙古文物考古》),《內蒙古敖漢旗發現的青銅器及相關遺物》(1993年《北方文物》3期)、《敖漢旗娘娘廟遼代壁畫墓》(1994年《內蒙古文物考古》1期),《敖漢旗鐵匠溝戰國墓地調查簡報》(1995年《內蒙古文物考古》),《概述敖漢旗的紅山文化遺址分布》,載《中國北方古代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中國文史出版社)、《大甸子》(合著者之一。科學出版社,此書獲中國社會科學基金優秀學術成果三等獎),《敖漢旗烏蘭保拉格戰國墓地調查》(1996年《內蒙文物考古》1、2期合刊)、《遼代武安州城址調查》(1997年《內蒙古文物考古》1期)、《遼代鷹軍考》(1998年《北方民族文化》3期)、《敖漢旗羊山1——3號遼墓清理簡報》、《劉祜墓誌考》、《敖漢旗七家遼墓》、《敖漢旗下灣子遼墓清理簡報》、《敖漢旗博物收藏一批遼代木板畫》、《敖漢旗喇嘛溝遼代壁畫墓》、《關於羊山等五處遼墓壁畫的綜合分析》、《敖漢旗出土的幾方遼金元銅印》(1999年《內蒙古文物考古》1期)《敖漢旗遼墓壁畫專集》),獲內蒙古社會科學戰線優秀成果三等獎;《遼代“散樂圖”木板畫淺析》、《三件遼代木器小考》(2001年《內蒙古文物考古》第2期》。曾任《中國文物地圖集.內蒙古分卷》編要、副主編, 《赤峰文物大觀》編要。
今後發展方向:編寫《敖漢旗文物志》,整理英鳳溝,耶律元序,小泉1號遼墓等墓葬的報告以及元代寧昌路遺址的調查報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