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官莊村

邱官莊村

邱官莊村位於山東省莒南縣縣城東南25公里處,屬坊前鎮,人口2220餘人,耕地2300餘畝。村里曾經被評為縣級林業生產先進單位,縣級文明村和小康村。

基本信息

基本簡介

邱官莊村位於山東省莒南縣縣城東南25公里處,屬坊前鎮,在坊前鎮駐地桑莊村南5公里處。村莊北鄰西崖下村,南靠龍王河,西接朱家窪子村,東倚壯崗鎮下峪子村。人口2220餘人,耕地2300餘畝。村里曾經被評為縣級林業生產先進單位,縣級文明村和小康村。

建村歷史

據《邱氏族譜》記載和後人考證,邱官莊的邱氏祖原由安徽省邱家莊而來,邱姓始祖名天衡,明代嘉靖年間,倭寇禍及東南,劫掠江南徽州故里,生靈塗炭,無以為家。天衡公與胞弟江海二公,遠涉海州雲台山島避難。不過數年,又遭戰亂,再遷莒邑南鄉,為求人丁興旺,立莊邱旺,時在大明嘉靖四十年(公元1561年),距今已歷時450年。

氣候特徵

當地季風顯著,四季分明。春季氣溫回升較快,且冷暖多變,降水量偏少,空氣乾燥,風速大,有“十年九旱”的氣候特點。夏季是全年溫度最高季節,正常年份潮濕多雨,雨量較集中,有些年份有洪澇、冰雹等災害性天氣發生。秋季氣溫明顯下降,日光充足,晝夜溫差較大,有“一場秋雨一場寒”的氣候特徵。冬季盛行西北風,空氣乾燥寒冷,晴朗少雪。

經濟發展

村內經濟發展比較緩慢,集體福利較少。前些年,曾有沿龍王河的大片豐產林作為村級集體經濟的支柱,後被伐光。現村級經濟發展的主導產業及農民增收的來源主要依靠種植業、養殖業,農民的農業增收來源主要有:養豬、養羊、養雞,種小麥、玉米、花生,個別農戶有植桑養蠶的。村集體經濟股份合作社還沒有發展成型,促進農村土地流轉,最佳化產業結構,帶動低收入農戶增收,實現村級經濟與農民增收雙贏的農村經濟機制還沒有建成。

集體設施

村內水、電、通訊到戶率達85%以上,農民居住區綠化率水平偏低,暫時在25%左右。村裡有村文化大院一處,村兩委辦公室齊全,國小一處,衛生所三處,供銷點、小賣部多處,村級各類設施比較齊全,環境比較優美。

組織建設

村內黨員人數74名,村黨支部、村委會健全。新當選的村兩委班子克難奮進,加強學習,提高素質,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步伐,緊緊鎖定全年工作目標任務,明確分工、責任到人、形成合力,確保了村裡的各項工作任務的較好落實。村黨支部曾被命名為縣級“五好黨支部”。現任村黨支部書記邱祝亭

村風民俗

邱官莊村民風淳樸,崇尚禮儀,勤儉持家,操勞終生。農民除考大學找工作改變自己的身份外,祖祖輩輩要在自己的土地上勞作。現在多數青壯年都外出打長工或打短工,農忙時來家種收,農閒時再度外出。村裡有別於其它地方的生禮風俗:是誰家生了男孩一般第9天(女孩一般第8天)要送祝米(女方親戚向男方家裡送去賀禮、賀金),孩子的舅舅要給孩子鉸頭並給孩子鉸頭錢;在婚禮風俗上:在確定戀愛關係時要定實決,男方要給女方一般幾千到萬元以上的定金,之後還要傳期,再由男方給女方一宗婚嫁錢和禮物;在壽禮風俗上:有“六十六吃他閨女一刀肉”,“七十一吃他閨女一隻雞”的風俗;在喪禮風俗上:有死了年老的兒女要請吹鼓手的習俗,把葬禮搞的有些大操大辦的風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