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曉波

邢曉波,網名行健,山東海陽人,中學教師,海陽市作家協會會員,山東省青年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教育學會會員,《作文周刊》兼職編輯,《語文周報》特約編輯、作者。

簡介

2006年起開始寫作,先後在《現代親職教育周報》、《語文周報》、《作文周刊》、《紅蕾》、《煙臺日報》、《煙臺晚報》、《今晨六點》、《濰坊晚報》、《語文學習報》、《平涼日報》、《海陽文藝》等報刊上發表過散文、小說、通訊報導、詩歌及親職教育、作文指導文章數萬字。輔導的學生作文先後在“第三屆全國少年之星創新作文大賽”、“全國第四屆1+1讀寫大賽”、“全國首屆嚮導杯作文大賽”、“神筆杯全國作文大賽”、“第二屆中國孩子情感日記徵文大賽”等比賽中獲獎。

相關文章

把愛撒在大路上
文/邢曉波
路是有生命的。筆直的公路是強健的男人。邁著鏗鏘的腳步,跋山涉水一路奔跑,希望在遠方;蜿蜒的公路是柔美的女人。在廣袤的天地間展現著玲瓏的曲線,一顰一笑,顧盼生輝。
作為威青高速公路的一名收費員,我與大路朝夕相處,相濡以沫。還記得第一次穿上這身筆挺的制服,心裡是那樣的興奮與緊張,仿佛初披嫁衣的新娘。縱然新房只是三尺之一隅,也無法阻擋我對幸福的渴望。
選擇了收費員其實是選擇了清苦。收費站掩映在青山碧水之間,迎面滿是綠樹紅花。如此賞心悅目的美景,對我而言,卻早已因單調引發了審美疲勞。縣城和收費站相去甚遠,這數十公里的公路,阻隔了城市的燈紅酒綠。年輕的心卻不屬於這座同樣年輕城市。我已習慣了這樣的生活:起床、整理內務、列隊宣誓、檢查裝備,上崗工作,然後在收費亭中伴隨著一團團的尾氣煙霧忙碌著。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選擇了收費員就是選擇了微笑。許多人對高速公路征費政策不理解,通行卡伴著冷眼一起遞了過來,甚至惡語相向。個別刁鑽的車主把濺著唾沫的紙幣扔進視窗,又在取卡之際,“不經意”地觸到了我的手,竊竊的笑掛在嘴角。更有個別不法之徒,屢屢闖關沖卡……面對這些,我只能一次次報以微笑,用最大的耐心和車主解釋,直到他們按規定交上通行費。目送著他們駛出收費通道,淚水在那一刻如潮水般湧出,卻又要趕緊拭乾——下一輛車又停在了視窗前。“您好,請出示通行卡。”聲音依然甜美,笑容仍舊溫馨。因為我知道,這裡是高速公路的視窗,我代表的是高速公路人的形象。更因為我相信,我們真誠的微笑必將融化司機心中的堅冰,換取大家對高速公路的理解和支持。
選擇了收費員就是選擇了奉獻。多少次,我們對落難而來的求助者慷慨相助,仿佛面對的是趕來投奔自己的親人。臨別時,那一句句真誠的感謝溫暖著我們的心房,一顆顆熾熱的心一起跳躍著。雨雪天,我們會給司機送上關切的叮嚀:請您慢行,注意安全;大年夜,我們舍家上崗,給過路的司機送上親切的問候和一包包熱氣騰騰的餃子。我們的真誠付出,換來了一張張同樣真誠的笑臉,那是世界上最美麗的風景。那一刻,平日積攢的所有委屈和怨言剎那間都煙消雲散了。
收費視窗前,數不清有多少輛汽車從這裡經過。我不知道,我的笑容是否曾在過路人的心中盪起過一絲絲的漣漪。我只知道,青春微笑仍將在人們面前綻放,濃濃的愛意仍將撒滿這條大路。
(本文系威青高速杯全國徵文大賽獲獎作品,入編《和諧航程》一書)
發現乘客東西落在計程車上
好司機追車十里尋失主
2008年11月18日《煙臺日報》報導
本報11月17日訊(通訊員邢曉波 YMG記者權立通)今天上午,海陽市行村鎮第二初級中學的一位老師,在路上遇到了感人的一幕——發現乘客將東西不慎落在車上後,好心的計程車司機竟然追出十多里路尋找失主。
今日上午9時許,一輛海陽至行村的客車行至海陽市二十里店鎮衛生院附近時,被開著計程車疾速追來的一位司機攔下。出租司機是一位中年男子,上了客車後,他環視了一圈車上的乘客,然後問一位男青年:“今天早上,你乘坐計程車到海陽長途汽車站後,轉乘了這輛客車是吧?”男青年回答“是。”出租汽車司機又問:“你有沒有丟失什麼東西在計程車上?”男青年說:“沒有。”在大家的耐心引導下,男青年確認自己並未丟失任何東西,計程車司機這才駕車離去。坐在這輛車上的海陽市行村鎮第二初級中學的一位老師記下了這位熱心司機的車號:魯FB2877。記者連線海陽市交通主管部門得知,這名好心的司機叫於京水,找不到失主,他已經將乘客落在車上的兩張銀行卡,送到海陽市計程車管理所。
愛而勿溺,嚴而有格
——古代教子案例的警示《親職教育周報》2007年
文/邢曉波
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不遺餘力地對孩子智力投資,在孩子身上傾注了全部的愛,這其中不乏夾雜著許多“痴心的愛 ”、“糊塗的愛 ”、“苛刻的愛 ”、甚至“殘酷的愛”。誠然,愛子是父母之天性,教子是父母之責任,但在“一切為了孩子”的主旋律下,不少父母未能正確處理好愛子與教子的關係,這對兒童的健康成長極為不利。
以史為鑑,不但可以知興替,亦可以明心智。泱泱五千年文明古國,無數成功的家教案例讓我們讚嘆、效仿,但多少也產生了點審美疲勞,而歷史上失敗的家教案例卻往往被我們忽視。儘管歷史不會簡單重複,但教育自有其亘古不變的內在之“道”。因此,效仿成功經驗固然值得稱讚,吸取失敗教訓亦有現實的警示意義。
案例一:寵縱驕子惹禍端
鄭武公的妻子武姜在生兒子莊公時難產,所以武姜討厭莊公,而寵愛小兒子共叔段。武姜想立共叔段為太子,遭到拒絕,便又為他請求封地。公叔段得到了京城的封地後,倚仗母親的寵愛,又命令西部和北部的邊邑明屬莊公暗歸自己管轄。後來又公開把兩個邊邑收歸自己。在經過一番準備之後,公叔段又圖謀偷襲鄭國國都。而屆時將作為內應為他開啟城門的,正是自己的母親武姜。不料陰謀敗露,公叔段遭到討伐而逃往共國,母親武姜也被安置到了邊境上。
武姜對孩子的驕縱寵愛和無原則的支持,最終把兒子送上了亂政叛國的道路,自己也由此嘗到了苦果。這不能不引起我們的深思:中國的許多家長習慣於處處為孩子“著想”,這些“著想”很多是基於物質、利益等方面的考慮。然而,愛孩子就是拚命讓孩子得到的更多嗎?沒有道德教育做基礎的“愛”,實際上是對孩子的害啊!
案例二:縱子終招殺身禍
衛莊公與寵幸的姬妾生下了兒子州吁,對他非常寵愛。州吁喜歡武事,衛莊公也從不管束他。大夫石碏規勸衛莊公說:我聽說喜愛兒子,應當用正確的道理教育他,不要讓他走到邪路上去。驕橫、奢侈、享樂、放蕩這是走上邪路的緣由。這四種邪惡之所以產生,是由於寵愛太過分。但是,衛莊公並沒有聽從勸告。後來,州吁殺死了父親衛莊公並自立為國君,衛國大亂。衛莊公終於喝下了自己親手釀製的毒酒。
正如真理跨前一步就會成為謬誤一樣,父母過分的溺愛就會失去分寸和理智,給孩子的心靈帶來病態。父母在溺愛的同時,也將自私、怠惰、貪婪和為所欲為等不良的思想注入子女的精神世界,結果是害了自己的兒女。因此,對孩子不合理的物質需要和不健康的精神需要,應加以勸導和教育,不能毫無節制地滿足孩子的任何要求,不要讓孩子墮入精神空虛的羅網。這既是對孩子負責,也是對家長自己負責。
案例三:偏信饞言兒自縊
晉獻公的兒子申生遭人栽贓,說他要毒死父親。晉獻公也聽信饞言,決定殺死申生。公子重耳勸申生向父親說明情由,申生怕父親聽了會傷心。重耳又勸申生逃走,申生怕背負弒君的惡名而拒絕。最終,申生自縊而死。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父母和孩子之間難免出現意見相左甚至矛盾衝突。作為家長,要充分尊重孩子,傾聽孩子內心的想法,而不能僅憑自己主觀臆斷行事。更不能採取壓制、打擊等簡單粗暴的措施。否則,一旦出現惡果,家長必將追悔莫及。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失敗家教古已有之,進入現代文明,特別是當今中國眾多獨生子女的教育,失敗案例更是不勝枚舉。盡管滄海桑田,時移世易,然古往今來家教失敗的原因卻有諸多共通之處,親職教育的難題似乎並未隨著時代的進步而消解,反而日益複雜化。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無論在哪一方面,失敗教訓之於成功經驗,更具有發人深省的警示作用。很多時候我們無法模仿他人成功的教子經驗,卻可以從失敗的案例中獲取時刻的警覺。
孩子的教育不能寄托在“洞穴”里
《親職教育周報》2007年第97期
文/邢曉波
最近,湖南衛視《晚間》熱播了一套“洞穴之光”系列節目。六個來自城市深陷網癮不可自拔而家長又無計可施的“問題孩子”被送到了貴州貧困山區一個洞穴村,和那裡的孩子結對子,同吃同住同學習同生活了一個周。據說這是活動的策劃者運用了“以孩子影響孩子”的理論對網癮孩子下的一劑“猛藥”。故事在展現了山村孩子的窮苦生活和勤勞善良品行的同時,也記錄了幾個城市孩子的可喜變化。比如拒食山村孩子家為款待他們,而借了鄰居一隻雞做成的“奢侈”雞湯。在幾個城市孩子要離開洞穴村返程的告別儀式上,家長和孩子哭成一團,故事就此落幕。
作為大眾傳媒,湖南衛視關注城市獨生子女的教育問題這一社會熱點,其強烈的社會責任感不僅無可厚非,而且令人生出些許敬意。獨生子女的教育問題,一直被社會普遍關注。從徐力弒母到馬加爵殺人,再到董吉君弒父,親職教育頻現“血光之災”。湖南衛視的“洞穴之光”切中了社會要害,吸引了全國人民的眼球也就在情理之中了。然而,在擦乾了感動的淚水後,我們的思想卻不應就此停留在洞穴之中。
一、走入洞穴,絕非“問題孩子”的靈丹妙藥。
獨生子女的教育問題,無數人在關注和為之努力。譬如1993年孫雲曉先生髮表的報告文學《夏令營中的較量》,從而引發了震撼全國,熱烈持久的教育大討論;盧勤老師主持“知心姐姐”專欄並推出《告訴孩子你真棒》、《好父母、好孩子》系列家教方法指導;陶宏開教授為戒除網癮終日奔波勞碌。除此之外,社會團體和民眾自發形成的家教指導組織也在積極為親職教育出謀劃策。你在百度打上“親職教育”四個字,從那幾百萬的頁面中,就知道社會對孩子的教育有多重視了。全社會所做的大量工作,使得越來越多優秀的教育方法正在為更多的家長認識和接受。試想,如果在孩子的教育過程中遇到了困難,就把孩子送到洞穴村體驗一下生活,然後就可以萬事大吉、坐享其成,豈不是天方夜譚的笑話?如果真是那樣,建議洞穴村的村民可以搞一個“洞穴七日游”,一個孩子收個三五百元,玉米糊糊加白菜湯伺候,村委再集資建個旅館,給孩子家長提供食宿,全體村民既可經商發財又能股東分紅,脫貧致富奔小康的目標就指日可待了。
二、教育子女,父母不能指望別人。
孩子良好的思想品德、行為習慣的發展和形成,父母起著重要的作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言傳身教、耳濡目染對孩子成長的影響是巨大的。許多家教失敗的父母很多是在重複著對孩子由愛變冷漠甚至厭惡痛恨的過程。有的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方法有問題而不及時糾正,孩子出現了問題也得不到及時發現和幫助。突然有一天,孩子問題大了出事了,家長卻沒有痛定思痛的深刻反思,而是把一切過錯都推到孩子身上,一味地指責、抱怨甚至打罵。也有的父母由於工作繁忙等種種原因,無暇對孩子的教育。孩子出生後請保姆帶,上幼稚園開始就全托,孩子上國中、高中了就住校。家長和孩子缺少交流,缺少親情滋潤的心靈,很難盛開美麗的花朵。至於對“問題孩子”的轉化,家長也應該在專家或老師的指導下親自進行,和孩子共同面對並跨越人生的障礙。河南的暢占亭為拯救沉溺於網癮之中的兒子小文博毅然辭去工作,傾注四年的精力,終於使兒子成功戒除網癮,考入了重點高中。面對這份濃濃的親情和厚重的父愛,不知“洞穴之光”中六個孩子的父母會做何感想?
“洞穴之光”作為電視傳媒的商業運作形式,無疑是成功的。但是,如何進行獨生子女的教育,如何轉化越來越多的“問題孩子”,顯現不是“洞穴之光”所能給出答案的。否則,就是社會的悲哀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