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防軍

邊防軍

曾經的人民解放軍一個軍種,建國初期,全軍共設定7個軍種,其中包括邊防軍這一獨立軍種,但沒有建立獨立的軍種領導機構,1955年的識別符號與陸軍帽徽相比邊防軍帽徽在八一五星後面加壓盾牌圖案。後來與防空軍等軍種逐漸消失編入其他軍種。主要負責邊防武裝警戒,武裝巡邏,保護邊防設施、界碑,維護邊境地區的安全與穩定即社會治安,在邊防的各個口岸機場負責邊防檢查,緝私,緝毒、緝槍、打擊偷渡等工作,公安邊防部隊組建以來,21世紀初已經發展到了有十萬兵力的一支現役部隊。

種類

我國邊防軍分為兩個級別:武警邊防軍和解放軍邊防軍。

武警邊防軍

邊防軍邊防軍

武警邊防部隊受解放軍總參謀部、公安部共同組成的邊防委員會領導。

主要負責邊防武裝警戒,武裝巡邏,保護邊防設施、界碑,維護邊境地區的安全與穩定即社會治安,在邊防的各個口岸機場負責邊防檢查,緝私,緝毒、緝槍、打擊偷渡等工作,公安邊防部隊組建以來,21世紀初已經發展到了有十萬兵力的一支現役部隊。他們由雙重責任,既是軍隊,又是警察由公安部邊防管理局管理(正軍級單位)。在邊境沿海各省區市設立邊防總隊(正師級單位),統轄若干邊防支隊、海警支隊、邊防檢查站。

解放軍邊防軍

邊防軍邊防軍

解放軍邊防部隊一般都由省級軍區領導,駐防在我國重要邊境地區,解放軍

邊防部隊擔負著保衛邊疆、抵抗侵略、打擊非法出入境、維護邊疆穩定等神聖使命。相對於武警邊防部隊來說,解放軍邊防部隊通常駐防在一線,側重與對外。武警駐防在二線,側重於對內。如說我國建國後的抗美援朝戰爭、中印邊界自衛反擊戰、珍寶島戰役、對越自衛反擊作戰、西沙海戰等戰役以及鐵列克提事件、東馬格拉2.16衝突等都是由解放軍邊防部隊進行自衛反擊的。

邊防戰役

新中國初建,面臨著周邊多方國家的挑釁和入侵。為維護中國領土完整和共和國尊嚴,解放軍邊防軍們付出了許多的血淚。建國後衝突戰役:

邊防軍邊防軍

中印邊界自衛反擊戰:中印邊境戰爭是1962年6月至10月至11月間發生在中國和印度的藏南邊境的戰爭。1947年印度獲得獨立後,不僅要中國政府承認舊中國歷屆政府都沒有承認的英屬印度當局對中印邊界非法、無效的劃分,而且進一步侵占我國政府管轄下的中國領土,企圖通過武力手段把極不合理的大片領土要求強加於中國。為維護中國領土完整和共和國尊嚴,中國在印方多次挑釁下發動反擊,在

中國被普遍稱為中印邊界自衛反擊戰。

珍寶島戰役1969年中蘇邊界出現的武裝衝突及由此引起的中蘇兩國的緊張對峙,是現代國際關係史上的一項重大事件。中國邊防部隊在邊界上進行的還擊戰鬥雖然規模不大,但是這一事件戰略規模之大和耗費之多,超過建國後的歷次軍事鬥爭。由於當時中國政府的努力和雙方採取了一系列措施,邊界衝突未進一步擴大,但是由此造成的中蘇兩國在戰略上的嚴重對峙,對於中國和前蘇聯的政治經濟形勢及對外關係都產生了重大而又深遠的影響。

西沙海戰:西沙海戰是 1974年1月,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南海艦隊一部與陸軍分隊、民兵協同,對入侵西沙群島的越南共和國(南越)軍隊進行的反擊作戰。此戰以中國人民解放軍完勝告終,從此中國牢牢控制西沙群島。

對越自衛反擊戰:又稱中越戰爭,是指1979年2月17日-1979年3月16日中國越南兩國在越南北部邊境爆發的戰爭。廣義的中越戰爭,是指從1979年到1989年近十年間的中越邊境軍事衝突。包括1979年中越邊境自衛還擊作戰,1981年中國收復扣林山、法卡山之戰,1984年收復老山、八里河東山之戰,對越拔點作戰,兩山輪戰,對越堅守防禦作戰等。

東馬格拉2.16衝突:中、俄東段爭議地區未劃定前,俄方時有挑釁。1999年大年初一,我邊防軍發現俄方雪橇侵入額爾古納河中方一側數百米。俄方對我邊防軍抗議置若罔聞,在警告無效後,東馬格拉哨所長張茂坤率戰士開槍攔截俄邊防軍官兩名。事件發生後,俄羅斯亦表示強烈不滿,我會晤代表亦據理力爭,事件雖未造成流血傷亡,但中方強硬的、毫不妥協的立場給俄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並在之後爭議地區邊界劃定起到積極作用。

鐵列克提事件:1969年8月13日清晨,蘇軍300多人越界進入我國一無名高地(695.5)西側,鐵列克堤邊防站巡邏分隊8人在裴映章副站長帶領下按計畫巡邏,當巡邏分隊行至此處時,蘇軍突然開槍射擊,戰鬥進行了4個半小時,除一人受傷被敵人俘虜外(經高層交涉後回國),其餘全部壯烈犧牲,後我邊防軍發起反擊,給蘇軍以重創。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