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工業大學機械工程與自動化學院

遼寧工業大學機械工程與自動化學院

遼寧工業大學機械工程與自動化學院的前身機械工程系成立於1951年,2003年成立機械工程與自動化學院。

學校資料

現任領導

遼寧工業大學機械工程與自動化學院 遼寧工業大學機械工程與自動化學院

左起:張德強副院長(主管科研、研究生教學、實驗室工作),沈青林副院長兼副書記(主管學生管理工作),曾紅院長(負責行政全面工作),孫立民書記(負責黨委全面工作),王宏祥副院長(主管本科教學工作)

辦學規模

目前在校學生1900餘人。本科生1800餘人,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同等學力研究生、工程碩士研究生100餘人。

辦學條件

擁有9個科研實驗室,1個校級實訓中心,2個教學實驗中心,3個大學生創新實驗室,實驗室面積6800平方米,實驗設備總值2400餘萬元。

師資力量

教職工84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含相當職稱)30人,碩士生導師23人,教師當中具有博士學歷人員18人,具有碩士學歷人員44人。其中遼寧省百千萬人才工程2人,遼寧省教學名師2人,遼寧省優秀教師2人,遼寧省高校專業帶頭人1人。“機械設計製造及自動化教學團隊”為遼寧省省級教學團隊。

學科學術帶頭人

李衛民曾 紅 王曉明何 勍黃 愷


碩士生導師

李衛民 曾 紅何 勍王曉明黃 愷張德強 李鐵軍 張艷冬 尚 銳 馮殿義 王宏祥 閆紹峰廖國進 陳 明 陳雪葉 黃海龍 李金華 劉淑芬 潘 靜 王海洋 儀登利 張 亮 張玉成

專業建設

擁有1個國家特色專業建設點和1個國家綜合試點改革專業(機械設計製造及自動化),2個省級綜合試點改革專業(機械設計製造及自動化、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1個省級重點實驗室(汽車零部件數位化設計與製造),1個省高校重點實驗室(現代加工技術),1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工程訓練中心),1個省級大學生實踐教學基地(遼寧工業大學—東風朝陽朝柴動力有限公司機械工程工程實踐教育中心)。

遼寧工業大學機械工程與自動化學院 遼寧工業大學機械工程與自動化學院

辦學業績

教學

機械學院以教學為中心,以科技和科技產業支撐學院的教學工作。教學方面,學院每年開設工程技術基礎課、專業課共84門;每年有1800名學生參加機械設計課程設計、機械原理課程設計、機械設計基礎課程設計等課程設計環節;2004學年分別有189名學生參加生產實習、畢業實習和畢業設計。實驗中心開設實驗項目322個,承擔年32144人時的實驗教學任務,計算機中心承擔各類課程設計和畢業設計的上機教學任務,年上機量達32000人時。學院認真推行學分制,本科課程原則上必須由具有主講教師資格的教師授課,堅持博士、教授為本科生上課,注意學生的素質教育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科研

科研方面,三年來主持或參加了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畫863重大專項課題、國家外專局項目、遼寧省自然科學基金及遼寧省重大科技項目等項目,年均科研經費100萬元。取得了一批理論成果和技術成果,共獲遼寧省政府科技進步獎5項,遼寧省教育廳、錦州市政府等科技獎30餘項。“九五”以來,先後完成的各類科研項目100餘項,獲國家專利10餘項。一些研究項目填補了遼寧省的空白或被企業採用,有的科研成果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在全國各類學術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400餘篇,出版專著、教材23部,為遼寧地方經濟建設和科技創新做出了貢獻。

震動工程研究所(中,何勍教授) 震動工程研究所(中,何勍教授)

人才培養

機械工程與自動化學院師資力量雄厚,教學管理規範,60多年來為國家培養了大批合格人才,他們遍布大江南北,長城內外,特別是在省內各城市都有該系畢業生,他們中的不少佼佼者已經成為單位的領導者和骨幹力量。

學術交流

機械工程與自動化學院的學術交流活動十分豐富,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先後曾派優秀教師到英國、日本、義大利、德國、美國、南韓等國家做訪問學者。分別接待了德國的克勞斯塔爾大學、澳大利亞的伍倫貢大學等十餘所大學的來訪。並分別派教師到德國的克勞斯塔爾大學、澳大利亞的伍倫貢大學和韓國的蔚山大學訪問或做訪問學者,派本科生、研究生到德國的克勞斯塔爾大學、美國的東肯塔基大學和韓國的蔚山大學等大學學習。2002年與澳大利亞的伍倫貢大學的“2+2”聯合辦學已開始招生,這是遼寧工業大學歷史上首次與境外大學進行聯合辦學。通過廣泛的國際交流,使師生的教學科研水平得到了提高,促進了機械工程與自動化學院的教學、科研得到全面提高。

遼寧工業大學機械工程與自動化學院 遼寧工業大學機械工程與自動化學院

學院歷史沿革

時 間 學院(系)名稱 專 業 設 置
1951年 機制科 機械
1954年 金屬切割加工
1959年 機械製造工藝及設備
1966年 因文化大革命停辦
1973年 機制科 機器製造
1976年 機械自動化、機電工業建築
1978年 機械系 機械製造工藝與設備專業、金屬材料及熱處理
1980年 機械一系 機械製造工藝與設備專業、拖拉機設計與製造、
1983年 機械製造工藝與設備專業、拖拉機設計與製造、輕工機械
1985年 機械工程系 機械製造工藝與設備專業、機械設計及製造專業(原輕工機械)、機械製造工藝與設備專業(師資班)
1988年 機械製造工藝與設備專業、機械設計及製造專業
1994年 機械工程(機械製造工藝與設備專業、機械設計及製造專業、機械電子工程專業)
1998年 機械與汽車工程系 機械工程(機械製造工藝與設備專業、機械設計及製造專業、機械電子工程專業)、汽車工程(汽車與拖拉機專業、載運工具運用工程專業)
1999年 機械工程(機械製造工藝與設備專業、機械設計及製造專業、機械電子工程專業)、交通運輸
2000年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車輛工程、交通運輸
2001年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機械電子工程方向、機電液一體化方向、機械設計及信息處理方向、數控技術及工業過程控制方向)、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車輛工程、交通運輸
2002年 機械與汽車工程學院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機械電子工程方向、機械設計及信息處理方向、數控技術及工業過程控制方向、工程軟體方向)、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車輛工程、交通運輸
2003年 機械工程與自動化學院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機械電子工程方向、機械設計及信息處理方向、數控技術及工業過程控制方向)、軟體工程(工程軟體方向)、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
2005年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機械電子工程方向、機械設計及信息處理方向、數控技術及工業過程控制方向)、軟體工程(工程軟體方向)、工業工程、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
2006年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機械電子工程方向、計算機輔助設計與製造方向、機械設計及信息處理方向、數控技術及工業過程控制方向)、工業工程、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
2008年 至今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機械製造及自動化方向、機械設計及自動化方向、計算機輔助設計與製造方向)、機械電子工程、工業工程、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