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三彩

遼三彩

遼三彩遼代生產的低溫彩色釉陶製品。受唐三彩影響,遼代也燒這類品種。

簡介

遼三彩多用黃、綠、白三色釉,器型中的方碟、海棠花式長盤、雞冠壺、筒式瓶等,富有契丹民族的風格。其中赤峰缸瓦窯燒造量相對大一些,所燒三彩釉陶器胎質細軟,呈淡紅色,釉色嬌艷光潔,可與唐三彩媲美。裝飾手法有印花、劃花兩種,大凡盤、碟採用陽文印花,琢器採用劃花。與唐三彩的區別除胎土不同外,主要是遼三彩中無藍色,施釉不交融,釉面少流淌。

詳細信息

契丹民族於公元906年,在我國北方建立了一個強大的政權,創造了富有民族特色的燦爛文化,在我國陶器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人們把這種陶瓷器稱之為“遼瓷”。它繼承了“唐三彩”的傳統,故又稱之為“遼三彩”。

遼瓷最早燒制年代到底始於何時,尚無確切證據可考。但從有確切年代的墓葬出土的器物中,發現在遼穆宗應歷年(951-969)以前就已有了黃、綠單色釉陶器,可以斷定這時已經有三彩陶器。遼代三彩承襲了唐代傳統,是接受唐三彩傳統的一種低溫瓷式釉陶,胎質粗而較硬,呈灰黃白色或淡紅色。遼三彩在承襲了唐三彩傳統手法的基礎上,有了自己特點的發展,在我國陶瓷發展史上具有一定地位。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