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飽和溶液

過飽和溶液

過飽和溶液,物理學名詞,一定溫度、壓力下,當溶液中溶質的濃度已超過該溫度、壓力下溶質的溶解度,而溶質仍不析出的現象叫過飽和現象,此時的溶液稱為過飽和溶液。

​定義

一定溫度、壓力下,當溶液中溶質的濃度已超過該溫度、壓力下溶質的溶解度,而溶質仍不析出的現象叫過飽和現象,此時的溶液稱為過飽和溶液。

過飽和溶液的性質不穩定,當在此溶液中加入一塊小的溶質晶體作為“晶種”,即能引起過飽和溶液中溶質的結晶。

把高溫飽和溶液急速冷卻,就有機會形成過飽和溶液。常見的過飽和溶液有碳酸水。

過飽和溶液過飽和溶液

過飽和溶液能存在的原因,是由於溶質不容易在溶液中形成結晶中心即晶核。因為每一晶體都有一定的排列規則,要有結晶中心,才能使原來作無秩序運動著的溶質質點集合起來,並且按照這種晶體所特有的次序排列起來。不同的物質,實現這種規則排列的難易程度不同,有些晶體要經過相當長的時間才能自行產生結晶中心,因此,有些物質的過飽和溶液看起來還是比較穩定的。但從總體上來說,過飽和溶液是處於不平衡的狀態,是不穩定的,若受到振動或者加入溶質的晶體,則溶液里過量的溶質就會析出而成為飽和溶液,即轉化為穩定狀態,這說明過飽和溶液沒有飽和溶液穩定,但還有一定的穩定性。因此,這種狀態又叫介穩狀態。

過飽和現象的實驗

用品:燒杯、玻璃棒、酒精燈、濾紙、平底燒瓶、石棉網。醋酸鈉晶體、硫代硫酸鈉晶體、蒸餾水。

步驟:

①醋酸鈉過飽和溶液的製備:在500 毫升燒杯中加入250 克未潮解的醋酸鈉晶體(CH3COONa·3H2O)和150 毫升蒸餾水,用微火加熱,不斷攪拌,使其完全溶解。趁熱將溶液過濾到500 毫升潔淨並乾燥的平底燒瓶中(注意!不能把溶液滴在燒瓶頸部)。靜置冷卻後,用潔淨的橡皮塞將瓶口蓋嚴。

②硫代硫酸鈉過飽和溶液的製備:取250 克硫代硫酸鈉晶體(Na2S2O3·5H2O)置於乾燥潔淨的平底燒瓶中,用水浴加熱,使其溶於結晶水中。靜置冷卻,用潔淨橡皮塞將瓶口蓋嚴備用。

操作:

向瓶中投入同種溶質的小晶體,使晶體迅速布滿整個燒瓶。

注意事項:

①醋酸鈉晶體容易吸潮,藥品量可適當增加。

②塵土亦能使過飽和溶液結晶,所以平底燒瓶要潔淨,瓶口要蓋嚴。

③晶種要細小,晶形要好,這樣晶體生長緩慢,現象清晰。

實驗目的:認識過飽和溶液及過飽和溶液不如飽和溶液穩定。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