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客黑名單

國家旅遊局公布並正式施行《遊客不文明行為記錄管理暫行辦法》,被旅遊業內稱為“遊客黑名單”。

事件背景

進入2015年4月下旬,不少人為到來的“五一”假期做準備。根據網上流傳頗廣的“拼假攻略”,4月27號、28號、29號、30號請假四天,加上上個周末兩天,就能得到整整9天的長假。因此,五一出遊伴隨著“這個世界很大,我想出去看看”的流行語快速升溫。

網友@秘密丫丫表示,自己將和男友一起,到泰國南部的一個城市過“五一”。除了預定機票和酒店、尋覓旅遊攻略以外,她還在認真地收集當地的風土人情、民俗文化常識。“現在大家都在說‘遊客黑名單’,我肯定不會亂刻亂畫、在飛機上鬧事一類的;但是怕不懂那裡的風俗習慣,做了當地人認為不禮貌的事情,因為這個被‘拉黑’太不值當。”她解釋說。

網友看法

對於往年“五一”屢屢曝光的亂刻亂畫、隨手拋垃圾、隨意攀折花草樹木、隨地吐痰等陋習,以前空有反感、沒有懲罰。如今有了約束的機制,再遇到不文明行為的遊客,就可以及時向旅遊主管部門舉報、監督。不過也有網友提出疑問,向誰舉報、如何舉報、如何了解處理結果等細節,目前還不清楚具體的操作方法。
網友@王王玉認為:“現在網路這么發達,微博、微信、郵件、QQ這些,都能曝光不文明。況且遊客監督的範圍很大,對專門的監管機構也是一種補充。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如何舉報,微博上@一下,還是發條微信?”

專家說法

網友們所提倡的個人對不文明旅遊行為進行監督、舉報,其威懾力毋庸置疑,但是一旦把信息公布到網上,是否會造成遊客隱私信息的泄露?如果這些不文明的遊客被“人肉”搜尋,是否會對遊客造成侵犯?這些問題都需要十分注意。

相關案件

2018年5月27日,兩段“越野車在高縣流米寺石梯上強行爬梯破壞公共設施”的視頻在微信朋友圈、論壇等社交媒體廣泛傳播,讓網友十分憤慨,網友們紛紛對兩名駕駛員不文明行為進行譴責。

28日,宜賓市公安局交警支隊召開媒體座談會,稱兩名駕駛員的行為涉及破壞公共設施、毀壞公私財物、不按規定車道行駛、不安全文明駕駛等內容,由於視頻傳播較為廣泛,“造成惡劣社會影響”,此案將遵循“從重從嚴”原則進行處理,兩名嫌疑人已傳喚歸案,案件正進一步調查中。

29日上午就“越野車在高縣流米寺石梯上強行爬梯破壞公共設施”一事對宜賓高縣文化體育和旅遊局副局長鍾敏進行電話採訪,鍾敏表示,涉事兩男子性質惡劣,依據《遊客不文明行為記錄管理暫行辦法》,旅遊主管部門將結合案件的處理情況及時按程式上報,把兩名涉事男子納入“旅遊黑名單”。

2018年9月,文化和旅遊部公布一批旅遊不文明行為記錄,三名遊客被列入“黑名單”。

其中,河北遊客王某、張某在馬來西亞水上清真寺的矮牆上跳熱舞,違反了當地宗教禁忌,事件相關視頻經社交媒體廣泛傳播後,引起當地社會不良反響,有損中國遊客的文明形象;湖北遊客彭某在大理市遊玩的過程中用兒童玩具擊傷紅嘴鷗,事件相關視頻在網路上大量傳播,造成了嚴重的社會不良影響。

據相關規定,經旅遊不文明行為記錄評審委員會審定,三名遊客納入旅遊不文明遊客記錄期限均為3年。截至目前,共有35人被納入旅遊“黑名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