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口香檳

香檳(CHAMPAGNE)一詞,與快樂、歡笑和高興同義。
因為它是一種慶祝佳節用的酒,它具有奢侈,誘惑,和浪漫的色彩,也是葡萄酒中之王。
在歷史上沒有任何酒,可媲美香檳的神秘性,它給人一種縱酒高歌的豪放氣氛。香檳酒的味道醇美,適合任何時刻飲用,配任何食物都好;如舉行大的宴會,用香檳比其他混合酒還恰當。在婚禮和受洗儀式上,也適合用來乾杯,它也是第一流的調酒配料。

恆康天誠進口香檳恆康天誠進口香檳

香檳
因為二氧化碳氣體的關係,打開後四溢。
但不是所有的起泡酒都能叫做香檳,香檳酒的定義有嚴格的標準。
釀造
採用獨特的瓶內二次發酵技術,即通常說的“香檳法”。方法是將事先釀成的靜態無氣泡的白葡萄酒裝到瓶中,然後添加糖汁與酵母,在瓶中進行一次小規模的發酵,這次發酵的目的就是讓酒產生氣泡,製成香檳。[1]
搭配中餐
可以當開胃酒,也可以當餐酒來飲用,適宜搭配烤乳豬、燒鴨等粵菜,因為香檳的酸甜口感可以極好的化解菜餚的油膩,同時氣泡會感覺舒爽。
酒區氣候
香檳區的氣候是法國所有葡萄種植區最嚴寒的,但是這不能阻止它生產舉世聞名的葡萄酒。這裡是葡萄種植的北界,每年葡萄農都冒著風險。春天的霜凍經常發生在葡萄冒芽的時候,夏季炎熱但是很短暫,收割不是總在最熱的時候。
香檳的卓越,離不開孕育它的母親——香檳產區。香檳產區位於法國巴黎的東北部,是法國最北的一個葡萄酒產區,氣候寒冷。但寒冷的天氣卻賦予了香檳酒別樣的清新之感。典型的白堊土壤也貢獻良多,可以很好地保留水分,同時白色還會有反光的效果,能夠提高葡萄的成熟度。寒冷的天氣、白堊土壤讓霞多麗(Chardonnay)、黑皮諾(PinotNoir)和皮諾莫尼耶(PinotMeunier)葡萄在這裡大放異彩,成為釀製香檳的葡萄品種。
在香檳產區,如翡翠般嫩綠,如稻穀般金黃的葡萄園主要分布在香檳省首府蘭斯產區(Reims)、馬恩河谷產區(ValledeMarne)和白丘產區(CotedesBlancs)。蘭斯鎮常被選為探訪香檳的經典首站。蘭斯鎮記載了歷史的變遷,訴說著過往的故事。宏偉華麗的蘭斯大教堂是蘭斯的象徵。當她豁然面前,當你舉目仰望,細細尋覓那獨有的展翅天使,經典的微笑天使,慢慢品味那無數精美的雕塑、浮雕、彩畫玻璃窗,讚嘆之餘,更為之震撼。
傳統香檳酒是採用主發酵後的乾白葡萄酒加糖、酵母,再裝瓶,在瓶中進行再次發酵製成。使用的葡萄汁應採用自流汁。
發酵時應根據葡萄汁的實際糖度添加適量糖漿,溫度保持在15℃左右,發酵後酒精含量在10%-12%(v/v),即製成乾白葡萄酒。將乾白葡萄酒裝入特製的香檳瓶內(瓶能承受0.98兆帕的壓力),同時加入糖漿和香檳酵母,立即封蓋。軟木塞要求用鐵絲同瓶頸扎住。瓶內發酵溫度保持在15-16℃,這樣可防止爆瓶和促進二氧化碳氣體的溶解。
瓶內發酵時瓶口朝下,倒置在傾斜45°的架子上,這樣可以使酒液濕潤軟木塞,防止漏氣。瓶內發酵結束後,繼續保持45°傾斜貯存,每日將瓶鏇轉45°在貯存中酵母繼續自溶,同時酒石等雜質沉積於瓶口部位,待雜質全部沉澱,酒體澄清,即可進行冷凍排渣,將酒溫降至7℃,繼續冷凍,使之結冰,待沉澱的雜質全部凝結在冰中時,將邊緣部位溶化,此時立即打開瓶塞,利用瓶壓力將冰塊擊出,然後迅速換上新的濕潤的軟木塞。用鐵絲扎住。
香檳酒素來有“酒中之王”、“勝利之酒”、“吉祥之酒”和“說服之酒”等美稱,為什麼人們這么稱呼它呢?讓我們逐個來了解一下。
"酒中之王"
在法國,葡萄酒、白蘭地以及香檳酒工業是三大支柱產業,而香檳酒又被稱為"酒中之王",理由大致是:香檳酒起源於法國;在製法上,香檳酒是由優質白葡萄原酒再加糖,經過再次發酵才成為含氣的、口味更為優美的特種葡萄酒;香檳酒適合於男女老少,並適合在多種場合及時間飲用。
"勝利之酒"
據說法國拿破崙年輕時與一名叫讓·雷米·莫埃的同學感情很好,此人經常邀請拿破崙到他開辦的酒廠歡飲香檳酒。後來每當拿破崙在出征之前也總要到那位同學處痛飲香檳酒,而且每次均大勝而歸,可是在1815年拿破崙再次出征前,卻未與那位同學告別,所帶的酒也不是香檳酒而是啤酒,結果在滑鐵盧慘遭失敗。由此香檳酒在法國人心目中成了勝利和祈望成功的象徵。
打敗拿破崙的俄、奧、英等多國聯軍攻入法國後,將莫埃酒窖中的香檳酒用馬車統統運走,成了他們的戰利品。可是莫埃先生卻幽默地說,讓他們搶去吧,他們將來一定都會成為我的顧客。
"說服之酒"
在法國,如果成年的未婚男子問成年的未婚女子"用餐時飲用香檳酒嗎?"則意為"你很美麗,我很喜歡你。"若相互有好感,則女子臉上會呈現出燦爛的笑容。故香檳酒可使人有"福之將至"之感。
"吉祥之酒"
據說國外在舉行新海輪下水典禮時,總要由船主(或其代表)的夫人將一瓶香檳酒擲在船首擊碎,名為"擲瓶禮"。
原來這是有來歷的。在科學技術落後的古代,船員遇難事件甚頻。每當遇難時,船上尚活著的人便只能將要說的話寫在紙上,裝入香檳酒瓶,封口後拋向大海任其漂流。希冀能被其他船隻或岸上的人發現。所以每當海上風暴驟起或航船逾時未歸之際,船員的家屬們便集結於岸邊,祈禱、期盼親人能平安地回家。然而殘酷的事實總難以符合人們這一最基本的願望,往往在絕望中僅能偶爾見到令人心碎的香檳漂流瓶。
於是便有了開頭所說的那種"擲瓶禮",祝願海上不再有那樣的漂流瓶;並使酒的醇香布滿船頭,驅邪消災。所以香檳在船頭摔得越碎越好,預示這艘新輪船將永遠航行平安。如今,海難雖已基本杜絕,但"擲瓶"的習俗卻依然存在,只是演變為具有傳統色彩的喜慶儀式罷了。由此可見香檳酒也是吉祥、安全的象徵。
●自然/乾(Brut):最多的香檳都是這種風格,通常在釀造時補充了1%的甜酒,有時候在葡萄十分成熟的年份,不需要添加甜酒也可以達到這個水準,殘糖在0~15克每公升之間。
●半乾或半甜(extrasec、extradry)殘糖12--20克每升。
●甜(Sec):這種風格的香檳也不多見,釀造時補充了1%~3%的甜酒,殘糖為17~35克每升。
●特甜(DemiSec):這種風格的香檳是肥鵝肝的好伴侶。由於添加的甜酒量達到3%~5%,殘糖有35~50克每升,具有比較明顯的甜味,但是正好和香檳的酸味搭配出酸甜的口感。Mercier酒廠推出了半乾的桃紅香檳,非常稀有,而且是很不錯。
●絕乾(brutnatural、brutzero):殘糖少於3克每升。
●超乾(ExtraBrut/UltraBrut):並不常見的香檳,它的口味非常乾,殘糖在0~6克每公升之間。釀造這種香檳的廠家不多,LaurentPerrier和JacquesSelosse出品的超乾香檳比較常見。
根據法律[2],只有在法國香檳區,選用指定的葡萄品種,根據指定的生產方法流程所釀造的氣泡酒,才可標註為香檳(Champagne)。在美國,由於歷史原因,部分當地產的氣泡酒仍在酒標上使用“香檳”一詞;在歐盟及許多國家,香檳一詞受到1891年簽訂的馬德里協定的保護,只有在法國原產地命名控制(AOC)的相應區域及符合相關標準的產品才可使用,於一戰後簽訂的凡爾賽條約也重申了此點。加拿大、澳大利亞和智利也分別與歐洲簽訂了相關條文,立意保護。
美國也部分認可香檳的原產地特性,禁止所有新酒使用這一名詞。
1993年,法國設計師伊夫·聖羅蘭首創“香檳”香水,其優雅的造型像一瓶香檳酒窖。而法國政府認為“Champagne”一詞是香檳酒的專用詞,隨之控告伊夫·聖羅蘭。1993伊夫·聖羅蘭敗訴,還因此被罰款五萬法郎用以賠償酒農的損失。香水名稱也於1996年開始變更為Yvresse醉愛(音同Ivresse,意為陶醉),但是香水的包裝設計沒變。
歐盟法庭亦於1994年裁定“香檳製法”一詞同樣也受到相應法例保護。現時其它地區出產的使用“香檳製法”釀造的氣泡酒,通常標註為“傳統製法”。其它國家的酒商用另外的詞命名他們的氣泡酒:卡瓦(西班牙)、斯普曼泰(義大利)、CapClassique(南非)。義大利產,以麝香葡萄釀造的氣泡酒也受到類似AOC的DOCG保護,名為阿斯蒂。在德國,塞克特是常見的氣泡酒。其它法國產酒區也不能使用香檳一詞,如勃艮第或阿爾薩斯所產的氣泡酒叫Crémant(意為“產生細泡”)。錯誤標註為“香檳”的氣泡酒常常會在查獲後銷毀。
起源
香檳是法國人的驕傲也帶給全世界歡樂,F1方程式賽道的終點,冠軍盡情噴灑香檳的泡沫來慶賀勝利;瑪麗皇后二號下水的一刻,一瓶香檳砸向船頭象徵著對她一帆風順的祝福。名流雅士都在頌揚香檳,包括最有權勢的男人:邱吉爾、拿破崙,和最風情萬種的女士瑪麗蓮·夢露、蓬皮杜夫人。正如英國著名經濟學家約翰·梅納德·凱恩斯所說:“我畢生唯一的遺憾,是沒有享用更多的香檳。”
現代的香檳酒,滿帶歡騰氣泡的香檳酒的發明是十七世紀晚期的事情。在香檳省奧維耶修道院曾經有一位叫做佩里儂的修士(DomPerignon),他在1668~1715年是修道院酒窖主管。很多美麗的傳說講了他在偶然狀況下發明起泡香檳的故事。不過當時的佩里儂修士整天在為如何防止香檳發泡而犯愁,根據當時的條件,修士更傾向於釀造好的靜態葡萄酒,於是他發明了用紅葡萄釀造白葡萄酒和將不同的原酒進行調配的方法。而葡萄酒起泡,完全是不得已的事情。雖然並非是佩里儂發明了香檳,至少不是他一個人發明的,但是仍然不能否定他香檳之父的地位。
不過據歷史文獻的記載,香檳最早卻是出現在英國,比法國早了約20年;事實上,在18世紀以前,法國香檳其實是沒有氣泡的。香檳之所以有氣泡,是因為封瓶之後葡萄酒仍繼續進行二次發酵,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而溶在酒中,也因此香檳酒瓶內的氣壓極高,相對地就必須有強度足夠的玻璃瓶,以及密閉性完整的軟木塞,才能保證一瓶蘊含著六倍大氣壓力氣泡的香檳酒,在消費者的手上,被“啵”的一聲拔開瓶塞。
而軟木塞的技術隨著四百年前羅馬帝國的沒落而流失了,所以當時法國人釀的葡萄酒雖然是裝在玻璃瓶中,但卻用的是較軟木頭材質製成的瓶塞,並非樹皮做成的軟木,瓶塞的彈性與密閉性都較差,因此酒瓶根本不可能留住香檳的氣泡,所以當時法國香檳區產出的香檳葡萄酒是沒有氣泡的。
早期
香檳在羅馬凱撒大帝征服高廬時代就有了。早期的香檳是無泡的。不過全世界的人對有泡的香檳是比較熟悉的,其發泡的原因,是由於酒在密封的瓶中有了第二次的發酵之故。在十七世紀前,發泡的葡萄酒尚沒有取“香檳”的名稱。有人說在法國BENEDICTINE教區,有位聰明的僧侶,名叫丹姆·培里永(DOMPERIGNON),當時主管教會的財產與酒庫,他把酒里加了氣泡,是對香檳貢獻很大的人,並且在葡萄酒品質的改良方面,也勝過了以往的任何人,因為從1668年至1715年,他執掌了葡萄酒的釀造與品嘗的事務。丹姆·培里永也是第一個用軟木來作香檳酒瓶塞的人。雖然其他產酒區早已用但他是第一個把軟木塞引介到產酒的香檳區,以代替當時用麻屑做的瓶塞,並使酒中的氣泡能保存更長的時間。葡萄農為了紀念他所作的貢獻,還為他鑄造了塑像,並且在一九三九年,舉行一次三百周年紀念儀式。
傳說
法國著名的路易十六國王的妻子瑪麗·安托瓦內特早年是香檳區埃佩爾納的一個葡萄酒農的女兒,1770年才18歲的瑪麗被路易十六選為王后,埃佩爾納的酒農為瑪麗王后建立了一座凱鏇門,瑪麗王后離家那天,全鎮的人出動歡送瑪麗王后。帶著香檳赴巴黎的瑪麗激動得砰的一聲打開一瓶香檳酒灑向歡樂的人群。然而,瑪麗王后好景不長,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瑪麗王后倉皇出逃,當她逃到家鄉的凱鏇門時,被革命黨抓住了。感時花濺淚,面對凱鏇門,瑪麗王后觸景生情,再次打開香檳,人們聽到的卻是瑪麗王后的一聲嘆息。
恆康天誠進口無醇起泡飲料恆康天誠進口無醇起泡飲料

後來,為了紀念瑪麗王后,從1789年至今的兩百多年裡,香檳區的酒農們除了盛大的慶典活動外,平時在開啟香檳時,是不弄出聲響的。當酒農們擰開瓶蓋酒體串出“噝”的氣聲時,他們便會說這就是瑪麗王后那個女人的嘆息聲。
名字由來
大約1688年,在法國的香檳省有位叫派里朗的修道士,他對釀酒有極濃厚的興趣,可是由於香檳省地區偏北,陽光不足,天氣較為寒冷,缺乏良好的氣候條件,很難釀出好酒。有一次修道士發現他釀出的酒不夠甜,於是往裡加了些白糖。白糖不能完全溶解,他又將酒加熱,不料加熱後放出二氧化碳冒起小汽泡,變成高級佐餐酒,為了紀念這位修道士對酒的貢獻就以DonPerigoon作為高級香檳酒的名字了。
真正的香檳酒,只有巴黎東北部的REIMS和EPERNAY地方出產。其他國家生產的酒,大都以法國的製造法為範本,也有以簡化的方法製造的,被稱為有氣葡萄酒,或者氣泡酒,味道都不錯,如果在酒會上只重量而不重質,用香檳酒來調些混合飲料,如黑天鵝BLACKVELVET或潘契PUNCH酒,都很適當。
精美的法國香檳酒,是用黑、白兩種葡萄混合製成的,葡萄汁要很快的榨出,以免果皮影響了汁的顏色。另外還有玫瑰色香檳和白葡萄香檳,玫瑰色是來自黑葡萄皮囊在酒中的染色,或加入一些紅葡萄桌酒。
大多數香檳都是混合製品,因而都不標示年份,只有在葡萄特別豐收年時,產銷商才考慮在標籤上有所註明。不過每個酒廠,只注重混合的技巧,以求永遠保持一個標準的品質而長期取信於顧客,縱然不是豐收年,香檳的品質也不受影響。
工藝決定口味
香檳只能用瓶內二次發酵法來生產,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香檳法”。用於釀造香檳的葡萄要先釀成靜態沒有氣泡的白葡萄酒,然後裝到瓶中添加糖汁與酵母,在瓶中進行一次小規模的發酵,這次發酵只是為了讓酒產生氣泡。
說起來香檳釀造的工藝很簡單,但是實際操作起來卻是十分繁複的事情。葡萄壓榨的時候要輕柔緩慢,每次壓榨4噸葡萄,並要分3次榨汁。第一次榨出2050公升,叫做Cuvee,上好的香檳都要用這種汁來釀造。第二次榨出616公升,這次壓榨雖然味道更強但是卻粗糙,只能用來釀造低檔香檳。
調配對於香檳來說是極為重要的環節,可以說是香檳釀造技術的精髓所在。香檳是法國最靠北的葡萄產區,氣候寒冷而生長條件惡劣。為了保持香檳酒每年質量和口味的穩定,絕大多數的香檳都是將多個不同的年份,不同的品種,來自不同的產地的基酒混合在一起而構成的。每年,各大香檳酒廠都要品嘗大量的基酒,並將它們精準地調配在一起,這些基酒有時多達300甚至400種。
適量飲用香檳酒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對心臟健康有好處。
英國雷丁大學的研究人員發表公報說,他們研究發現,製作香檳酒用的紅葡萄和白葡萄中含有一種多酚,它能延長人血液中一氧化氮的存留時間,而一氧化氮在血管中可促進血液流動,從而降低血壓,防止血液凝塊的形成。
研究人員介紹說,多酚類物質是一種抗氧化劑,存在於葡萄酒、茶葉、朱古力和一些水果和蔬菜中。飲用香檳酒時,酒中含有的多酚會進入血液循環,並對血液循環系統產生作用,延長一氧化氮分子在血液中停留的時間,使一氧化氮分子得以在更長時間裡發揮作用,改善血液流動狀況,從而降低患心血管疾病和中風的風險。
但研究人員也指出,香檳酒的飲用量應控制在每天兩杯左右。
9月21日,天氣溫暖乾燥,採收就在這一天迅速完成,但葡萄篩選工作甚為繁重。總體上,葡萄品質優良。
1942
5月4日、5日,霜凍來襲,損失主要集中在馬恩河谷的葡萄園。開花期的氣候堪稱完美。品質優良。
1943
葡萄藤開花期間,氣溫較低,時有陣雨。9月15日,收穫開始,葡萄狀況非常健康,品質優異。
1946-1960
1946
萌芽甚早,枝芽生長較快,但開花卻異常緩慢。9月底採收開始,而在此前數日,天氣剛剛好轉。
收成尚為滿意,品質中等。
1951
災難性的霜凍使四分之三的葡萄園受到嚴重影響,預計總產量損失了至少70%。葡萄藤萌芽甚早,霜凍後,大部分地區各葡萄品種都呈現較一致的復甦開花態勢。花期內始終有寒潮干擾。採收較晚(10月1日方才開始),期間天氣優良,雖冷但乾燥。葡萄總體健康,品質中等。
1953
5月霜凍雖影響到較大面積的葡萄園,但並不嚴重。儘管花期起步優良,但進程卻比預期來的慢。收穫始於9月15日,期間天氣溫和,葡萄非常健康。因收穫前數日連降大雨,葡萄迅速飽滿起來。品質優秀。
1955
5月,霜凍遍布整個香檳區,馬恩河谷受災面積達1500公頃,其中約400至500公頃葡萄園遭到毀滅性打擊。花期起步緩慢,隨後才加速,並在數日間完成。坐果狀況完美。10月初,大部分產區開始收穫,葡萄非常健康,品質優良。
1971春季,葡萄藤長勢迅猛,但4月27至29日的霜凍,影響了1000公頃的葡萄園。而破壞性天氣還遠未結束:單是5月27日一天的冰雹就摧毀了650公頃的葡萄園。6月持續陰冷,花期因遭惡劣天氣而從6月一直延續到7月初。7月天氣總體優良,但7月27日至8月18日的冰雹與大風天氣又完全摧毀了2650公頃的葡萄園。葡萄園水土流失較為嚴重。9月18日,採收開始。葡萄品質優良。
1979萌芽較晚。霞多麗整體長勢優良,開花迅速。不同風土條件的葡萄園,採收開始日期略有先後:最早的從10月3日開始採收,最晚的10月8日才開始。各品種葡萄的總體質量都很出色:天然果糖可轉化酒精度超過9度,酸度則接近9°。1979年份的基酒以純淨感著稱,其中霞多麗基酒的芳香尤為動人。
開香檳時,有下列幾個步驟:
1.左手握住瓶頸下方,瓶口向外傾斜十五度,右手將瓶口之包裝紙揭去,並將鐵絲網套鎖口處之扭纏部分鬆開。
2.在右手除去網套之同時,左手拇指須適時按住即將衝出之瓶塞;然後右手以餐巾布替換左拇指,並用手掌捏住瓶塞。
3.當瓶塞衝出之瞬間,右手迅速將瓶塞向右側揭開。
4.如瓶內氣壓不夠,瓶塞無力衝出時,可用右手捏緊瓶塞不動,再以握瓶之左手將酒瓶左右鏇轉,直到瓶塞衝出為止。
5.為了避免酒噴灑出來,開瓶時的響聲不會太大。
倒香檳酒時,用手握住瓶子中部,把食指撐住瓶頸,以求穩妥。初往杯子裡斟時,氣泡會噴起來,因此要先斟少量,等氣泡減少時再繼續斟到大半杯為止,然後將瓶向上方扶正,以防酒漏到外面。
如果瓶塞很緊,不能榨出,可用大拇指穩定的往上推擠,然後再擰動。如果瓶塞上部擰斷了,可用烤肉叉或粗針先穿個洞,把瓶中的氣放出,然後再用螺絲開瓶器將瓶塞擰出。
香檳酒不需要特別照顧,平放在涼爽的地方就可以。香檳酒的最佳飲用溫度為7℃至12℃,如果來不及冷藏,可將酒瓶放在半滿冰塊的香檳桶內大約半小時,但不要放在冷凍室里,如果結了冰,就永遠不會回復原狀;如果時間急迫,放入冷凍室只十五分鐘就夠了。同時,酒越乾,酒杯則應越冷。最佳香檳酒具是細長的鬱金香形玻璃杯,一來是為了避免溫度太快散發而變暖;二來是為了留住氣泡,高級的香檳會在杯口處形成精緻的珠環。杯子要先冰涼,除非你嫌酒強,切不可加冰塊。冰涼的香檳,有兩種好處:一是味道改善,二是斟入杯子時容易控制氣泡外溢。溫的香檳,開瓶後會噴出來,弄髒了場地,也浪費了酒。
香檳開後最好一次喝完,如想留起來,要用特製瓶塞,並放在冷涼的地方。打開過的香檳如氣泡已消失,第二天仍可喝,或用作烹調也好。
絕配搭檔:白中白香檳配海鮮盤
以霞多麗(Chardonnay)為唯一葡萄品種調配而成的香檳都有非常清新爽口的酸味,相當開胃。這一類型的酒如同一位年方二八的少女,天真不失情趣,柔美中略帶傷感,有著嬌嫩花朵的幽香,以年輕而富有韻律感的腳步迎面而來。
種植在礦物豐富的白堊土的霞多麗,有著屬於自己的獨特複雜性和質感。經過在橡木桶中沉睡的歲月,帶有更多的奶油和烘烤香味、濃郁的白麵包和乾果味。如此青春活力逼人、有著清爽口感的香檳自然是新鮮生食沙拉和各式海鮮與水產料理的無敵搭檔。而獨特的質感既能讓海鮮更顯肥美與香甜,口感複雜多變,如同一瞬間千樹萬樹梨花開的感覺。
絕配搭檔:桃紅香檳配辣子雞丁
半乾桃紅香檳有比干香檳更圓潤的口感和更多香甜與燒烤的氣息,如同生活在凡爾賽宮裡的貴婦。其不僅能配西餐,與中式川菜搭配也能帶來如同《我盛大的希臘婚禮》那樣的跨國界美妙戀歌。帶著成熟水果、蜂蜜和可愛的玫瑰花與荔枝香氣的半乾桃紅香檳搭配辣子雞丁是很討喜、很容易挑動歡樂情緒的選擇。
絕配搭檔:半甜香檳配水果塔
在沙皇時代最受到歡迎的甜香檳或許不是現在最流行的香檳類型,但其香氣十足且複雜,充滿誘惑的白色水果香氣十分明顯,入口酸甜適口,口感由甜到酸、回味悠長且高雅。在香檳的微醺中,帶著微酸口感的新鮮水果塔,不僅可以讓味蕾如得到春雨般的滋潤與清新,更增添了一份華麗感。而甜香檳正是通過它的馥郁把水果的清香與乳酪的濃烈完美融合在一起的最佳選擇。
絕配搭檔:混釀乾香檳配法式煎烤羊排
不同葡萄的“混搭”讓這類香檳在口中更為強勁有力。配合法式烤羊排,香檳中強勁的口感才不會被菜所淹沒,反而能與羊排中細膩的脂肪相互融合,讓肉更為鮮嫩多汁。而不同做法的羊排也讓香檳呈現出不一樣的特性,如同一位神秘的女郎,不同時段展現出不一樣的特色。
搭配酒杯
雖然香檳的酒杯有很多種直身的,曲線的,長笛形的,半球形的,雕刻花紋的,乾淨素雅的。我推薦兩種酒杯,長笛鬱金香形的高腳素身香檳酒杯和略帶曲線的高腳素身香檳酒杯。那種半球形如同吃冰淇淋的碗樣的酒杯在構造香檳塔的時候常見,可是它除了會浪費掉香檳優美的氣泡和典雅的香氣之外什麼都做不了,把臉靠得太近也許還會有個把氣泡迸濺起水珠弄在臉上。只有在長笛鬱金香形的酒杯里,香檳優雅的氣泡才會源源不斷從杯底上升,從小變大,並在表面形成一串小氣泡形成的“珍珠項鍊”。
酒瓶的秘密
香檳酒瓶有不同的尺寸,從最小1/4瓶(187ml)到最大Nebuchadnezzar容積15公升(相當於20個標準瓶)。不過最常見的還是標準瓶裝(750ml)和雙瓶裝(Magnum,1.5L)。
醒酒器由於害怕會失去香檳起泡這一過程,醒酒這一舉動看似十分奇異。但香檳的品質並不體現在它的氣泡上,而是體現在它的材質上。正是在醒酒之後香檳的材質才更能突顯。當然,醒酒也要遵循幾點規律:·只對那些濃郁的,能夠有東西釋放的香檳醒酒·醒酒的時間較短:一般情況下,對一支完全打開的香檳15分鐘就足夠了·醒酒器要窄而不是大·醒酒之前把空醒酒器放在冰櫃里·醒酒時輕輕地、緩慢地把香檳沿著內壁傾倒·把醒酒器存放在冰櫃或是冰桶里。
有人說,端起一杯香檳,就能感受成為百萬富翁的幸福,配上合適的佳肴,幸福感指數則可以直接升級到億萬富翁的行列。正在成長的香檳派們,想不想感受下成為億萬富翁幸福呢?香檳美酒已經開啟,趕快看看如何給它配餐吧。
香檳配餐技巧
一般而言,不同葡萄釀製的香檳,所搭配的菜餚也不盡相同。全部採用霞多麗葡萄釀製的香檳,酸度高,果香重,清新爽口,最適合當餐前的開胃酒。如果採用較大比例的紅葡萄釀製的香檳,口感比較強勁,香味較豐富,除了海鮮菜餚之外,搭配禽類或小牛肉的菜餚也很適合。珍貴的粉紅香檳雖然也是很好的開胃酒,但常被用來搭配肉類料理。成熟且比較濃厚的粉紅香檳,甚至可以用來搭配那些本來只有濃重強勁的紅酒才配得來的菜式,如滋味香濃的野味,煎烤羊排或成熟味濃的乳酪等。
意大利麵+香檳
含奶油的意大利麵與香檳的味道結合在一起,不但能消除油膩的口感,還能碰撞出新的味覺火花。除此之外,配有蝦和蛤的意大利麵與香檳的味道也很互補。但要注意避免以番茄醬為主的食物,番茄的味道和香檳中的酸味很不和諧。
朱古力+香檳
若要選擇用朱古力來搭配香檳,則要注意選擇用黑朱古力或是苦中帶甜且不黏口的朱古力,在香檳口味上,最好選擇口味清淡、甜度最低的香檳,這樣才能營造出最佳口感。
香檳在葡萄酒中,是一種最美好的酒,因為它製造費時,過程繁雜,所以在價格上就不會很便宜,而且被稱為最富魅力的酒。在婚禮,接待,或正式餐會中固然必需,其他方面的用途也很廣,諸如佐食蚝、火腿、點心等。不過一般人都是以食物的類別,來決定其所該飲用何種味道的香檳。
一杯冰涼的香檳,也是開胃的聖品,如果需要,可在酒里加塊糖和數滴香精(BITTERS),再加一片檸檬皮,就成了一杯香檳雞尾酒。此外,香檳還可以用於烹飪。
香檳酒無論是為開胃酒飲用還是與菜餚搭配飲用,其最佳飲用溫度應該是8至10攝氏度。飲用前可放20分鐘或在冰櫃里平放三小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