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遼市蒙醫研究所

通遼市蒙醫研究所

通遼市蒙醫研究所,又名通遼市蒙醫醫院建於1980年,1984年被國家民委、衛生部和內蒙古自治區同時列為國家民族醫藥重點建設單位,是通遼市蒙醫藥科研、醫療和教學中心。2011年8月被評為二級甲等蒙醫醫院。

發展歷程

通遼市蒙醫研究所建於1980年,1984年曾被國家民委、衛生部和內蒙古自治區同時列為國家醫藥重點建設單位,是全市蒙醫科研、醫療、教學的中心。

研究所占地面積4600平方米,建築面積8000平方米,有固定資產240萬元。現有病床52張。在崗職工84人,衛生技術人員65人,其中正副主任醫師23人,主治醫師26人,科研技術人才比較雄厚。科研醫療設備有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日本東亞全自動血液分析儀,北京萬東500MAX光機,島津B超,心電圖機,尿液分析儀等。

機構設定齊全,設有文獻資料研究室、臨床研究室、蒙藥研究室,門診各臨床齊全。馳名國內外的腎病專科、傳統蒙醫整菇、骨專科每年接受來自吉林、遼寧、黑龍江、瀋陽、大連、山西、浙江等十幾個省市自治區的近3000多名患者。還有肝胃專科、心腦血管專科、氣管炎專科等特色科。

榮譽成果

堅持蒙醫研究為主,運用傳統的方法和現代醫學科學知識手段,挖掘、整理、繼承發揚蒙醫藥遺產,重點進行蒙醫文獻資料研究,蒙藥開發和臨床研究,共蒐集整理出版蒙、藏、漢、維、滿等五種文字撰寫的醫學古籍12類388部536冊,翻譯出版了“索瑪然薩”等5部經典著作,先後承擔和完成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下達的《蒙藥新藥“保利爾”的研究》、《中華本草·蒙藥專卷》、《蒙醫病症診斷及療效標準》等4項科研課題,自治區科委下達的《奧特奇薈萃》等3項科研課題,盟科委下達的《蒙醫藥文獻資料蒐集整理》、《哈布德仁—9散劑改硬膏劑的研究》、《蒙醫藥治療萎縮性胃炎》等7項科研課題,11項課題分別獲得科技進步一、三等獎,成為自治區蒙醫藥界科研信譽單位。

2001年被通遼市委、市政評為“民族團結進步先進集體”稱號,2007年被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政府授予“民族團結先進集體”,2008年被通遼市委、市政府評為“民族團結先進集體”和“學習使用蒙古語言文字先進集體”稱號,2009年被通遼市人民政府評為“蒙中醫藥先進集體”稱號等。

機構配置

基本情況

人員

在崗職工107人。專業技術人員91人,其中高級職稱人員31名,中級職稱人員28名,內蒙古自治區名蒙醫3名,內蒙古自治區名中醫1名,通遼市名蒙醫4名。

現任領導

所長:齊雙山

黨支部書記、副所長:包光華

副所長:張巴根那

黨支部副書記:梁玉

基礎建設

研究所占地面積7400平方米,建築面積7450平米。2003年至2005年建設科研、門診、病房綜合大樓,2008年按國家GPP標準建設蒙藥製劑室,生產蒙成藥100餘種,年生產量3000公斤以上。

開放病床120張。

主要科室

科研醫療科室

蒙醫文獻資料研究室、蒙醫臨床研究室、蒙藥新藥研究室、蒙醫內科、外科、婦科、兒科等。

專病專科

腎病專科、蒙醫傳統整骨專科、肝胃病專科、心腦血管專科、頸腰椎間盤突出症專科、蒙醫五療、口腔科、呼吸內科、皮膚科、小針刀專科、肛腸科等。

病房療區

骨科一療區、骨科二療區、腎病療區、綜合療區和外、婦療區和傳統療術康復中心等。

科研工作

以蒙醫藥研究為主,科研醫療並舉並重的原則,運用傳統醫學理論和現代科學相結合,開展文獻資料研究、臨床研究、蒙藥研究工作。

繼承、挖掘、蒐集、整理了蒙古、藏、漢、維吾爾、滿等5種文字撰寫的醫學古籍12類、184種、545冊,翻譯出版了《索瑪然薩》、《醫學訣竅秘籍》、《炮製名藏》等10餘部經典著作,承擔和完成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和自治區科委下達的《蒙藥新藥“保利爾”的研究》、《中華本草·蒙藥專卷》、《蒙藥哈布德仁—9散劑改硬膏劑的研究》、《蒙藥治療萎縮性胃炎的研究》等20餘項科研課題。其中10多項分別獲得自治區、市級科技進步一、二、三等獎。

《蒙醫藥烏拉灸療術》以批准為內蒙古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並已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內蒙古自治區衛生廳下達的《蒙藥壯西灰劑治療反流性胃食管炎的臨床研究》科研課題正處於研究階段。

醫療工作

自治區內外的腎病專科、蒙醫傳統整骨專科每年接診來自國內外的近萬名患者。其他科室也各具特色。

每年,門診接診患者30000人次以上,住院2000人次左右。住院病歷甲級率98%以上。門診和病房蒙中藥治療率分別達到70%和60%。入出院診斷符合率95%以上。治癒好轉率95%以上,病床使用率80%左右。

科研醫療設備

蒙醫研究所擁有島津氣相色譜儀、島津高效液相色譜儀、島津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Marconi Sele CT、美國玲瓏DR、日本福田彩超、移動式C型臂X射線數字成像系統、德國後路椎間盤手術系統、德國電子胃鏡、德國歐寶XL—600型全自動生化分析儀、12導自動分析心電圖機、尿液分析儀、血液透析機等一流的科研醫療設備。

奮鬥目標

1、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築牢蒙醫藥發展根基。

2、加強專科建設,調整科室結構。

3、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培養和造就純正的蒙醫藥人才。

4、加強科研工作,爭取獲得更多的科研成果。

5、不斷改善科研醫療設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