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渭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

通渭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

通渭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創建於1984年,2003年晉升為甘肅省重點中等職業學校,2004年被國家教育部、建設部確定為建設行業實施技能型緊缺人才示範性培訓基地。學校占地面積33畝,校舍建築面積8518平方米。以中等職業技術教育、職業技能短期培訓及技能鑑定、電大遠程開放教育為主要職能,同時承擔全縣“兩後生”培訓、下崗職工再就業培訓、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社會用工培訓等教育培訓任務。目前計算機套用、工業與民用建築、電子電工三個專業為市級重點專業

學校簡介

通渭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 通渭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

通渭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是一所省級重點職業學校。以中等職業技術教育、職業技能短期培訓及技能鑑定、電大遠程開放教育為主要職能。堅持“擴大入口,疏通出口,狠抓管理,提高質量,突出特色”的辦學思路,把擴大招生、最佳化專業、就業拉動作為發展的突破口,搶抓機遇,深化改革,通過採取聯合辦學,市場運作,異地就業等形式,形成了多渠道、多層次、多形式的辦學模式,突出了以職業技能為核心的辦學特色。先後獲得“全市教育系統先進集體”、“市級國防教育示範基地”、“市級精神文明單位”和“全縣教育系統先進集體”、縣級“育人攬才先進單位”、市、縣、鎮三級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模範單位等榮譽稱號。

硬體設施

實習 實習

學校占地面積52.2畝,建築面積14000m,固定資產總值1380萬元。擁有網路、語音、多媒體等現代教學設施,有豐富的圖書、音像、閱覽資料,建成了寬頻帶衛星地面接收系統和校園區域網,建成了建築技術、電子電工、機械製造等專業實訓基地。2004年學校被國家教育部、建設部確定為建設行業實施技能型緊缺人才示範性培訓基地。

目前學校現有教職工118人,其中專任教師104名,外聘教師5人,高級教師20名,中級教師49名。全國優秀教師1名,省特級教師1名,省園丁5名,市級優秀教師4名,省、市骨幹教師18名,市級青年教學能手6名。具有研究生學歷1人,本科學歷72人,學歷達標率70.6%。“雙師型”教師人數4人,占專任教師總數的4%,實習指導教師10人,各類註冊學生2711名。開設有工業與民用建築、計算機套用、電子電工、電子技術、數控技術、機械製造、模具設計與製造、機電一體化、焊接技術、音美等10個專業。其中計算機套用、工業與民用建築、電子電工3個專業為市級重點專業。

教學體制

建校20多年來,學校始終以服務經濟為宗旨,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畢業生就業安置工作為各項工作的突破 口,加大職業技能培訓和職業技能鑑定,2003年以來先後對計算機、工業與民用建築、電子電工、機電一體化、工程測量等專業的1836名學生進行了計算機操作工、工程測量(中級)、電子儀器儀表裝配工(中級)及鋼筋工的技能鑑定,使學歷教育畢業生中取得“雙證書”的人數達到90%以上。同時密切關注人才市場供求狀況,積極向外拓展就業基地,通過多種渠道、多個途徑為畢業學生創造就業門路。有5000多名畢業生安置在北京、上海、天津、杭州、蘇州、寧波、青島、蘭州等地的大型企業就業,其中2000多名在世界五百強企業實現了就業。通過對就業學生的調查反饋大部分畢業生在其崗位吃苦耐勞,有較強的職業責任心,得到了用人單位的一致好評。

當前,學校正在全面貫徹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精神和國務院關於大力推進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以加快發展為主題,以提高質量為重點,緊緊圍繞“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辦學原則,轉變教育觀念,深化教育改革,強化專業管理,突出專業特色,推進實驗實訓基地的建設,為把學校辦成一所高質量、高標準、信息化、現代化,有典型示範作用的,能培養高素質人才的中等職業學校而努力。

發展情況

全縣現有職業學校4所,資源分散,辦學規模小,效益差。2011年,縣職專招生458人,在校學生1306人(教職工117人,註冊學生2067人);隴山職中招生343人,在校學生948人;襄南職中招生244人,在校學生432人;常河職中招生124人,在校學生189人。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占地面積小,實訓場地、學生宿舍等無法規劃建設,辦學能力不足。因此,縣上按照國家、省市關於推進職業教育協調發展的要求,決定撤併鄉下3所職業學校,整體搬遷擴建通渭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
根據2010年《中等職業學校建設標準》(徵求意見稿)、《甘肅省中等職業學校評估指標體系》,需用地84000平方米(126畝),修建各類校舍36000平方米,並完成配套設施建設和設備。

投資估算:總投資1.08億元。
經濟效益預測: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按規劃建成後,將整合全縣職業教育資源,擴大辦學規模,每年招收職業中專(高中)學生1200人,在冊學生數3600人左右。每年培養輸轉1500名以上農村剩餘勞動力、400名以上下崗職工再就業培訓和500人的職業技能等級鑑定培訓,為晉升國家級重點職業學校打下堅實的基礎。全方位服務“三農”,加快農村剩餘勞動力的轉移培訓及下崗工人再就業培訓,提高農民工的素質和技能,為繁榮地方經濟做出更大的貢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