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技術基礎

通信技術基礎

《通信技術基礎(第2版)》以深入淺出的方式概要地介紹了通信的發展史和通信的基本概念,包括電話網路、微波通信系統、光纖通信系統、衛星通信系統、移動通信系統、數據交換以及計算機網路通信。相信讀者通過閱讀《通信技術基礎(第2版)》後,可以對現代通信手段和通信基本概念有一個比較系統的了解。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書籍封面書籍封面

《通信技術基礎》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規劃教材。

《通信技術基礎》內容可概括為3部分:其一,通信的歷史演進、資訊時代、現代通信的概念及其廣泛套用。其二,通信技術基本內容、基本概念、基本套用,信息、信源、交換、傳輸及數字通信3大系統,信息網路與套用以及它們之間的關係。其三,通信的發展前景、協定、標準、套用中的接口技術;網路中可靠與安全的熱點話題。

《通信技術基礎》共分lO章:現代通信及套用概述、信息與信號、信源數位化、信息傳輸技術基礎、信息交換技術、現代通信系統、通信網路及套用、通信技術的發展、通信協定與套用接口技術、通信的可靠與安全。

《通信技術基礎》突出通信技術工程套用基礎的特點,抓住通信的基本概念、特別是“數位化”這一核心思想進行講述,解析當代信息工程領域信息網路方面通信技術的套用基礎,使學生能用這些基礎知識和技術去理解各種信息網路,為適應信息技術的發展套用打下基礎。

《通信技術基礎》注重講解通信技術的基本概念、基本內容和基本套用,深入淺出,前呼後應。書中儘量避免繁瑣公式推導,偏重於通信技術基礎和套用方面的描述。

《通信技術基礎》是為電氣信息大類的大學生編寫的信息技術方面的教材,它適宜作為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測控技術與儀器、自動化、電子信息、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機械電子工程、信息管理等非通信類專業的教材,也可以作為對工業與信息化技術感興趣的廣大讀者培訓、自學的教材或參考書。

作者簡介

鮮繼清,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國電子學會、通信學會高級會員;1969年畢業於重慶郵電學院通信工程專業,參與我國最早的數字通信PCM系統研製工作。曾擔任全國郵電高等函授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重慶郵電大學自動化學院院長、黨總支書記等職務。主持國家及省(市)部級科研、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多項。

主編有《現代通信技術概論》、《現代通信系統"、《現代通信系統與信息網》等教材。

圖書目錄

前言

第1章 現代通信及套用概述

第2章 信息與信號

第3章 信源數位化

第4章 信息傳輸技術基礎

第5章 信息交換技術

第6章 現代通信系統

第7章 通信網路及套用

第8章 通信技術的發展

第9章 通信協定與套用接口技術

第10章 通信的可靠與安全

參考文獻

……

專業設定自考專升本

專業課程

電路與信號、通訊電子線路、算法語言級軟體基礎、微機原理、數字通信、程控交換、光纖通信、移動通信、數據通信。

培養目標

本自考專業培養具有較高的綜合素質及綜合職業能力,面向通信業務部門、套用部門、工程部門、行業管理部門、通信及IT產品生產部門培養掌握現代通信技術的基礎理論和專業技能的套用型高級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

編輯推薦

《通信技術基礎》是張孝強等編寫的,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

文摘

插圖:

第2章 傳輸技術基礎

從第1章中我們已知,通信的任務是將載有信息的電信號從甲地送往乙地,這時必需經過傳輸,而傳輸必需在信道上進行。因此本章先介紹信道,然後按傳輸的信號是模擬的還是數字的,分別介紹模擬傳輸技術基礎及數字傳輸技術基礎。

2.1 傳輸信道

載有信息的信號由甲地傳至乙地,只能在傳輸媒介上進行。按不同的媒介,我們將信道分為兩大類:有線信道及無線信道。有線信道一般指有形的金屬線、纜及光纖;無線信道一般指能傳輸電磁波的無形的自由空間。信道在傳輸信號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有內部噪聲與外部干擾,噪聲與干擾是使通信質量下降甚至中斷的主要原因。因此本章在介紹傳輸信道時也介紹噪聲與干擾。

2.1.1 有線信道

有線信道與無線信道以其傳輸的媒介是否是有形的來區分,但也不盡然,例如,目前已用得十分普遍的光(纖)纜,它是由導光纖束構成的纜,屬有形的,一般將它歸至有線信道。但已成為光波的信號其傳輸機理卻與無線電波傳輸的機理一樣,從傳輸機理上說,可將光纜歸至無線信道。但目前,電信業出於生產組織上的考慮,仍歸至有線。我們在本節中也將光(纖)纜劃歸有線信道。導電金屬構成的有線信道目前常用的有銅金屬的雙絞線、(架空)明線、對稱電纜、同軸電纜及4號、5號電纜。這些線纜對通信信號來說,有的能傳高頻信號,有的不能傳,只能傳低頻信號,這完全由這些線纜的結構所決定。不管是有線信道還是無線信道,不但要考慮信道可傳信號的最高頻率,還需考慮信道可傳信號的頻率範圍。這頻率範圍一般稱為頻寬或頻帶或頻段,一般要求信道的頻頻寬。一個信道,對被傳信號中不同的頻率分量的衰耗是不一樣的。信道各頻率下的衰耗與頻率的關係,構成信道的幅一頻傳輸特性,如圖2一l所示。在信道的傳輸頻率範圍內要求對信號的各頻率分量受到相同的衰耗,即要求其幅一頻特性平坦。不然的話,有的頻率分量衰耗大,有的小,致使信道輸出端的信號與輸入端的信號相比較在幅度方面有嚴重的幅度失真,這是我們不希望的。

後記

本大綱是根據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指導?委員會電子電工與信息類專業委員會制定的“高等教育自學考試通信技術專業(專科)考試計畫”和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指導委員會《關於修訂高等教育自學考試課程自學考試大綱的幾點意見》的精神制定的。

本大綱提出初稿後,曾聘請專家通審,並由電子電工與信息類專業委員會在南京市組織召開審稿會進行審稿,根據審稿會意見由編者作了修改。最後由電子電工與信息類專業委員會定稿。

本大綱由張孝強教授(南京郵電學院)負責編寫和修改。參加審稿並提出修改意見的有畢光國教授(東南大學,主審)、劉秉琨教授級高工(江蘇省郵電管理局,參審),徐澄圻教授(南京郵電學院,參審)。

對參加本大綱編寫和審稿的教授表示感謝。

序言

21世紀是一個變幻難測的世紀,是一個催人奮進的時代。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知識更新日新月異。希望、困惑、機遇、挑戰,隨時隨地都有可能出現在每一個社會成員的生活之中。抓住機遇,尋求發展,迎接挑戰,適應變化的制勝法寶就是學習——依靠自己學習、終身學習。

作為我國高等教育組成部分的自學考試,其職責就是在高等教育這個水平上倡導自學、鼓勵自學、幫助自學、推動自學,為每一個自學者鋪就成才之路。組織編寫供讀者學習的教材就是履行這個職責的重要環節。毫無疑問,這種教材應當適合自學,應當有利於學習者掌握、了解新知識、新信息,有利於學習者增強創新意識、培養實踐能力、形成自學能力,也有利於學習者學以致用、解決實際工作中所遇到的問題。具有如此特點的書,我們雖然沿用了“教材”這個概念,但它與那種僅供教師講、學生聽,教師不講、學生不懂,以“教”為中心的教科書相比,已經在內容安排、編寫體例、行文風格等方面都大不相同了。希望讀者對此有所了解,以便從一開始就樹立起依靠自己學習的堅定信念,不斷探索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識基礎和實際工作經驗,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潛能,達到學習的目標。

歡迎讀者提出意見和建議。

祝每一位讀者自學成功。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