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鱗[漢語詞語]

逆鱗[漢語詞語]

逆鱗,一詞語出自《韓非子·說難第十二》,夫龍之為蟲也,可擾狎而騎也。然其喉下有逆鱗徑尺,人有嬰之,則必殺人。人主亦有逆鱗,說之者能無嬰人主之逆鱗,則幾矣。巨龍脖子下都有巴掌大小的一塊白色鱗片,呈月牙狀,即俗稱逆鱗。從解剖學角度來看,血液從巨龍心臟的主血管湧出在白色鱗片這裡分散到各支血管。脾氣再好的巨龍一旦被觸及逆鱗,立刻就會象火山爆發一樣散發出無限龍威。每個人或許也有個“逆鱗”不可觸摸。逆鱗一詞在遊戲、音樂、文學作品中均有涉及。

基本信息

釋義

“逆鱗”的意思是巨龍頸部的一塊不可被觸碰的鱗片。 龍屬於蟲類,可以馴養、遊戲、騎它。然而他喉嚨下端有一尺長的倒鱗,人要觸動它的倒鱗,一定會被它傷害。君主也有倒鱗,遊說的人能不觸犯君主的倒鱗,就差不多算得上善於遊說的了。

出處

逆鱗逆鱗
語出自《史記卷六十三·老子韓非列傳第三》,原文如下: 昔者彌子瑕見愛於衛君。衛國之法,竊駕君車者罪至刖。既而彌子之母病,人聞,往夜告之,彌子矯駕君車而出。君聞之而賢之曰:「孝哉,為母之故而犯刖罪!」與君游果園,彌子食桃而甘,不盡而奉君。君曰:「愛我哉,忘其口而念我!」及彌子色衰而愛弛,得罪於君。

君曰:「是嘗矯駕吾車,又嘗食我以其餘桃。」故彌子之行未變於初也,前見賢而後獲罪者,愛憎之至變也。故有愛於主,則知當而加親;見憎於主,則罪當而加疏。故諫說之士不可不察愛憎之主而後說之矣。

夫龍之為蟲也,可擾狎而騎也。然其喉下有逆鱗徑尺,人有嬰之,則必殺人。人主亦有逆鱗,說之者能無嬰人主之逆鱗,則幾矣。

譯文

從前彌子瑕被衛國君主寵愛。按照衛國的法律,偷駕君車的人要判斷足的罪。不久,彌子瑕的母親病了,有人知道這件事,就連夜通知他,彌子瑕就詐稱主的命令駕著君主的車子出去了。君主聽到這件事反而讚美他說:“多孝順啊,為了母親的病竟願犯下斷足的懲罰!”彌子瑕和衛君到果園去玩,彌子瑕吃到一個甜桃子,沒吃完就獻給衛君。衛君說:“真愛我啊,自己不吃卻想著我!”等到彌子瑕容色衰退,衛君對他的寵愛也疏淡了,後來得罪了衛君。

衛君說:“這個人曾經詐稱我的命令駕我的車,還曾經把咬剩下的桃子給我吃。”彌子瑕的德行和當初一樣沒有改變,以前所以被認為孝順而後來被治罪的原因,是由於衛君對他的愛憎有了極大的改變。所以說,被君主寵愛時就認為他聰明能幹,愈加親近。被君主憎惡了,就認為他罪有應得,就愈加疏遠。因此,勸諫遊說的人,不能不調查君主的愛憎態度之後再遊說他。
龍屬於蟲類,可以馴養、遊戲、騎它。然而他喉嚨下端有一尺長的倒鱗,人要觸動它的倒鱗,一定會被它傷害。君主也有倒鱗,遊說的人能不觸犯君主的倒鱗,就差不多算得上善於遊說的了。

歌曲

逆鱗歌詞:
這生命對每個人
都不公平也沒道理
只能撲向泥濘迎向
那陣驟雨由不得你
yeah~
突來的驟雨這條街一路泥濘
就像人生不過是一場即興
整個世界正在對我們挑釁
就算如此還是得無懼前進
手中的郵報封面的人在微笑
下個路口生命在暗巷尖叫
活著只是油墨上面的一角
明天之後還有誰翻閱的的到
我跟你用不同方式
踩過前方帶刺荊棘
你囂張不畏懼退縮
我低頭沉默卻堅定

用力的還擊發出聲音
讓他們安靜不敢相信繼續前進
他們畏懼睜大眼睛
他們躲避難道放棄
專心聆聽我的聲音
這生命對每個人
都不公平也沒道理
只能撲向泥濘迎向
那陣驟雨由不得你
如果生命對每個人
都不公平也沒道理
那就讓我帶著孤寂
繼續前進直到光明
繼續前進
wo wo
我只有一種容貌我就是永遠不會倒
我就算逆境環繞我面對也要帶著
我只有一種咆哮
我要讓他們都知道
我生命再怎么粗糙
我都要活的很驕傲
我說自尊那看起來或許可笑
但它至少支著我,試著不讓我顛倒
活著如果只是不甘寂靜的喧囂
那就咆哮吧讓每個人都聽得到
《逆鱗》其實是作詞者阿郎,長久以來一直很想嘗試的主題,所以這次終於有機會碰到適合鏇律可以發揮,讓他十分興奮!而這個有考究的歌名,其實是形容平時溫馴的龍,身上有部份的鱗片是逆著生長的,相傳如果誤觸了龍身上逆生的鱗片,龍就會暴怒,所以歌中的《逆鱗》,就是比喻每個人身上都有不能讓人碰觸的地雷區,而杰倫的《逆鱗》,象徵的正是華人的自尊,如果被外人侮辱,或父母親被毀謗, 小心龍的傳人反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