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失·鼓浪嶼

迷失·鼓浪嶼

有些時間就是用來浪費的:現代人生活忙碌緊張,即使旅遊也是匆匆忙忙。本書幫助、引導人們放慢生活的節奏,體驗生命中未被發覺的美,用心去生活,去旅行。本書透過作者的鏡頭和細膩的文字帶領讀者徜徉在鼓浪嶼的小巷、街口;細讀鼓浪嶼的萬國建築;游弋在琴聲悠揚的海灘;探尋古老院落的邊邊角角。《迷失·鼓浪嶼》透過作者的鏡頭和細膩的文字帶領讀者徜徉在鼓浪嶼的小巷、街口;細讀鼓浪嶼的萬國建築;游弋在琴聲悠揚的海灘;探尋古老院落的邊邊角角。

版權資訊

書名:迷失·鼓浪嶼

作者:Air夫婦

《迷失·鼓浪嶼》 《迷失·鼓浪嶼》

定價:¥45.00

出版社:印刷工業出版社(第二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第一版)

ISBN:9787514202427

出版日期:2006年9月

2011年8月25日

圖書簡介

現代人生活忙碌緊張,即使旅遊也是從匆匆忙忙。花時間就是這樣一個系列——幫助、引導人們放慢生活的節奏,體驗生命中未被發覺的美,用心去生活,去旅遊。《迷失·鼓浪嶼》就是透過作者的鏡頭和細膩的文字帶領讀者徜徉在鼓浪嶼的小巷、街口;細讀鼓浪嶼的萬國建築;游弋在琴聲悠揚的海灘;探尋古老院落的邊邊角角。書中的照片由Air拍攝,文字則是有其夫人撰寫,二人在鼓浪嶼生活多年他們的圖

文搭配和諧,相得益彰。

作者簡介

Air本是山鄉閒人,Miki則以說話為業,忽一日,天公作美,二人遂成歡喜冤家,此後以Air夫婦之名避居鼓浪嶼,懶散度日,亦時常四處走動,流水處處,光陰已逝矣 。陶某說 :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

圖書前言

一切都始於那個虛幻的想法

她說:你相信人有今生前世嗎?

鼓浪嶼一角 鼓浪嶼一角

我覺得我上一輩子,是這裡的人。

這個矯情的女人,就為了這個虛幻的想法,拋棄了—切,遠離家鄉,和他,從此在鼓浪嶼安居下來。

晨晨昏昏,他們無數次徜徉在安靜的巷弄,—次又—次,那種熟悉的心情向她襲來,在惆悵與迷戀中她漸漸把它當成了故鄉。

“那么你呢?Air?”

“我喜歡這裡可以—年四季穿拖鞋到處走!”

他們踏遍了這個小島的每—個角落,在各個季節,不同時辰,陸陸續續,拍下它的老房子、夕陽,巷弄、人群、貓……當這些照片日積月累,他們嘆息不能將鳥的鳴叫也攝入鏡頭的時候,她的關於鼓浪嶼的文字,也逐漸完成。於是,有了這本書,《迷失·鼓浪嶼》。

圖書目錄

壹 開篇

鼓浪嶼·歷史沿革是這樣一個小島

貳 流水

流水·史錄

叄 走馬

別墅琴聲

近海濤聲

巷弄人聲

山間鳥聲

高處風聲

幽徑寂聲

肆 人事

名人·舊事

名人·來過

伍 市井

輪渡

貓狗

節慶

宗教

娛樂

車馬

各色人等

陸 島居

島生活·一天

島生活·一周

島生活·一個月

島生活·一年

島生活·一輩子

柒 攻略

出發

到達

落腳

資訊

注意

美食

後記 一切都始於那個虛幻的想法

圖書節選

他們還在一處土崗上造了一間小小的屋,過起了日子。

鼓浪嶼 鼓浪嶼

他們便是這島的亞當夏娃吧,後來有了後代。 但是興許,初次到這島上的,是一大幫人呢,一大幫人相約了來到這裡,他們本來就是漁民吧,看中了這裡風和日麗,港灣良秀,就遷了各自的家來。 這寂寞荒涼的島一時熱鬧起來。 後來,又來了黃姓人家。 這便是鼓浪嶼最早的居民。可是那時,還不叫鼓浪嶼。那時他們叫這個島“圓沙洲”,又叫它”圓洲仔”,因為它的輪廓接近圓形,又因為四周沙坡環抱。那個起名的人,一定是一個喜歡四處走走的,走遍了這個島。 於是他們代代繁衍,生息興旺,有些竟至發了財,蓋了好房子。房子下埋了錢幣——是哪一家,在自己的地窖埋下了重達100公斤的錢幣,讓幾百年之後的人,冥想他一—個宋人——的富貴?或者,那就是宋室遺臣,懷著亡國之恨。 那時的好房子,也是泥土造的吧,那種短屋矮牆一後來別墅林立,格式各異,更料材優秀,雕梁畫柱,巧奪天工——裡面,住的,除了和他們一樣黃皮膚黑頭髮的男男女女,更有白皮膚黃頭髮的,據說膝蓋不能彎曲的“洋人”。 這樣一直到有一天,有一個叫做鄭成功的人,將鼓浪嶼做了他的根據地,操練水兵,驅逐荷蘭侵略者,收復台灣,使這個島得以揚名。 也是他,更使得鼓浪嶼,從此有了文人雅客。那是一群追隨他的、傷懷憂世的文人,徐孚遠、張蒼水、陳士京……陳士京更在鼓浪嶼築“鹿石山房”隱居,死後骨埋此地。 那時,這個島已經叫做鼓浪嶼。名字得自一塊礁石。那塊中間有洞穴的大礁石,漲潮的海水打入洞中,便發出如鼓的聲音。石頭還在,濤聲,已經不聞了。而那棵相思樹,不知是一隻鳥還是一陣風帶來的種子,從此生了根,在風化了的岩縫,倔強的挺立,一年又一年。鼓浪嶼很多這樣的樹,撐裂了牆,撐裂了岩石,幾百年人世不知經歷了多少滄桑,它們倒越發鬱鬱蒼蒼起來。 這歲月其間,黃姓和李姓兩家,曾兩次經歷拋家棄島,被迫內遷的命運。一次是明朝,浙東沿海諸島”俱稱沃壤,外逼島夷,元末捕逃之徒,蕃聚其中”,也是倭寇、海盜的盤據之地,成了“戰場”。另外一次,便是鄭成功東渡台灣之後,廈、鼓居民在清政府逼迫下,”舉家逃竄,廬舍為虛,桑田成海20餘載。” 黃李兩姓子弟,也有過考取貢生的榮光。那是經學致用的遺風,漁民也懂。 轉眼到了鴉片戰爭。鴉片戰爭前的鼓浪嶼,已不僅黃李兩姓——他們的後代歷經十幾世的風雨,已經形成勢力龐大的家族,,而黃姓的人丁和勢力,更是遠遠超過了李姓。民間歷來有“黃山黃海”之說,意即島上的山地與海灘都是黃姓開發的。又有來自同安的洪家,人丁甚眾。嗣後,又從晉江、安海、龍巖等地遷來了葉家、陳家等。他們將“他鄉作故鄉”,在鼓浪嶼定居下來,繁衍生息。 人類原是多么富有生命力的族群。自此,鼓浪嶼終於從一個江月寂寞的小島,漸漸人煙稠密起來,捕魚種地的單純而平靜的地上,漸漸生出繁華來。 “賈客風檣爭倚岸,漁家燈火遠連天”,說的便是那時鼓浪嶼的繁華。清乾隆年問還有詩人洪和長題詩讚道:“錦繡煙花自一洲,無邊風景似杭州”。 那時,手提、肩挑、走街串巷的小商販聲調不一,此起彼伏的吆喝,成了熱鬧的點綴:凌晨,有賣油條、豆花、豆奶、碗糕、棵豆包仔稞、煎糕、炸棗、麵包、雞蛋的……日裡,有賣瓷碗、笊籬、竹刷、烘爐扇…… 也有補鼎、補鍋、補面桶的……夜裡,自有賣燒肉粽、芋包、魚丸湯、扁食湯的…… 又“音樂”響成一片:吹角螺一賣肉的:吹笛子——賣土筍凍的;吹嗩吶——賣鹹酸甜(蜜餞)的。賣針頭線腦的搖起了撥浪鼓;賣扁食湯的,到街頭巷尾,便把擔子一放,隨手抓起湯匙放在碗內,搖擊成聲,惹了大小孩子圍攏來,眼巴巴盯住鍋里滾沸的湯。這時候如果誰,手裡有那么些錢,可以美美地就著張小板凳吃上一碗的,就是驕傲的小王子了吧——旁邊的小夥伴們低了頭看他碗裡的扁食,香味四溢。 當年有名叫“蛋仔”者,在龍頭路苑香居菜館當主廚,是島上名廚師,林菽莊及一些富商舉行家宴時,都要請他主廚。

讀後感

作為一個曾經是現在是今後依然是的鼓浪嶼島上原住民,我覺得Air夫婦不是一般的裝B,正如瑪特所說的那樣,是處心積慮,有的是精力和毅力在裝B.

鼓浪嶼 鼓浪嶼

原本單純而善良的我,看了他們的網站後也曾一度相信他們是真的愛鼓浪嶼的,雖然他們所描述的那種島生活在我們這種連續四代都居住在鼓浪嶼的島民眼裡是非常的虛假.

花時間咖啡屋其實就是個破舊的老別墅的一小部分,且沒有什麼裝修和布置,跟鼓浪嶼的大多數原住民的居住環境差不太多,要說有差的話,就是我們還是有裝修一下,比他們的咖啡屋乾淨整潔多了,可能是由於我們一直都生活在這樣的環境裡,所以覺得他們的咖啡屋沒有什麼獨特之處吧.真要說什麼獨特之處,就是他們售賣的東西的價格,高的離譜,遠超廈門地區的消費水平十倍以上.

這裡說說我對Air夫婦反感的原因吧.年初的某一個下雨天上午,我帶著一個外地的朋友光顧了他們的花時間,那天可能是由於天氣不好,他們的咖啡屋裡沒有人,我朋友還沒到,我就一個人坐在番婆樓的圍廊邊等人.那天瘦高的Air先生在,屋內大喇叭放著非常大聲的交響樂,看得出來他們在刻意製造"高雅"氣氛.我坐下來沒多久,那個據說"愛吃不吃"的從不招呼客人的Air先生很神奇地出現在我面前,催我點單,我十分禮貌地說暫時不用,說完後我有察覺到他面露一絲不悅.我坐著繼續等人,聽到屋內Air先生正在打電話訂貨,看得出來生意做的不小,因為隱隱約約聽到他說上海的花時間分店啥的,當然我沒有留心去聽,只是覺得他們如果真的只是喜愛鼓浪嶼上的生活,只是如他們自己所說的那樣滿足於"日午而作,日落而息"的悠閒自在的話,為什麼還要花費這么多精力去經營分店呢?

等了約莫半個多小時我朋友才到,由於他是外地人,又是第一次到這裡,作為原住民的我當然是不乏熱情地跟他介紹了一番鼓浪嶼的歷史和番婆樓的傳說,當時的想法就是說完後就在花時間吃個午飯.誰知令人十分吃驚與咋舌的事發生了,Air先生在屋內聽到了我們的對話聲,知道了我是本地人,竟衝出屋來臉色猙獰地趕我走!!!

從此以後,一聽說什麼Air夫婦的花時間的事我都呲之以鼻!我覺得想賺錢是人之常情,勤勞致富無可厚非,可像Air夫婦如此耗費心機地捏造粉飾所謂的"島生活"真是令人不寒而慄!瑪特批判他們虛偽與裝B,我深表贊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