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變局中的歷史人物

內容介紹

張玉法先生,為現代著名史學家,尤在研究清末民初社會政團、政黨的著名學者。《中研院學人文庫:近代變局中的歷史人物》收錄的十五篇論文,均為張玉法先生精挑細選之精華篇目,主要探索十二位歷史人物:曾國藩、袁世凱、孫中山、黃興、章炳麟、蘇曼殊、楊度、梁啓超、譚延闓、蔣介石、胡適、傅斯年。或探索其一生成就,或探索其在某些方面的表現。在歷史的洪流中,都能看到他們的浪花,雖然這些浪花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

作者介紹

張玉法,出生於山東,因國共戰爭而成為流亡學生,輾轉自山東南下。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台灣中研院院士,歷任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副所長、所長等職,為海內外著名之中國現代史研究權威學者,著有《清季的立憲團體》、《清季的革命團體》、《民國初年的政黨》等專書十餘冊,其《中國現代史》是台灣各大學歷史課程的常用教科書。是台灣著名歷史學家, 1982年在美國亞洲學會於芝加哥召開的年會上,他與大陸學者章開沅教授公開辯論辛亥革命的性質,成為史壇之美談。

作品目錄

曾國藩的歷史地位
一、前言
二、敦品:從修身到齊家
三、治學:遊刃於義理與經世之間
四、定亂:從忠君到保教愛民
五、洋務:開中體西用的宏規
六、結論
袁世凱的仕宦階梯(1881~1911)
一、前言
二、家世與氣志
三、從慶軍前敵營務處到駐紮朝鮮總理交涉通商事宜
四、從督練新軍到出任山東巡撫
五、從直隸總督到外務部尚書兼軍機大臣
六、從仕宦高梯上跌落:歸隱林園,伺機再起
七、結論
晚清的民族主義(1895~1911):以章炳麟為中心的觀察
一、前言
二、晚清民族主義的流派
三、章炳麟的種族之辨及光復理念
四、章炳麟的反帝國主義思想
五、結論
民國初年章炳麟的人際關係(1912~1916)
一、前言
二、官界
三、政界
四、學界
五、益友
六、結論
章炳麟與中國東北邊疆(1903~1913)
一、引言
二、晚清視東北為滿洲人唯一之領土
三、推翻滿清使滿人和滿人的東北故土屬於中國
四、民初出任東三省籌邊使謀為中國開發東北
五、結論
蘇曼殊的生平及其譯著
一、前言
二、生平
三、譯著
四、餘論
知識青年對孫中山革命運動的反應
一、前言
二、革命的社會基礎
三、孫中山的領導風格
四、爭取知識青年之道
五、知識青年對革命的反應
六、餘論
黃興與孫中山之關係
一、前言
二、孫黃出身
三、英雄並起(一八九五~一九○五年)
四、革命夥伴(一九○五~一九○八年)
五、分途奔走(一九○八~一九一一年)
六、合力建國(一九一一~一九一三年)
七、殊途同歸(一九一三~一九一六年)
八、餘論 / 177
楊度的政治行為及其轉折
一、家庭、師友與早年志氣
二、留日時期的救國主張及活動
三、在君憲運動中別樹一幟
四、仕途與理想的困境
五、民國成立前後的政治抉擇
六、再張君憲的旗鼓
七、韜光養晦與思想轉向
八、由台前走入台後的一生
梁啓超在政治運動中對國民態度的轉變
一、前言
二、改造國民是改造國家的基礎
三、動員國民達到國家改造的目的
四、結論
民國建立前後的譚延闓(1909~1913)
一、前言
二、譚延闓的出身背景
三、從學堂督辦到咨議局局長:徘徊於改革與革命之間
四、捲入革命的洪流:從咨議局議長到都督
五、穩定湖南政局:做一個穩健的省級首長
六、參與國家事務:地方官關懷國事的局限性
七、結論
胡適的學術生涯
一、前言
二、精研中國哲學
三、提倡治學方法
四、推動科學發展
五、結論
1919年的胡適:實驗主義的宣揚與力行
一、前言
二、宣揚實驗主義
三、論辯“問題與主義”
四、提倡“社會不朽論”
五、鼓吹女子解放
六、餘論
蔣介石對日本兩次出兵山東之反應(1927~1928)
一、前言
二、一廂情願:日本第一次出兵山東前後蔣介石對日本的態度
三、力避衝突:一九二八年對日本出兵山東的初步反應
四、堅此百忍:五三慘案發生後就地交涉期間蔣的忍讓與措置
五、轉變方向:五月十二日以後蔣介石力圖擺脫就地交涉並突破困局
六、結論
傅斯年的政治理念
一、前言
二、關懷政治的緣起
三、忠愛國家民族
四、落實政治改革
五、嚮往民主自由
六、結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