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藥學專業

當時,我國的農藥生產與套用正處於起步的時期,農藥學專業也是一個新辦的、帶有前瞻性的專業。 1959年北農大恢復了農藥學專業招生。 首先,我國的農藥產業有了很大的發展。

1950年代農藥學專業的設定、停辦與恢復
新中國建立之前,我國高等教育沿用的是英、美的西方體制。新中國建立之後,要向蘇聯學習,實行計畫經濟,建設社會主義國家,對舊高等教育的體制進行改革,勢在必行。在全國批判了親美、崇美、恐美的思想之後,1952年中央教育部對高校進行了全面、大規模的院系調整,在北京農業大學(今中國農業大學,下稱北農大)設定了一個農藥學專業。在當時,這個新專業不僅在我國高等院校中是唯一的,在世界上也是唯一的。3年後,這個專業就停辦了,1959年又恢復。在短暫的7年中,這個專業經歷了建立、停辦、恢復,其背景是什麼呢?今年是農藥學專業建立的60周年,現將作者所知道的當時一些情況,以及對這個問題的認識,簡要地介紹於後,以饗同行。

一、設定

1952年7月4~11日,中央教育部召開全國(43所)農學院院長會議,研究教改的問題。根據會議的精神,北農大由原來11個系,調整為6個系,設定9個專業(見表1),按專業招生。
表1 1952年高校院系調整前後北京農業大學的系科變化

調整前 調 整 後
1農藝系 1農學系 農學專業
2園藝系 2園藝系 果樹專業;蔬菜專業;造園專業
3昆蟲系 3植物保護系 植物保護專業
4植病系
5土壤肥料系 4土壤農業化學系 土壤農業化學專業;
農藥學專業
6農業化學系
7畜牧系 5畜牧獸醫系 畜牧獸醫專業
8獸醫系
9農業經濟系 6農業經濟系 農業經濟專業
10森林系 轉北京林業大學
11農機系 轉北京農業機械化學院
從表1中可以看到:農業化學系被取消了,取代它的是土壤農業化學系,因為蘇聯只有土壤農業化學系,沒有農業化學系。
在當時全國的農業化學系中,凡與土壤、肥料學科相關的師生進入土壤農化專業,與農產品加工有關的,併入輕工業(食品)學院,其他方面的就下馬了。北農大的情況很特殊,因為它既有一個搞土壤、肥料的土壤肥料系,又有一個農業搞農藥、農業分析、植物生理、生物化學的農業化學系。按照新的土壤農業化學系運作,只能招收土壤農業化學專業的學生,原屬農業化學系的學科就都要停止招生了!當時,北農大是國內唯一培養農藥學人才的學校,不僅有本科生,還有研究生,同時,已經開展了農藥合成、分析、套用等方面的教學與研究。從表面上看,這是當時在北農大設定國內唯一農藥學專業的原因。新設定的農藥學專業,在讀的本科生有4個年級,研究生(2年制)2人。按教改的規定,本科除4年級的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志願在農藥學、植物生理、生物化學、農業分析4個領域選擇學習方向之外,其它年級的學生均只能選擇農藥學。在4年級同學選擇學習方向之前,時任農業部司長的李世俊先生曾到學校,給同學們做報告,談農藥及農業病蟲害防治的重要性,鼓勵大家選擇農藥學,為國家的植物保護和農業生產事業做貢獻。在他的影響下,30位4年級同學,2/3都選擇了農藥學。可能是有關方面早就有了取消農業化學的構想,實際上,從1951年起,北農大農業化學系的招生人數就減為半個班(約15人)了,所以農藥學專業的人數少、規模小。當時我國的農業經濟落後,農藥的套用量有限,農藥工業剛剛起步,企業小、產量有限,大一點的僅有上海病蟲藥械廠、重慶病蟲藥械廠、瀋陽蘇家屯農藥廠等幾個。同時農藥的研究機構也很少,主要在農口,如北京的華北農業科學研究所、南京的華東農業科學研究所、成都的四川農業改進所等。所以,農藥學專業的規模小,是合理的。農藥學專業的教學內容以化學為主,涉及農藥合成、分析、加工、生物活性測定及套用等幾個方面,學生可以按自己的愛好,選擇不同的學習方向。

二、設定農藥學專業的背景分析

上面提到在北農大設定農藥學專業與北農大已經培養農藥學的人才有關,其實它是表面的原因,筆者認為,更重要的原因是以下三點。
1. 世界農藥科學與產業出現了快速發展的趨勢
1940年前後,農藥中出現了多個在其發展歷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發明:如殺蟲劑DDT(1939)、六六六(1942)、有機磷(1937);除草劑2,4-D(1942);殺菌劑代森鋅(1942);抗凝血殺鼠劑(1941)等相繼問世。這些新出現的農藥都是有機化合物,故統稱為有機農藥。不論從藥效,活性譜,對作物和人、畜的安全性,和防治成本方面來說,有機農藥的優點,都是當時占主導地位的砷、硫、銅、汞等無機農藥難以望其項背的。它們的出現,揭開了農藥改朝換代的序幕:無機農藥謝幕,有機農藥登台,農藥進入大規模、廣泛套用的時代。
農藥的這種發展趨勢,適應了當時機械化農業生產的需要,特別是2,4-D等選擇性除草劑的出現,受到了農業界的高度重視。其時,化學界、企業界和農業界都意識到了農藥套用發展的前景,競相投入新農藥的開發與套用研究,形成了全球農藥研發、生產、套用的熱潮!以有機化合物為主的現代農藥工業正在迅速地發展。
2. 我國農業的發展急需農藥
新中國建立之後,政府大力發展農業生產,但農業病、蟲災害的發生情況嚴重。1950年前後,蝗蟲的發生面積達1千餘萬畝/年;1950年小麥鏽病大流行,全國損失120億斤小麥;螻蛄、蠐螬等地下害蟲在旱作地區造成大面積缺苗斷壟。農民急需農藥,但新中國剛建立,百廢待興,加之西方國家對我們進行經濟封鎖,我們既無錢買藥,有錢也買不到農藥。有鑒於此,1950年剛建立的農業部病蟲防治局便呈請農業部(當時的農藥廠隸屬農業部),投資20萬斤小米給華北農業科學研究所理化系(今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所農藥室)的董新、陳耕陶等先生研究六六六的生產問題。年末,試製成功,51年便在國內進行大規模生產。
六六六的投產,對我國農業害蟲的防治工作起了重要的推動作用。據束炎南先生回憶,解放後初期在救濟總署的倉庫中找到少量六六六,1950年就開始用這批藥治蝗了。有記載稱:1951年治蝗用藥700噸,人工撲滅蝗蝻用1.9億個勞動日;由於六六六投產了,1952年我國治蝗的方針便由“人工防治為主”改為“藥劑防治為主”,當年用藥2,000噸,4,302萬個勞動日;1953年用藥9,000噸,人工滅蝻只用了100萬個勞動日。用六六六滅蝗,有效地控制了蝗災,節省了大量的勞力。六六六的迅速投產,也為我國自主發展農藥工業奠定了基礎。
3. 各方面的支持
筆者認為,由於當時的一些領導,農業、化學、化工界的一些學者,高瞻遠矚地認識到了國際農藥發展的趨勢及農藥在未來中國農業生產中的重要性,中國必須有自己的農藥工業和農藥學方面的人才。在當時,向蘇聯學習的大政治背景下,沒有他們的支持,設定一個蘇聯所沒有的農藥學專業,是不可能的!
這裡我要特別提到曾昭掄和李世俊二位先生對農藥學專業的支持。他們二位,既是專家也是領導。
曾先生是大家所熟悉的、我國化學界的元老、著名的有機化學家,解放後曾任北京大學教務長,中央教育部副部長(兼高教司司長)。作為有機化學家,他對當時有機農藥出現在化學界、農業界引起的鬨動情況應是有所了解的。DDT兼具接觸和胃毒的功能,殺蟲譜廣,在防治農業害蟲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它在防治蚊蟲傳染的人類病(瘧疾)方面的卓著貢獻,其發明人Muller於1948年被授予諾貝獎,令舉世矚目。作為北京大學的教務長,他對北京大學農學院(後併入北農大)農業化學系是當時國內唯一研究農藥和培養農藥人才的情況是清楚的。據屠予欽(當時的在校研究生)先生生前回憶,當時曾先生在談到農藥學專業時說過,“這個專業人數不多,但很有用!”另外,在曾先生兼任中科院化學所所長時,曾打算與北農大合作,在北農大建立一個農藥研究室,其人員由中科院化學所、北京昆蟲所(今中科院動物所)、醫學科學院藥物所和農大4方面組成。我1956年研究生畢業,留校的第一個任務,就是丈量原來中科院與北農大合建的真菌研究室(中科院成立微生物研究所時併入微生物所)留下的房子,準備改建實驗室。“反右”之後,情況劇變,研究室告吹!但曾先生對農藥事業的支持是可以肯定的。
李世俊先生是一位農業專家,1932年畢業於農業化學系(北農大的前身北平大學農學院),是北農大的一位老校友,畢業後便投身革命(農墾)事業。新中國建立之後,歷任(1950~1957年)農業部計畫司司長兼病害防治司司長、農政總局副局長、農業教育局局長等領導職務,1957年後任西南農學院院長。他對我國的植物保護和農藥工作十分重視,不僅大力支持六六六的研製與生產工作,還親自到北農大動員學生,選擇農藥學專業。鑒於解放初期麥類黑穗病嚴重,他也曾支持北農大研究有機汞製劑。
筆者認為在當時學習蘇聯,按蘇聯的體制辦我國高等教育的政治大背景下,僅僅是因為北農大的黃瑞綸先生等已經開展了農藥人才的培養和研究工作,就設定一個蘇聯所沒有的農藥學專業幾乎是不可能的。農業、教育二部領導的支持,對農藥學專業設定起了關鍵的作用。當然,更重要的是世界農藥的發展趨勢和國內農業發展對農藥的需求的大時代背景。

三 停辦

1955年9月3日,高等教育部發回函給北農大,同意北農大停辦農藥專業。得到批覆之後,除1952年入學的4年級同學繼續留在農藥學專業學習外,1953、1954和1955年入學的3、2、1年級三個班的同學,全部轉入植物保護系。本科停辦了,研究生並未停辦,55和56年仍有5位入學,同時接受了山東農業大學、華中農業大學和華南農業大學三位植物化學保護的進修教師。學科建設與研究工作也未停止,除繼續為植物保護專業開設植物化學保護課程之外,開展了標準試蟲的飼養和活性測試研究,56年入學的一位研究生開始研究六六六的殘留分析,開展了利用無毒異構體,製取氯化苦的研究等。同意農藥專業停辦的回函,清楚地說明了,停辦是北農大提出的。關於停辦的原因,有二個版本。版本一:據當時奉命轉系的原農藥專業的同學回憶,他們被告知,因為這個專業的業務水平“太低”!所以停辦。版本二:農藥專業畢業生不好分配,由系主任黃瑞綸先生向學校打報告,提出停辦。
當時,我國的農藥生產與套用正處於起步的時期,農藥學專業也是一個新辦的、帶有前瞻性的專業。主持分配工作的人事部門和用人單位都對農藥專業還了解不夠,分配工作中出現一點問題是可以理解和克服的。何況到1955年9月為止,農藥專業只有(53,54,55年)三屆50餘名畢業生。據此三屆畢業的同學回憶,畢業分配的情況總體的好的,3年的畢業生中有8位因工作不適合,請求調動,其中7位先後調到了從事農藥研究的華東農業科學研究所,一位回到北農大。我們認為如果是工作不適合,調到了所學的專業,發揮了作用,應該是件好事,而作為停辦的理由似有欠缺!
據學校一位老領導回憶,農藥專業畢業生不好分配的信息,被一位中央首長知道了。這位首長未與學校領導研究、分析其原因,就在一次會上提出了批評。本來辦農藥學專業是“違背了學習蘇聯的原則”,根據國家的需要和世界農藥發展的趨勢而設定的,現在出現了畢業不好分配的情況,說明“並不需要”,只能停辦了!

四 恢復

1959年北農大恢復了農藥學專業招生。恢復後的農藥學專業不僅學制由4年制改為5年,而且將土壤農化專業58年入學的一個班的同學轉為農藥學專業。因此,實際上等於是1958年恢復了農藥學專業。農藥學專業的恢復與當時國內外形勢的變化是相關的。
首先,我國的農藥產業有了很大的發展。1949年我國農藥的產量僅有64噸,到1958年,已發展到了8萬餘噸,產量擴大了1千多倍,1959年更躍進到了13萬噸(見表2)。在品種方面,繼六六六之後,滴滴涕、氯化苦、敵百蟲、對硫磷等有機氯、有機磷殺蟲劑,有機硫類的殺菌劑代森鋅、福美雙,2,4--滴、萘乙酸等除草劑和植物生長調節劑也相繼投產。許多省市,特別是沿海的城市都相繼建立了農藥廠。1956年建成了我國第一家生產有機磷殺蟲劑的工廠:天津農藥廠。與此同時,許多省市的化工和農業研究機構都建立了從事農藥生產、加工、套用的研究組。化工部下屬的瀋陽化工研究院於1952年已開始研究農藥,1958年成立了農藥研究室,成為我國最大、最重要農藥研究機構。
表2 1949~1959年中國農藥的產量(原藥,單位:噸)

1949 1950 1951 1952 1953 1954 1955 1956 1957 1958 1959
64 457 651 1920 4977 10297 25955 54624 64718 85705 136990
大體上說,到1959年,我國的農藥工業已經初步形成了研究、生產、流通、套用完整的體系,農藥在我國農業生產中已經得到了廣泛的套用,並已成為化學工業支援農業的重要物資。為這個新興的工業體系培養、輸送人才已成為教育部門一項重要的任務。
其次是“左潮”退潮了!大躍進期間,時任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的康生推行“教育革命”,他1958年7月視察北農大之後,向毛主席匯報,說北農大存在“嚴重的三脫離”(脫離生產、脫離實踐、脫離民眾),提出把農大下放農村。8月中央北戴河會議決定,全國農業院校下放農村。9月農大全體師生分8個大隊下放到河南、河北、山東、山西各地農村,學校的正常教學秩序被打亂。1959年2月中央召開全國高等教育工作會議,提出糾正教育界存在的混亂現象。於是北農大領導決定,將各地的下放隊,分批撤回,新學期恢復校內正常教學。同時根據農業科學與生產的實際情況,從1959年起,北農大先後設定了植物生理生化,動物生理生化,生物物理等多個新的理科專業,蘇聯沒有的專業不能有的框框不復存在了!農藥學專業也恢復了。
1958年農大下放時,農藥教研組的成員只有我一人留在校內的工業大隊辦農藥廠。某天接到領導下達的一個任務,要我把農藥學專業所開課程情況儘快開列出來。1959年春,我由工業大隊轉到河北大隊,去了徐水。下放結束返校之後,學校恢復了農藥學專業招生。此時我才意識到,學校領導在1958年後期已經在考慮、準備恢復農藥學專業的問題了!
非常有意思的是,1959年後北農大創辦的植物生理生化、動物生化專業,其主要老師,都是原來農業化學系的!

五 對農藥學專業建、停、恢復的認識

農藥學屬於農業化學範疇的一個分支學科,當時正處在上升的階段,其人才的培養主要在農業化學系,如日本著名農藥學家山本出(東京大學),江藤守�(Morifusa Et0,九洲大學)都有上世紀50年代農業化學系的學歷背景。在我國,抗戰勝利後,農業化家黃瑞綸教授主持北大農業化學系時,便開始農藥學人才的培養,到1952年已有十餘位畢業生從事農藥工作,這是黃先生對我國農藥學科發展的重要貢獻。在教改取消農業化學系,蘇聯又沒有農藥學專業的情況下,要不要繼續培養農藥人才,就成了兩種辦學思想的搏弈問題:搏弈的第一個回合,按照國家實際需要和學科發展的趨勢的辦學思想得分(設定農藥學專業);第二個回合,按蘇聯的思維辦學得分(停辦農藥學專業);第三個回合的結果是恢復農藥學專業。第三回合的致勝因素是農藥在農業生產中的廣泛套用,農藥工業已經成為支農的重要化工行業。這就是農藥專業在暫短的7年中經歷設定、停辦、恢復的背景。
致謝:在本文的寫作中,得到校友夏宗建、徐秧明、劉尚鍾先生的協助,謹致謝忱。
陳萬義 2012-12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