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產業

農產業

發展農牧業產業化經營,龍頭企業是農牧業實現市場化、規模化的關鍵。 第四,建立和完善農牧業產業化經營中的市場機制,切實增強農牧民主動適應市場的意識和能力。 繼續加大對農牧業產業化的資金投入,加大對農牧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扶持,加快農牧區經濟的快速發展。

農產業

(圖)農產業農產業

緊緊圍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要求,以加快發展為主題, “圍繞增收調結構,突出特色闖市場,依靠科技增效益”,積極鼓勵公務員和科技人員帶頭髮展農產業,在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結構最佳化等農業農村工作方面進行了大膽的探索和實踐。

 新形勢面臨新任務

由於受自然環境和區位、歷史文化等因素的制約,自然環境惡劣,自然災害頻繁,局部生態環境惡化。農業生產投入不足,農村水利、道路、能源、市場等基礎設施建設滯後等問題十分突出。農業基礎脆弱,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低。

農產品結構單一,農業生產率不高,農產品加工鏈短,生產成本較高,傳統農產品供過於求等因素導致農民增收困難。農產品市場競爭力不強,產業結構調整任務艱巨。龍頭企業“小、散、弱”,原料基地建設不適應龍頭企業發展需要,企業與農民的利益聯結機制不緊密等情況仍然十分突出.相繼出台推動農業農村工作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尤其是通過鼓勵公務員帶頭探索農產業發展,使全廣大人民民眾發展特色農產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不斷增強,農業產業化建設步伐不斷加快。

(圖)農產業農產業

領導帶頭是關鍵

通過鼓勵公務員和農科人員租賃農民土地興辦農業產業化示範基地,帶動和培育發展專業大戶,有力地推動了農業產業化進程.

政策措施是保障

2003年以來,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目的,穩糧調結構,鞏固、規範、提升傳統產業,認真實施發展種植五萬畝烤菸、五萬畝薯蕷科藥材、五萬畝優質芸豆、五萬畝優質青梅、五萬畝魔芋、蔬菜、花卉、山嵛菜等“五個五萬畝”工程,制定了專門政策,鼓勵公務員租賃土地發展農產業,帶動發展農產業

(圖)農產業農產業

一條路子:“政策推動、幹部帶頭、能人帶動、科技示範”的農業產業化發展路子.

三種模式:一是“土地租賃——勞務掛鈎”模式。由創辦示範基地的公務員、農科人員和種植大戶承包或租賃農戶土地發展產業,付給農戶土地租金,並雇用出租土地的農民到種植基地務工,出租土地的農民得到租金和務工費雙重收入,還可以在務工過程中學到生產技術。農戶的土地出租收入基本與自主經營的純收入相當,打工收入即為純收入。二是“土地入股——包乾分紅”模式。農民以土地入股,按日計工;機關單位、公務員、技術人員或公司組織前期生產性支出,並組織農戶按技術要求進行生產作業,共擔風險,共同獲益。以土地入股的農民可以到種植基地務工,取得務工收入,學到種植技術。三是“公司——基地——農戶”模式。公司負責銷售,技術人員負責指導,農戶負責生產。

(圖)農產業農產業

實踐證明,三種模式各有特點:第一種模式可充分發揮公務員、技術人員帶頭髮展農產業的積極性和示範作用,但中耕管理和技術農戶不能全面掌握;第二種模式提高了技術人員的積極性和責任心,有效減輕了農戶負擔,減輕了農戶的市場風險,農戶可親身掌握生產過程中的管理方法和技術要領;第三種模式農民收益較高,對有投資能力、能承擔風險、有一定種植技術的區域比較實用。

兩大效益:一是帶動示範效益。廣大公務員帶頭創辦農產業,一方面可以消除農民的擔憂,另一方面給農民提供了選擇的餘地,廣大農民既可以自主發展產業,也可以通過出租土地、勞務輸出獲得收入,同時學會生產技術、熟悉市場、更新觀念。二是發展效益。“十五”和“十一五”時期,是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重要時期,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也是這一時期農業農村工作的重點。鼓勵公務員帶頭髮展農產業的創新性實踐,從更高的層次、更深的層面、更廣的範圍推進了玉龍縣的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快了農業產業化的發展進程,為廣大農村的發展和貧困山區農民脫貧致富奔小康,為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作出了開創性的嘗試

銀農合作打造新增長點-

(圖)農產業農產業

農業產業投資項目冊在農發行等銀行負責人手中掂量出了不尋常的分量。日前,組織召開首次“農業產業發展銀政座談會”。該廳國際合作處肖祥貴說:“這是近年來推出項目最多,投資額最大的一次。”細看項目冊,幾乎所有的項目都圍繞著我省十大特色效益農業產業展開。

一拍即合的“銀農合作”

為推動我省農業產業化發展,我省已編制了十大特色效益農業產業發展規劃,將以特色效益農業產業為突破口,推進農業產業化發展。“要實現農業產業發展,眼光還是要聚集在金融支持和投資拉動上。”

日前和多家銀行簽訂合作框架協定,通過建立銀政交流機制鼓勵、引導農業企業加大對農業產業的投資,銀行方面將逐步完善農業企業的信用建設管理機制,並將給信用等級高、經營效益好的企業和項目給予一定的利息優惠,銀政雙方將達成信息共享平台,加強對農業產業化企業的指導和幫助

(圖)農產業農產業

農產業龍頭怎么做的更強

農業產業龍頭企業如何做得更強更大,快速讓企業上台階,筆者對此提出以下幾點建議,希望能幫助這些龍頭企業理清思路,找到方向。

1.立足產業,整合產業鏈

這是農業企業做強做大的基本要素。縱觀世界上成功的企業,80%的企業靠的就是立足產業,做好產業鏈,但是國內的農業企業80%卻做不到這一點。本來自己的主業大米產業還沒有做透,一年還不足一個億地銷售額,企業主偶然吃飯聊天時發現市場上的松花蛋沒有品牌,晚上就開始盤算起松花蛋的項目了,一周以後開始上馬,3個月以後時常遇到難題,項目擱淺,資金、精力、時間等都白白浪費。東也想做,西也想做,到頭來肯定什麼也做不成功,而且永遠只能跟在別人屁股後面打轉。農業企業資金普遍不是很充足,利潤相對較低,團隊行銷力量相對比較薄弱,又沒有成型的行銷模式和渠道,如果再分散企業的力量,想做強做大肯定困難。

蒙牛為什麼會成功,就是因為企業一直專注於乳業產業,用蒙牛人的話就是:“聚精會神搞牛奶,一心一意做雪糕”,“聚焦聚焦再聚焦”。聚焦的產業定位模式使蒙牛跑出了火箭的速度,登上了世界乳業巨頭的寶座。

魯花的成功靠的也是立足產業做足產業的產業定位策略,從而使企業從一個名不經傳、瀕臨倒閉的鄉鎮小廠,跳躍成國內最大的專業油種生產商,在食用油的競爭中處於絕對優勢,與金龍魚、福臨門三分天下。

農業企業想要做大做強必須要立足產業,做足產業文章,只有把自己的根扎穩了,枝葉梳理得有條不絮,才能繁茂昌盛、生機勃勃、脫穎而出。

農業企業在做足產業的同時,還必須要整合一切有利於企業發展的產業資源,為企業整合一條完整、牢固的產業鏈。在品牌3.0的今天,農業企業成長的產業鏈除了消費者、經銷商、農民、團隊,又增加了政府、媒體、競爭對手、銀行等相關人員。農業企業必須要跟每個鏈子打好交道,處好關係,要不時的將企業良性信息傳達給他們,並接受他們的回饋意見,才能在良好的市場環境中得到眾多的支持與發展。

蒙牛是農企里最擅長整合產業鏈的企業,無論是消費者、經銷商、奶農、團隊、政府、媒體等,蒙牛都把這些和企業擰成了一條堅固的鏈條。

可以說,農業企業產業鏈越長,企業存活的時間就越長,發展的速度越快,最後就演變成了,不是企業自己想活,而是產業要企業活,不是企業自己要發展,而是產業鏈促使企業發展。

(圖)農產業農產業

2.注重市場,打造品牌

農業企業要想做強做大,必須要注重市場建設及品牌的塑造。

市場是企業的核電站,為企業提供源源不斷的能量。

這個道理雖然企業的領導人都知道,但是絕大部分的企業受自身及環境的影響,很容易舍主求次,很多的企業工廠很漂亮,基地也很大,產品研發也很強,問到市場及銷量,卻差強人意,甚至低人一籌。為什麼呢?因為企業在對工廠建設、產品研發等重視程度上遠遠大於市場,企業有了資金就拿去蓋廠房,買基地,搞研發,使企業表面看起來很強大。農業企業必須明白,企業強大有兩種表現形式,一種是顯性的表現,如廠房、設備、基地等。一種是隱性的表現,如市場、品牌等。只有雙管齊下,兩手抓兩手都要硬,才能發揮超乎常人想像的威力。

在現如今的環境裡,企業猶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企業幾乎每時每刻都面臨著未知的危險和挑戰,大魚吃小魚、快魚吃慢魚的規律風起雲湧,市場的格局瞬息萬變,企業必須要時刻關注市場的發展變化,在同行還沒有睡醒的時候,迅速搶占市場先機,只有這樣企業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取得絕對的優勢。

(圖)農產業農產業

而企業要想在市場中立於不敗之地,打造品牌是必須的。現在的消費者對品牌越來越關注,品牌已經成了消費者選擇時的重要依據。市場上眾多的同類產品,消費者迫切需要有品牌的產品,來保障自己的利益。

制約農業企業不能做大做強的最大的因素就是跟隨產品眾多,競爭激烈。農產品因為進入門檻比較低,跟隨產品比較多,企業很容易就陷入紅海的廝殺中,如果一個企業沒有品牌,消費者在選擇產品時,就會只注重價格的差異,這就導致了企業陷入價格戰的漩渦,最終吃虧的只有自己,而品牌的打造可以規避這些。

比如,德清源塑造了"雞蛋"的品牌,他的價格要比一般的雞蛋價格高,但是他還是獲得了消費者的認可。據A.C.尼爾森的調查數據顯示,在2006年德清源占據了北京品牌雞蛋71%的市場份額,2007年其銷售收入預計要比2006年增長4倍。

品牌對於消費者來說是份安全保障書,對於企業來說是一張進入消費者心中的通行證,對於競爭對手來說是種壟斷。

現在是一個品牌制勝的時代,而將來肯定是品牌的天下,一個企業要想在當前脫穎而出,百年之後還屹立不倒,品牌打造是唯一途徑。

品牌與市場是兩個不可分割的物體,品牌來源於市場,市場來源於品牌,只有將兩者相得益彰、相互配合、相輔相成,才能將企業越做越強,越做越大。

3.開發特色產品,獲得政府支持

特色農業是如今各個區域發展的焦點,使農民增收、企業增加市場競爭力的籌碼。立足當地資源,發揮最大優勢,開發特色產品是農業企業迅速崛起的重要途徑。

面對日益同質的產品競爭和競爭對手的價格屠刀,只有找到自己的長板,發揮其最大優勢,並結合於此,在消費者的需求中開闢一個需求藍海,才能讓企業更好的生存和發展。立足於特色農業的特色產品可以使企業有效的規避競爭,降低成本,使企業鶴立雞群。

比如河南盛產小麥,所以水餃、湯圓、麵條等產品在市場上的競爭優勢比較明顯,在這些行業里也出現了三全、思念等品牌;如果您家鄉盛產螃蟹,那可能就要立足螃蟹做足產業的深加工了。這有這樣,你的市場競爭優勢才會越來越明顯,農民得到實惠,就會越來越支持你,政府有了政績,也會越來越觀照你,這樣也更有利於企業的長期發展。

當然企業在開發產品時,不能忘記開發產品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滿足消費者需求,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新,人新我強。總之企業必須要站在消費者角度,開發出貼近消費者物質及精神需求的產品,才能真正開闢藍海,取得市場勝利。

立足特色產業,能更大的獲得當地人民及政府的支持,政府在企業成長中扮演著不同尋常的角色,成功的企業,與政府的大力扶持也都是息息相關。農業企業能獲得政府的支持,無疑等於為自己又增加了一道防火牆。

4.走出區域,作局全國

在大家都意識到立足區域特色農業產業時,市場也會出現一些不和諧的現象,區域競爭比較激烈,一個地方往往會有數十家生產同一產品的企業,競爭到了白熱化的階段,在區域內發展,一方面市場份額有限,獲得的利潤也比較微薄,另一方面大家資源都差不多,規模也相當。政府往往想一碗水平端,資源支持分散,更加劇了區域內的血拚。而且企業還要時刻提防區域外的競爭對手,企業在這樣的環境中,想做強做大可不是件不容易的事。

高度決定視野,一個人視野的寬闊與否決定著對世界的認識程度,影響著個人的胸懷與志向,最終支配了個人一生的命運,人生的歡樂與痛苦就是由其所站立的思想高度決定的。我們常說做企業和做人是一樣的,所以企業所處的高度,決定了企業的視野,而視野寬闊又會影響企業的生存發展。隨著社會的發展,全球經濟的一體化,走出區域已經成了一種趨勢,只有走出去,走向全國,甚至走向世界,企業才能真正做強做大。

在更大的舞台上,面對不同的競品和更多樣化的需求,在本區域顯示不出來的優勢,在其它區域卻成了最大的優勢。如紫林老陳醋,在山西本地的老陳醋排行中前三位根本沒有其位,但在北京市場確實風生水起,風頭蓋過了東湖、水塔等山西的老牌企業。

中國有句俗話:人挪活、樹挪死,在當地經營確實遇到困難,可以走出去看看。走出區域很簡單,但是什麼時候走?憑什麼走出去?以什麼身份走?怎么走?是企業作局全國取得勝利的關鍵。企業在走出區域是一定要問自己這幾個問題,只要把這幾個問題想明白弄清楚,企業的勝算才會更大。

5.加強執行力,打造一流團隊

一個企業能否存活,靠的是企業領導人的思想和觀念,決定企業能否做大做強,靠的是企業團隊的執行力,執行力是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但對於農業企業來說確是課聽得多、事做得少,大多說還是幾個人,老闆是最大的業務員,很少有真正的行銷團隊。

在建立行銷團隊時人才重要,但方法和制度更重要。其實做銷售的團隊,不需要絕頂聰明,但一定要踏實能幹,認真做事、一絲不苟,市場是個積累的過程。可口可樂、雀巢從來不擔心他的某個區域經理跳槽了,就是因為他們有了一套“模子”,這套“模子”可以讓一個剛畢業的大學生,3個月之內成為合格的區域經理。

加強執行力,打造優秀團隊對企業來說是個戰略問題。一個成功的品牌,成功的原理並不複雜,複雜的是在實戰層面的落實、細節上的把握,細節決定成敗,團隊決定結局。一個細節沒做好,一個戰略被扭曲,就有可能殃及品牌,這不是品牌的問題,是人的問題。

本人認為,當前是農業企業作強作大的最好時機,從表面上看,市場已經競爭很激烈,但消費者的從單純的產品需求到更多層面如:文化、精神、個性等需求的轉變階段,只要又有眼光、有膽識、有組織能力,企業就可以大膽出擊,在方向上調整戰術,在市場上鍛鍊團隊,在戰爭中學習戰爭,企業總是有機會的。

(圖)農產業農產業

6.標準化運作,市場模式可複製性

企業受困,往往是不能標準化擴張,缺乏可複製的市場和團隊,以及管理機制。市場模式的可複製性,可以幫助農業企業標準化運作,是減少企業市場運作成本的最佳策略,也是農業產業龍頭企業快速強大的最佳途徑。農業企業對市場投入的資金有限,團隊的力量也比較薄弱,如果能有一套標準化、可複製的市場運作模式,不僅可以降低企業的成本,還可以提高團隊的整體作戰力。

關於市場運作,建議企業一定要根據自己的實力,選擇一個合適的樣板市場,樣板市場成功後,逐步的向外圍市場開發。在樣板市場的建設過程中,眼光是全國的,操作是規範的。成功的樣板市場的標準並非單純的一個月盈利多少,更多的是要總結5個1工程:1套成熟的市場運作方案;1套可以複製的傳播方法;1個適合的銷售模式;1支較為成熟的行銷團隊;1套適合的經銷商管理制度。讓市場變得可複製、標準化。只有這樣,在進軍全國時,企業才能速度更快,成功率才能更高。

從區域到全國是企業興衰的關鍵點,是企業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成功則有可能破繭而出化蛹成蝶。農業企業要想取得品牌行銷的成功,順利的占領全國市場成為全國品牌,關鍵在於可複製性。

我國農業收入結構及我國農產業化發展對我國農業結構收入的影響

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農業發展不足曾是構成我國高通脹的首要原因,而資金不足又是我國農業發展緩慢的一大突出問題。在我國農村人口占大多數和城鄉二元結構的基本國情下,農業不發展,農民收入不增加,巨觀經濟就缺乏持續穩定健康發展的基礎,農業發展對國民經濟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義。農業產業化經營已成為農村經濟新的增長點,也是我國加入WTO以後,農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利用資本市場,尤其是證券市場募集農業發展資金,是推進中國農業產業化經營深入發展一條新的重要途徑。本文結合湖南的實際,就如何利用資本市場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問題進行粗淺的探討。

一、資本市場與農業產業化:理論思考

(圖)農產業農產業

我國農業發展面臨的最大難題是資金缺乏,這是造成農業發展滯後的根本原因之一。

資金的缺乏完全靠國家、集體和農戶的投入是難以解決問題的。無論從近期看,還是從中長期看,農業發展與資金瓶頸的矛盾都是存在的,只是資金短缺的程度不同而已。農業產業要獲得較大發展,農業綜合生產能力要有大的提高,我們必須在改造中低產田,開發農業資源,加強農田水利建設,加快農業科技推廣,建立政府支持和保護農業體系,農產品深加工,農業商品基地建設,農村市場體系及設施建設等各個環節上努力,這些都需要巨額的資金支持。建立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以後,我國農業發展的資金來源主要是農戶自有資金的積累、政府財政預算支出和國家金融機構的貸款。與其他產業相比較,農業產業資金來源渠道狹窄,投入數額十分有限,形式也很單一,更為突出的是現有的各投入主體對農業的投入都嚴重不足,難以滿足農業產業化經營發展對資金的巨額需求。
眾所周知,完全依靠原有的投資渠道來解決農業產業發展的資金缺口是不現實的。

解決農業投入不足的問題,必須要有新的思路。要構造多元投資主體,在全社會範圍內,多渠道、多形式吸收資金流向農業。實現這一巨觀戰略構想的重要舉措就是利用資本市場,廣泛吸引工商企業和城鄉居民進入農業領域,並進行投資。無論種養業、還是農產品加工企業,都存在著非常廣泛的適合中小企業進入的空間。

因為,目前我國農業呈現出一家一戶的分散經營和農業資源緊缺的狀況,只能也比較適合中、小企業進入農業領域,但是,我們還應採取積極的措施,爭取在農業領域內培育出大型或巨型的農業產業集團。
大量事實表明,無論是大型工商企業,還是中小工商業,在進入農業領域方面都面臨一個共同的難題,也就是自有資金嚴重不足,企業負債率過高。根據我們調查的情況看,一些已經進入農業領域的工商企業,為了解決自有資金不足的問題,一般都從以下四條渠道獲得資金:一是通過合資或在海內外發行農業開發債券,引進資本;二是爭取國家的優惠貸款和財政、稅收上的支持;三是採取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進行資產整合,壯大資產實力;四是組建農業類開發集團公司,爭取上市發行股票,籌集社會資本。這些形式都是行之有效的,而第三、第四條渠道的籌資效果一般都優於前兩條渠道,其效果還不僅只反映在籌資方面,它還有利於農業組織形式的改造與升級,將現代企業制度引入農業領域。
通過發行債券,股票等資本市場籌資,把一部分城市居民手中分散的資金集中起來,匯小成大,集液成裘,直接轉化為發展農業的資本,這是我國農業產業發展的一種有效途徑和嶄新模式。據相關專家調查分析,利用資本市場將一部分市民引入農業領域,用城市居民的資金來發揮農業的前景是不可以低估的。我國城市居民手中有大量的資金。2000年底湖南省城鎮居民儲蓄存款金額達到1315.23億元,同時居民手中還持有約800億元的現金。雖然我國的國債和證券市場等都有了很大發展,但城市居民投資渠道仍然有限。對城市居民來講,農業領域存在著潛在的投資機會。第一,雖然農業生產受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的雙重製約,但由於農產品需求相對穩定,名優特農產品仍很暢銷,與其他產業比較,農業產業競爭相對較弱。特別是農業還受到政府的重點保護和支持,這充分表明,農業產業投資風險較小,且盈利是相對穩定的。第二,雖然農業產業的比較效益在總體上偏低,但農業產業中存在著許多投資小、見效快、效益好的行業或項目。在種植業中的經濟作物、養殖業的草食畜牧業、農產品的保鮮和精加工、設施農業、旅遊觀光農業等領域,都潛在著大量的投資回報較高的項目。如中國飼料第一股的“正虹科技”和中國米業第一股的“金健米業”就以十分明顯的績效吸引了大量投資者。國內大量農業龍頭企業的成功經驗表明,只要能將農產品生產、加工和銷售等環節上通過一定的組織形式有機地連線起來,農業比較效益偏低的狀況是可以得到明顯改善的。第三“民以食為天”,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這是不可能改變的,即是今後農業人口減少、農業經濟份額下降,農業仍是一項長盛不衰的朝陽產業。農業投資的上述特點正好與城市居民投資行為的特點相吻合。這也就有力的表明,把城鎮居民手中分散的資金轉化為農業產業化經營的資本,是大有希望的。如果我們利用股票形式,將城市居民手中資金的5%吸引到農業領域,那么一個省將會有幾百億元的資金投入到農業發展中來,這對於財政的投入來講是不可以想像的。當然要將這種可能變為現實,還需要一定的條件,其中最重要的是必須有一個中間載體,農業類公司上市發行股票則是一種比較理想的途徑。因為,絕大多數城鎮居民一方面投資欲望與農業投資特點吻合;另一方面,他們又缺乏投資知識,更缺乏具體運作農業投資項目的能力。而上市公司正好可以在這些方面發揮有效的積極的引導作用。
 

(圖)農產業農產業

  二、資本市場與農業產業化:功能考察

利用資本市場直接融資進行農業產業化經營,不僅可以分散投資風險,減輕政府與銀行的壓力,具有融資額度大,成本低、操作靈活等優點,而且可以有效地促進經營機制和經營理念的轉變,還可以憑藉資金優勢和成功經驗,通過收購兼併,資產重組和產權交易等手段進行資產重組和改造,提高資源的配置效益,獲得低成本、超常規地發展。

(圖)農產業農產業

(一)實證研究。
據調查發現,農業類上市公司大都活躍在農產品需求彈性較大的領域。他們積極開拓市場,建立基地,帶動農戶、依靠其四通八達的信息網路收集加工和處理信息,及時根據消費結構變化,敏銳地發現潛在市場,占得市場先機,及時彌補空缺;同時通過科技創新和示範效應,影響了大批從事農業生產和經營的農戶,推了農產品結構的最佳化,充分發揮了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的載體作用,正在成為了農業和農村現代化的樣板和楷模。2000年湖南23家省級龍頭企業完成產值63.4億元,同比增長13.4%,銷售收入57.6億元,同比增長211%。實現利稅2.1億元,同比增長17.4%,基地擴大到564萬畝,帶動農戶450多萬戶。湖南飼料工業依靠名牌戰略和大型龍頭企業的帶動,出現了國有、集體、個體一齊興辦飼料企業的喜人局面。湖南目前從事飼料生產的企業近800家,年產各類飼料350萬噸,折合成配合飼料800萬噸。全行業相繼湧出了11個名牌產品,其中“正虹”、“駱駝”飼料享譽全國。飼料工業的興趣,拉動了上下游多種產業的發展,帶動了農村經濟。由於糧食、飼料、肉類加工骨幹企業的建立,農產品銷售有了穩定的渠道,農民大膽地種植飼用玉米、大米、飼料稻,通過提供飼料原料獲得效益。同時,飼料業還帶來了養殖業的大發展。2000年與1985年飼料業興起前相比,全省出欄肥豬由2297.3萬上升到6299.7,增長174%;家禽出籠由8458萬羽上升到42億羽,增長495%。同時,預混合飼料、魚飼料、特種動物飼料、草食動物精細補充飼料和新型綠色飼料添加劑的推出,有力地促進了水產品、牛、羊、馬等動物養殖。目前,全省養殖業收入已占到農業總收入的48.3%。此外,飼料工業作為一個新的農業群體,對推動鄉鎮企業的二次創業和個體私營企業以及第三產業的發展產生了較大的促進作用。它不僅接納了5萬多人就業,還吸收了一大批農民和城鎮下崗職工從事飼料生產、運輸、銷售活動。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工業飼料的推廣套用,為實現農業的市場化和現代化奠定了堅實基礎。過去傳統型單一糧食餵養耗糧較多,成本增加,據測算,現在用配合飼料餵養了一頭豬要比過去節省糧食50公斤。1985年以來,全省生產的各類飼料折合成配合飼料為6700噸,可飼養牲豬2.7億頭,共節約糧食1340萬噸,節省養殖成本107億元。用配合飼料餵養一頭豬可比用傳統粗放餵養方式增加收入50元,全省實行飼料行業管理以來的15年間,共為飼養戶增加收入134億元。

(圖)農產業農產業

湖南金健米業股份有限公司作為我國首家糧食上市企業,堅持農業產業化的發展方向,按照“公司+農戶+市場”的運作機制,依託資本運營,大力實施科技興農戰略和品牌戰略,帶動農業結構調整和農民增收,成功地創造出了一條科技作動力、科技為紐帶,公司加農戶、企業聯基地的農、工、科、貿一體化的現代農業產業經營模式,成為了全國農業產業化經營重點龍頭企業、中國優秀食品工業企業和國家水稻工程優質米示範基地。金健米業除本身經營業績良好外,還發揮了較強的帶動作用。該公司的優質稻油基地擴展到12個縣(市)的80多個鄉(鎮),面積達到100多萬畝,帶動農戶35萬戶,1998、1999年兩年為基地農民增加收入1.3億元,實現了農業增產、農民增收、企業盈利的目的。
(二)資本市場推進農業產業化功能分析
1.促進農業企業以資本為紐帶的利益機制的形成。強化農業龍頭企業與農戶的利益關在線上制,形成“風險共擔、利益均沾”的利益共同體,是農業產業化經營能夠持續發展壯大的關鍵。目前,各級政府和龍頭企業都在探尋利益關在線上制的創新。而不少地方農業產業化經營實踐都不同程度地碰到了利益機制問題的困惑。大量實地調查的情況表明,只有推行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讓農民以股東的身份參與到農業產業化經營中去,並通過在資本市場上的運作,在農業產業化經營的各個環節之間建立起相互持股、參股、控股關係,形成以資本為紐帶的利益關在線上制,將農產品的生產、加工、銷售聯結在一起,形成產加銷一條龍、貿工農一體化的利益共同體。通過這個途徑,使第二、第三產業的利潤向農業產業轉移,使農民真正分享到加工和流通環節的利潤。
2.突破農業產業化經營的資金制約瓶頸。目前我國國民收入的分配呈現出財政、銀行、企業負債運行的格局,居民成了大債權人。銀行的信貸資金受安全性、效益性等商業經營原則的限制;政府的財政支持受其可以調動資金資源的限制和投資領域的限制。而農業產業化經營的龍頭企業部分是以農產品加工和流通為主的、比較典型的競爭性產業,所以不屬政府財政適於進入的領域。那么,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投入資金就只有運用有效的直接融資手段,調動城鄉居民手中掌握的資金。因為,資本市場的首要功能就是籌資功能。特別是股票市場融資數額大,一般幾億、幾十億、幾百億,同時還可以通過配股和增發新股,連續不斷地籌集資金,更重要的是籌集的資金可以長期使用,且無需償還。這是因為投資者不能退股,只能有股市上轉讓股票。

(圖)農產業農產業

3.加速農業龍頭企業的機制轉換。從全國幾十家農業類上市公司和湖南省的20多家農業龍頭企業的情況綜合分析,經過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改造,活躍在資本市場上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最大特點是可以明晰企業產權關係,轉換企業經營機制。經過股份制改造後的龍頭企業一般有非常規範而明晰的法人治理結構,能夠保障企業產權機制的落實和委託代理問題的妥善解決;投資者可以用基於其股東權的投票權行使作為投資者的權力,施加對企業的影響,形成對企業決策的內部約束;同時還可以通過在股票市場上的“用腳投票”來表達其對企業的投資選擇,形成對企業經營的外部約束。二者的相互作用,共同約束著企業經營者的行為。此外,這類企業還有相對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企業經營績效和財務信息的公開披露,保證了投資者“用手投票”的內部約束和“用腳股票”的外部約束的實施。
4.利用資本市場可以提高農業產業化經營的資源配置效率。1980年前後的鄉鎮企業“村村點火、處處冒煙”的重複建設造成了許多消極影響,使企業遭受到了一定的損失。過去,由於巨觀管理一度失控,國有企業和城市集體企業中也發展了不少農產品加工和流通企業。因此,在國民經濟已經形成買方市場、經濟結構調整成為經濟發展主鏇律的巨觀背景下,防止低水平的重複建設和小規模的惡性競爭,關係到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成敗。利用資本市場,則可以在規劃制定上把好布局關,真正做到突出重點,擇優扶強。因為,利用資本市場可以憑藉資本強烈的利潤追逐動機,衝破農業產業化經營管理中的部門分割,促進資源的自由合理流動;可以通過資本市場大範圍的兼併收購、資產重組和產權交易運作,走集團化、規模化道路,這樣既能促使龍頭企業規模的快速擴張,又能夠解決重複建設的遺留問題,最佳化行業結構、最佳化存量資產配置。
5.改善農業企業經營業績。農業龍頭企業改制上市以後,通過證券媒體對企業的介紹、推薦和數千萬股民對企業的關注,了解和傳播,大大地提高了企業的知名度,有效地增加了企業的無形資產,對企業的招商引資、合資合作、產品銷售都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
6.促進農業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資本市場的資本運營是產業結構形成和發展的重要力量,也是產業結構調整的有效手段。因為資本市場可以通過已有的企業股權的收購、兼併、重組、完成資產的交易、轉移和增值,完成發現價值、創造價值和實現價值的過程,實現企業低成本戰略擴張和優勢互補。資本市場通過資本運營從存量調整和增量調整兩個角度快速切入,改善現有不合理的產業結構,使產業結構更趨合理、最佳化和高效。第一,通過資本市場的資本運營有助於企業在競爭中迅速擴大規模;資本市場退出機制有利於加速資本流通和產業結構調整。第二,在資本市場中可以通過企業收購、兼併、資產重組和股權置換形成大企業集團和產業化,並實現產業整體技術提升,提高企業經濟成長質量。第三,通過資本市場的資本經營可以形成產業結構的新格局,迎接加入WTO後帶來的新的機遇和新的挑戰。加入WTO後,大量外資企業將進入我國重組國內企業,將會形成對我國資本市場進行強烈的爭奪。因此,我們要依據市場規則通過資本運營實現社會資源的流動和合理配置,把農業龍頭企業做大做強,才能迎接挑戰,並積極參與國際經濟競爭。

三、農業產業化與資本市場:途徑選擇

為了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進而實現農業的國際化、現代化,同時借鑑沿海發達地區經驗,我們認為利用資本市場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應選擇如下主要途徑及對策措施:
(一)分析潛力,更新觀念,確立資本市場理念。在中國的投資領域中,農業是最大、最後的有待開發的市場,投入的空白領域也很多。如名優特新農副產品生產和經營項目,高附加值的勞動密集型精品農業、高科技含量的集約化設施農業等,正在逐步成長為市場份額大、投資回報快的跨行業產業。據相關專家分析,如果按從基礎生產到最終消費的產業化綜合效益計算,農業是最有前途、獲利較高的投資產業之一。中國農業歷史和現實表明,中國農業和農村經濟對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始終發揮著重要的支撐作用。據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和國家統計局農調隊的統計分析,在1998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長7.8%中,農村部門貢獻了5.5%,貢獻份額為70.1%。同時,我國刺激經濟成長、擴大內需最大的潛力也在農村消費市場。全國鄉村人口占城鄉總人口的比重超過70%,但鄉村消費品需售額占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的比重不足40%,而培育和擴大農村市場的根本在於提高農民收入,其現實途徑正是農業產業化經營。21世紀是中國農業全面向現代化邁進的歷史時期,因此,支持結構優、規模大、素質高的農業類企業上市,是依託資本市場、發展大農業,使農業走向科技化、產業化的正確抉擇。中國證監會已作出決定,加大對農業的支持力度,取銷農業類上市公司的名額限制,以促進傳統農業向高效優質的現代農業轉變。同時,農業“綠色板塊”的迅速崛起,將進一步證實中國農業產業化經營是證券市場、乃至整個資本市場最具開發潛力的新增長點,是應當予以積極支持、重點傾斜、加速培育的產業領域。利用資本市場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是個新生事物,在我國才剛剛起步。對此,我們要大力宣傳《證券法》,普及資本市場知識,不斷提高人們運用資本市場,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的能力。
(二)推行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強化農業產業化經營中的利益關在線上制。農業產業化經營,利益關在線上制是關鍵。讓農戶以股東身份參與到產業化經營中來,分享加工和流通環節和利潤,是強化產業化經營利益關在線上制的有效辦法。根據國內不少農業龍頭企業推進產業化的經驗概括,可以採取以下五種具體形式,強化其利益關在線上制。一是對鄉村集體興辦的農產品加工、流通企業進行股份合作制改造,農戶作為社區合作組織的成員,獲得股東資格。二是農戶自願聯合興辦股份制的加工、流通企業。三是農戶以其契約交售的農產品參股龍頭企業,作為優先股東,只分享農業產業化經營的利益,不行使表決權,即不干預龍頭企業的經營。四是農戶以合作社形式集體參股農產品加工、流通企業。五是農業產業化鏈條不同環節的企業之間相互持股,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緊密結合的利益機制,建立起名副其實的“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利益共同體。

(圖)農產業農產業

(三)利用股票市場,造就農業產業化經營的龍頭企業。利用境內外股票市場,培育和扶持龍頭企業上市,形成一批實力強、影響大、輻射面廣、帶動力強的巨型龍頭企業,造就農副產品生產、加工、流通等產業化經營的中堅骨幹是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的重要途徑。為了擴大資本市場上的農業份額,從今年開始,國家取消了農業類上市公司上市的指標限制。對此,相關主管部門對農業類上市公司的審查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其審查的核心內容應當是:龍頭企業是否與農戶形成了“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利益共同體;龍頭企業實際上可能帶動農戶數量大小。對於農業龍頭企業或上市公司來講,都有一個利用資本市場改造提升企業的問題。如,有些龍頭企業目前占有了較高的市場份額,但由於產品市場容量有限,單靠擴大規模也不可能再創造新的經濟效益,而穩定的、較高的市場份額在一定程度上已經制約了企業的發展。企業對名特優產品不進行更新換代以賦予精品新的內容,那么,名特優產品的地位就會受到威脅,甚至被淘汰。目前,不少企業往往因缺乏資金而不能及時更新技術與設備,削弱了產品的創新能力,結果導致品牌效應這一寶貴的無形資產的流失。此外,由於這些中小企業規模較小,在上市“殼”資源極其寶貴的情況下,單獨從資本市場直接融資的可能性很小,為了解決這一個矛盾,唯一的辦法是組建精品農業集團,通過精品集團發行股票上市籌資、融資、再融資,通過這種辦法保護品牌優勢。
(四)培育農村產權交易市場,盤活農村集體資產。通過建國後幾十年發展,我國農村已積累了大量資產,據不完全統計,湖南省農村集體資產原值總額達3000億元左右,加上其他資產,農村存量資產是一筆巨大的財富,但這些資產由於種種原因處於低效率或無效率狀態,甚至完全閒置或大量流失。隨著國有企業的改革,民營企業的發展壯大,鄉鎮企業面臨的競爭必然更加激烈,經營形勢也更加嚴峻,市場競爭必然伴隨著企業的關停並轉,鄉鎮企業的產權交易也就因此成為了大勢所趨。這些都需要有規範化的產權交易市場作為中介。目前,目趨頻繁的民營企業和鄉鎮企業的關停並轉為產權交易市場提供了十分廣闊的發展空間。同時,大力開發農村交易市場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第一,可以盤活農村巨額集體資產,為推進鄉鎮企業結構調整提供中間媒介,以有效遏制農業產業化經營的重複建設。第二,可以促進農村經濟結構調整,為農村資產重組,兼併收購創造有利條件,從而促進證券市場與產權交易市場的共同繁榮,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的發展。

(圖)農產業農產業

(五)設立高新科技農業基金,加大農業發展資金投入力度。根據我國資本市場發展趨勢分析,投資基金將在未來中國資本市場占有重要地位,而產業投資基金則是投資基金中的重要一種。投資基金包括證券投資基金和產業投資基金。在發展產業投資基金時,政策上要優先考慮建立農業產業化投資基金。因為建立農業產業化投資基金可以體現對農業作為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的重視程度,是國家產業政策導向的具體化體現;可以有效的緩解農業產業化經營過程中的資本需求,減輕政府財政對農業投入的巨大的投資壓力,使部分農業投入資金逐步從銀行貸款、行政撥款轉變為直接融資;可以將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投入引入市場機制,引導並保證社會資金用於效率最高的龍頭企業的發展上。根據山東等省市的發展經驗,建立高科技農業基金的大體運作程度可以為:首先由省市級政府有關主管部門聯合農業產業化經營中的幾大主導產業的龍頭企業和部分非銀行金融機構,成立具有獨立法人地位的、符合國家有關規定的基金管理公司,負責基金的發起設立和經營管理。基金髮行結束後,允許在證券交易所上市流通。然後,根據高科技農業建設周期較長,投資期限相對固定及其投資人利益的有效保護等因素,投資基金的設立應確定為封閉式基金建立形式,投資對象應以高科技農業龍頭企業為主,證券投資為輔。
(六)強化管理、注重引導、最佳化服務、加強協作、為充分利用資本市場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創造寬鬆環境
1.強化管理。隨著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深入發展,項目管理任務越來越重,各級要切實抓好農業產業化經營重點項目的管理工作,通過有效管理,確保新上一個項目,成功一個項目,扶持一家企業,成功一家企業。特別是在組織實力雄厚、發展強勁的企業上市方面,管理工作更要主動、細緻。
2.注重引導。第一,抓好政策的支持、引導。對中央和省市政府已經出台的有利於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和龍頭企業發展的各項政策,要繼續貫徹落實。有的政策要根據變化了的情況,按照“三個有利於”的標準及時進行調整。第二,抓好制度的完善與保障。要將農業產業化經營逐步納入規範化、法制化的軌道。明確龍頭企業、農戶在農業產業化經營中的自主權,保護其合法權益;明確中介服務組織、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資格、條件、權利、義務、經營範圍、收費標準及法律責任;要建立健全產加銷一體化的約束機制,保證各方面都能正確行使權利、履行義務、承擔責任;要逐步建立比較規範的市場體系,明確市場主體的權利、義務、交易規則等,以促進農業產業化經營規範發展。
3.最佳化服務。各級各部門要按照市場農業的要求,切實轉變職能,做好服務工作。同時,要大力發展中介服務組織,通過中介服務組織把農業產業化經營的產前、產中、產後的服務落到實處。在服務組織形式上可以不拘一格,自由自主組建。農民個人、民間組織、涉農公司均可以獨辦、聯辦、合辦。在服務內容上可以是單項的,也可以是全方位的。
4.加強協作。農業產業化經營涉及的部門多、綜合性較強。我們要在計畫審批、工商管理、資金投向、土地徵用、企業上市等方面加強協同配合,及時為龍頭企業排憂解難。力爭在全國範圍內真正形成一種推動、參與、服務農業產業化經營的良好氛圍,形成一種利用資本市場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的堅強合力。
WTO框架下我國農業產業化發方向展
1.走科技化的道路是農業產業化經營始終應該堅持的方向。

2.政策扶持是農業產業化經營取得成功的可靠保證。

3.走合作化的道路是保障農民利益的有效手段。

(圖)農產業農產業

4.標準化是我國農產品進入國際市場的通行證。5.名牌化是龍頭企業競爭市場的源泉。6.企業家的培養在農業產業化經營中占有重要地位。

什麼是農業產業化

農業產業化,是以國內外市場為導向,以提高經濟效益為中心,對當地農業的支柱產業和主導產品,實行區域化布局、專業化生產、一體化經營、社會化服務、企業化管理,把產供銷、貿工農、經科教緊密結合起來,形成一條龍的經營體制。就是,改造傳統的自給半自給的農業和農村經濟,使之和市場接軌,在家庭經營的基礎上,逐步實現農業生產的專業化、商品化和社會化。 農業產業化可多種多樣,但必須:1、面向國內外大市場;2、立足於當地優勢;3、實行專業化分工;4、形成一定經濟規模;5、組織貿工農、產供銷一體化;6、實行企業化經營。只有這幾方面的有機結合,才能把農業改造成能夠與國內外大市場相銜接的產業。核心是如何把"千家萬戶"和"廣闊市場"兩者結合起來。 在建立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過程中,農村經濟工作的主要目標:一是保證農產品有效結合;二是增加農民收入。只有靠農業化這隻大船,以家庭經營為基礎的農民才能順利進入市場。所以,農業產業化是農民進入市場的好方式。

重新審視農產品加工產業

目前我國農產品產量和人均主要食品消費量除乳品外,均超過世界平均水平,許多品種甚至與已開發國家比較接近。1996年的統計數字就已表明,當年我國糧食、肉類、蔬菜等人均消費量均大大超過國務院《中國食物結構與發展綱要》所定的目標。當前,無論是從結構上,還是從數量上,中國食物農產品已基本滿足健康需求。“賣糧難”的出現不僅因為加工跟不上,而是我國農業生產水平已經發生了質的變化,經過數千年的“飢餓時代”的中國,已經進入了“飽食時代”。這是現代農業科技進步的必然結果,是中國歷史上農業發展的重大轉折。

(圖)農產業農產業

由於“賣糧難”,為了致富,這些年許多地方都制定了“果蔬強省(縣)”的戰略。然而這種一哄而起的行動果真靠得住嗎?李里特提出,我國蔬菜消費量已達到超常水平,人均消費量達253公斤,北京地區更達400公斤,世界第二、三位的日本和義大利分別只有140公斤和125公斤。把大力發展蔬菜、水果作為致富的戰略,應當慎重。無論從投資、能耗、運輸、營養、環境等方面衡量,過分發展蔬菜都不利於可持續農業的發展,最終也未必能逃 出“賣菜難”的命運。

可以看出,食用農產品產業從追求產量上講,對農業經濟的推動力十分有限。我國到2000年反映消費水平的恩格爾係數將為52%,2020年據預測為45.5%,食物消費增量的發展餘地沒有多大。

近年來,有人以美國人均消費糧食800公斤為依據,為繼續追求糧食總產大幅度增長辯護,甚至提出,要把大米轉化為飼料。李里特認為,其實這樣做不僅不會擺脫“糧賤傷農”的局面,更會加重農業資源和環境的負擔。我國人均土地資源、水資源和能源都遠低於世界平均水平,若人均消費達到美國水平,那么需要6個地球的資源來養活。

從資源角度看,不允許我們單純與已開發國家比人均消費量。

(圖)農產業農產業

為解決主要農產品的生產過剩問題,政府和有關專家提出了不少觀點。李里特認為,有兩種觀點值得注意。第一,有人提出,要加強農產品加工轉化,例如生產附加值高的食品,使農產品增產和增值。這是對的,但在施行過程中要正確理解提高轉化率和附加值問題。提高附加值就意味著食物可提供單位熱量所消耗的能源會增加,意味著消費者購買食品的費用會增加,同時意味著農業資源的負擔會加重。不考慮實際功效,片面提高附加值,是我國許多“特色”食品曇花一現的主要原因。從另一角度看,由於我國有限的能源和資源,對生物資源的大量消耗並不適合我國國情。

另一種意見認為,多建糧倉,糧食可以高貯備,也可轉化為飼料。這些方法勢必加大生產成本,降低糧食利用率。而食用農產品都具一定的保質期,稻穀約為2-3年,小麥為3-4年,玉米為1-2年,果蔬更短。過期即成廢 品。這將使糧食和土地資源嚴重浪費。

提出四點對策:

第一,農產品要按市場需要調控生產。不再要求片面追求產量,甚至根據需要,某些農產品適當限產,反而刺激和促進產品增值和農民增收,有利於農村經濟的發展。因為食品屬於非彈性產品,它是維持生命的必需品,也不是可 以無限消費的易耗品。換句話說,消費者並不因市場價低而大量購買囤積,也 不會因它價格高而不買。

第二,繼續加強農業生產能力。保護耕地,提高農作物抗逆性和現代化生產水平。這與不追求產量並不矛盾。它的目的是,某種農產品只要市場有需求,馬上能規模生產。

(圖)農產業農產業

第三,提高農民的市場化意識和經營能力。農民不應再是傳統概念上的純生產者,而首先是經營者。他們為市場而生產,為經營而耕種。這就要求培育農民合作組織,建立農產品流通專業協會,發揮龍頭企業的積極性,把農民與農產品市場緊緊聯繫在一起。當前首先要加強農民的市場行銷意識。李里特說,在內蒙古巴盟,我們可以看到廣州商人來採購豆角,當地的農民為什麼就沒想到首先把自己的產品送出去呢?

第四,擴大生產經營規模,調整種植結構,發展各地特色種植業。與此配套,要鼓勵農村人口的轉移和土地的流轉。

農業產業化經營的基礎是生產規模化、產品規格化和標準化

農業產業化經營的基礎和標誌是生產規模化、產品規格化和標準化。生產規模化期待著我國農村合作組織的發達,市場信息網路的完善。李里特舉例說,他在北京著名的大鐘寺農貿市場調查時,曾遇到幾個河南開封的農民,他們在老家聽說北京的辣椒每公斤的價格是1-1.2元,於是從開封拉來一汽車共10噸的辣椒,但一到北京卻發現市場價是每公斤0.4元,只比老家高出0.2元。而且一路顛簸,辣椒爛掉2.5噸,外加運費2000元,市場管理費200元,這趟生意哪有錢可賺?這樣的事例在農貿市場中經常發生。這說明,農業產業化經營的組織化是促進流通的重要環節。

產品規格化、標準化生產要求生產者樹立市場意識、品牌意識和質量意識。產業化生產經營最為重要的特徵是具有對原料和產品進行品質評價的規格和標準體系。農業產品無論是作為對食品加工工業的原料,還是本身即是產品,都必須適應這個要求。所謂規格,是由政府權威部門對農產品的品牌、檔次進行標準化規定,通過食品標籤,保證消費者對各種產品擁有可以比較和評價的明確的信息。如“質量等級”是特等、一等還是二等,“品種”是豆漿、調整豆乳還是豆乳飲料,是高筋小麥還是低筋小麥等等,又如“品質規格”包括產品的營養特性、安全衛生特性等基本特性和外觀特性、加工特性、嗜好特性等功能特性等等。以日本為例,農業企業提供到市場的農產品無論是黃瓜、甜菜還是西紅柿和草莓,還是加工後食品,都必須在包裝箱上標明其規格信息,不 僅有生產者的名字,甚至還要寫明是保護地栽培還是露天栽培。

目前在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中有人提出“生產優質農產品”、“專用農產品”,這些提法都比較含混和不科學。在“規格化”和“標準化”的衡量下,所謂的優質和劣質也總是相對而言的。在不同品質的農產品都有自己的用途,如外觀不整的草莓對食用而言並不算優質,但適合用來做草莓醬。這正如有的小麥適於做麵包而另一種小麥適合做麵條一樣。如果將不同規格標準的農產品分類分級,面向不同消費者,那么就會帶來更好的加工效益。

相比之下,我國的市售農產品卻比較混亂。農民們往往是把收穫的水果蔬菜一車拉到市場,各種“規格”的產品一起搭配出售,結果無論是消費者還是 他們自己都受到損失。

(圖)農產業農產業

農產品加工最重要的市場在於主食加工市場

農產品加工增值成了人們的共識。然而,加工什麼?當前一個普遍的現象是:許多地方一味追求將食用農產品加工成品位高檔的特色食品或禮儀食品,甚至靠“高科技”開發出千奇百怪的滋補品和保健品,更有甚者還企圖把珍稀動植物轉化為產品。這種做法忽視了成本、能耗和我國的消費水平,也不會有穩定的市場。

農產品的主要市場在食品市場,而食品中最大的消費是主食消費。當前最主要的是轉變觀念,著力提高主食加工的工業化水平。要重視對 主食餐桌,開拓主食市場。

發展主食餐桌食品的加工,首先要面向我國廣大消費者的一日三餐開發食品。因此,對傳統食品進行全面系統地調查、整理、發掘和工業化改造,是發展農產品加工業的重要課題。已開發國家居民消費的食物中,工業化食品達到70%左右,有的達到90%以上,而我國這個比例只有15%-20%。食品加工的市場前景極為廣闊。主食工業化不僅會使我國食品工業化走上健康穩定發展道路,也會為中華民族的強壯、人民生活質量的提高、農村經濟的發展帶 來革命性進步。

(圖)農產業農產業

我國將建九大優勢農產品加工產業帶

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後,農業面臨的競爭已從初級農產品和單個生產環節的競爭,發展到包括農業產前、產中和產後各個環節在內的整個產業體系的競爭。我國農業資源雖然人均較少、農業生產成本較高,但勞動力資源豐富,如果只是出口初級農產品,這種優勢就無法充分發揮。業內人士指出,我國農業發展必須強化農產品加工環節,以勞動力成本低的優勢彌補自然資源條件較差和農產品生產成本較高的劣勢。

(圖)農產業農產業

近年來,傳統農業容納的農村勞動力日趨飽和,農村一般加工工業由於技術進步原因,資本和技術替代勞動的趨勢日益明顯。在農村勞動力就業空間狹小的情況下,發展勞動密集型的農產品加工企業,具有增加農村勞動力就業和發揮農業資源優勢的雙重功效。同時,由於農產品的集散地往往在小城鎮,農產品加工業的發展又可以推動小城鎮建設,帶動服務業發展,安排更多勞動力就業。事實表明,農產品加工業發展比較快的地區,農村勞動力轉移的渠道就多,數量就大.
這一加工布局包括黃淮海地區優質專用小麥產業帶加工示範項目,東北及內蒙古東部玉米、大豆產業帶加工示範項目,長江流域優質油菜產業帶加工示範項目,中原地區牛羊肉產業帶加工示範項目,東北、華北、西北地區奶業產業帶加工示範項目,環渤海灣地區和西北黃土高原蘋果產業帶加工示範項目,中南、西南地區柑橘產業帶加工示範項目,沿海及重點江河湖泊流域優質水產品產業帶加工示範項目,茶葉主產區優質茶葉產業帶加工示範項目。

這一示範項目建設,在九大優勢農產品產業帶上選擇一批加工企業,在基地建設、科研開發、技術改造、行銷服務等方面給予重點扶持,使其形成與優勢農產品生產規模相適應的配套加工能力。據了解,農業部和國家經貿委等國家有關部門將最佳化整合和正確引導各個方面的投入,努力改善發展環境,努力構建農產品加工業五大體系——農產品加工業原料保障體系、農產品加工企業體系、農產品加工業的質量安全標準體系、農產品加工業的創新體系和符合世貿規則的農產品加工業政策扶持保障體系。

(圖)農產業農產業

農產品加工業的發展,帶動了農產品資源的充分利用,促進了優勢農產品產業帶的形成和發展。如浙江、福建、廣東、山東的水產品加工,河北、河南的優質專用小麥加工和肉類加工,吉林的玉米加工和牛肉加工,黑龍江的優質大米和大豆加工,湖南、四川等省的水稻和飼料加工,內蒙古的乳品加工和羊絨加工,河北的皮革加工和羊毛加工,江蘇、浙江等省的羽絨製品,安徽、江西、福建、浙江等省的茶葉加工,山東、陝西的果品貯藏與加工,新疆的棉花、葡萄和番茄加工等等。很多地方出現了由眾多農產品加工企業按照專業化分工組成的特色縣、特色鄉和特色村。

目前,全國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從業人員1513萬人,占全部工業從業人員的27.8%。內蒙古呼和浩特市通過奶業加工龍頭企業的帶動,在牛奶的收購、加工、銷售等環節吸收了數以萬計的農民就業。去年奶業產值7億元,乳品加工產值36億元,利稅4.4億元,奶農戶均

農牧業產業化發展

 建立和完善農牧業產業化經營的利益聯結機制,是一項十分複雜的工作,要從內蒙古農牧業產業化經營的根本目的出發,圍繞有利於調動龍頭企業和農牧民兩方面積極性,明確基本原則,加強政策引導,培育中介載體,逐步使其納入規範化、制度化的軌道。

1、應明確建立利益聯結機制的目的和原則

(圖)農產業農產業

農牧業產業化的目的,是通過這一新型的經營制度帶動農牧業發展和帶動農牧民致富。所以,建立利益分配機制的目標和原則應是農牧業產業化經營目的的具體體現。建立利益分配機制的目標應是把農牧業產業化經營發展成為各利益主體致富的利益共同體。應體現以下幾個原則:一是農牧民與龍頭企業利益權利平等的原則;二是讓農牧民合理得利、反哺農業的原則;三是增加積累,壯大龍頭企業的原則;四是有利於農牧民、龍頭企業總體利益最大化的原則;五是符合國家法律、政策的原則。這些基本原則,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圍繞這一目標,按照上述原則,建立和完善利益聯結機制,有利於調動龍頭企業、農牧民兩個積極性,有利於加強龍頭企業和農畜產品基地兩個建設,有利於促進農業、畜牧業和加工流通業的發展。

2、用政策引導龍頭企業對利益聯結機制的選擇

一是要明確龍頭企業的內涵,以此規範龍頭企業的經營行為。龍頭企業的基本內涵是:以農畜產品加工、銷售為主;能帶動農牧民從事專業化生產;讓利於農牧民,使農牧民分享加工、流通環節的部分利潤,結成利益共同體;拿出一部分利潤反哺農業,扶持農業生產發展;讓農牧民參與經營管理、監督。二是用優惠政策引導龍頭企業正確處理與農牧戶的利益關係。龍頭企業不只是單純的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經濟實體,更負有引導帶動農牧民生產的責任。對符合上述條件的龍頭企業,政府給於優惠政策,扶持其發展,並以此引導、規範、促進龍頭企業建立合理的利益聯結機制,真正讓農牧民得利。

3、培育利益聯結機制運作的組織載體

(圖)農產業農產業

實踐表明,隨著農牧業產業化經營的發展,實施利益聯結機制,迫切需要一個中介組織參與,代表農牧民同龍頭企業對話,協調企業與農牧民利益關係。當前,內蒙古農牧業產業化經營中應大力發展和培養模式多樣的經濟合作組織,使之成為利益分配機制運作的載體。發展和培養經濟合作組織要堅持“民辦、民管、民受益”的原則,突破所有制、行業、區域等種種限制,拓寬服務領域。在組織上應是一種合作性質的,或由農牧民選舉組成,或由農牧民自願組成專業協會、專業合作社等,不搞強迫命令,不定一個模式,在發展中規範。在政策上,政府可考慮給予其適當資金支持和稅費減免。

4、引導農牧業產業化經營主體更新利益取向觀念

要引導利益主體隨著產業化經營制度的創新,不斷更新觀念,樹立互利互惠、共同致富、長遠發展的利益取向。一是要變只顧自身利益最大化為總體利益最大化,正確處理自身利益與總體利益和不同主體利益之間的關係;二是要變只顧眼前利益為謀求長遠利益,龍頭企業與農牧戶都不能只顧眼前利益,要立足於長遠,謀求發展給雙方帶來的共同利益;三是要變利益主體追求單方得利為互惠互利,是龍頭企業與農牧戶間繼承互惠互利的關係。
5.產業化發展

我省東部農區特有的適宜油菜植種的冷涼性氣候,使產出的油菜籽種不但少蟲蛀,而且出油率高,目前我省東部農區已經形成規模近萬畝供省外銷售的油菜植種基地,種植農戶也從中獲得了更高的種植效益。但是油菜品牌的樹立,並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其培育種植經歷了三個階段的發展期,在科研領域經過二三十年,從追求高產,到注重品質,最終培育完成低硫甙、低芥酸的高產、高品質油菜,同時還要通過訂單形式達到標準化種植基地的技術要求,產業化生產模式無疑成就了今天我省油菜植種的業績。

(圖)農產業農產業

農牧業增效,農牧民增收,關鍵取決於農牧業的商品化及市場效益情況。而評價一個地方的農牧業市場效益如何,在很大程度上要看其產業化經營水平高低。經過多年的努力,我省的農牧業產業化經營無疑有了長足的進步,如雨後春筍般出現的許多農牧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中介機構,帶動千家萬戶農牧民發展特色農牧業,產生出可觀的經濟效益。正如油菜植種業的發展,我省農牧業產業化從萌芽到雛形,今天以銳不可當的趨勢得到壯大,成為引領農牧業增效、農牧民持續增收的關鍵環節.

求真務實開拓創新加快推進農牧業產業化進程

一、把握大局,立足發展,從戰略的高度充分認識推進農牧業產業化的重大意義

黨的十六大、十六屆三中全會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把“三農”問題提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要求把解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

中央1號檔案對農牧民增收作了詳細地安排部署,把農牧民增收工作擺到了十分突出的位置。自治區在前段時間召開的全區進一步推進農牧業產業化經營現場會,也都把促進農牧民增收、推進農牧區產業化進程作為農牧業、農牧區發展過程中的突出問題和今後的主攻方向。

面對新形勢和新任務,我們要想贏得發展的主動權,求得經濟社會的跨越式發展,實現農牧業提質增效,農牧民致富增收的目標,就必須始終保持與時俱進的精神狀態,提高認識,創新思路,求真務實,開拓創新,全面推進農牧業產業化工作。

(圖)農產業農產業

第一,推進農牧業產業化經營是農牧民致富增收的根本出路。近年來,我旗認真貫徹落實黨在農牧區的各項方針政策,穩步推進農牧區改革,農牧區社會經濟得到持續穩定發展,農牧民收入逐年提高,在發展農牧業產業化方面做了大量的探索,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存在著農牧業產業化水平較低,粗放型的生產經營方式沒有得到根本改變,農牧民增收速度緩慢等問題。在當前農牧業發展市場經濟和農牧民增收來源日益多元化的背景下,要加快農牧區經濟發展,促進農牧民增收,就必須採取切實可行的措施,在發展戰略、政策措施和工作機制上有新的突破和進展,加快推進農牧業產業化。實踐充分證明,推進農牧業產業化經營,是促進農牧業結構調整、加快農牧業發展、提高農牧民收入的根本出路。

第二,推進農牧業產業化經營是實施集中發展戰略的重要舉措。推進農牧業產業化與有效調整我旗生產力布局有著密切的關係。我旗土地面積大,荒漠化面積大,但條件好的地方也不少。

通過產業化經營的方式,落實集中發展戰略,把生產要素向優勢地區集中,我旗的比較優勢才能發揮,把生態環境惡化,失去生存條件地區的農牧民整體遷移到生產、生活條件較好的地區,加快培育和發展一批經濟水平相對較高、輻射帶動能力相對較強的優勢區域,生態環境才可以得到有效地保護和治理,廣大農牧民民眾的生存環境和經濟發展的外部環境也才可以得到進一步的改善。

(圖)農產業農產業

第三,推進農牧業產業化經營是加快推動工業化、城鎮化進程的客觀要求。現階段“三農”工作中存在的三個突出問題,就是農畜產品賣難、農牧業增效難、農牧民增收難。產生這些問題,除了農畜產品生產與消費者的結構性矛盾外,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農牧業勞動生產率低,過多的勞動力滯留在農牧區。

是一個經濟欠發達地區,城鄉二元結構比較明顯。究其原因,主要是二、三產業發展滯後,城鎮對農牧區的帶動作用弱,致使農牧區經濟結構調整步伐相對緩慢,農牧民增收難。

要解決這些矛盾和問題,根本出路在於加快推進工業化、城鎮化進程,突破口在於使農畜產品種養加、產供銷、貿農工實現一體化經營,實現加快推進農牧業產業化經營。必須城鄉統籌考慮,清理對農牧民進城務工的不合理限制,給農牧民與城鎮居民同樣的自由遷移和自主擇業的權利,讓他們有進城之路,無後顧之憂。這樣,就有利於促進農畜產品向規模化、專業化、集約化、標準化方向發展,有利於促進生產要素在城鄉之間、產業之間流動,也有利於推進產業、人口和資金的聚集,為城鎮化發展提供經濟基礎和產業支撐,拓展城鎮和非農產業吸納農牧區勞動力的空間。

(圖)農產業農產業

第四,推進農牧業產業化經營是改善生態環境的必然選擇。推進農牧業產業化經營必須保護生態環境,走可持續發展的路子。可持續發展是以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社會全面進步為目標,包含人口、環境、資源、經濟和社會等極其廣泛的內容。生態環境建設是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片面強調經濟發展而忽略環境保護建設,可持續發展將成為空談。推進農牧業產業化,使農畜產品種養加、產供銷、貿農工實現一體化經營,將牲畜集中到農業科技示範園區發展農區養殖業,進行農牧業產業化基地建設,就可以騰出一部分草場,通過自然恢復和人為建設,休養生息,恢復生態,從根本上轉變粗放型的生產經營方式,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如奶牛養殖基地,蓯蓉種植基地的建設,同樣為生態建設打下了基礎。這就是說,農牧業產業化愈發達,生態建設也就癒合理。

第五,推進農牧業產業化經營是對外開放的內在需要。目前,從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大背景來看,經濟全球化、我國加入WTO、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為我旗經濟發展帶來了空前的大好機遇,營造了加快發展的大環境。要想儘快促進我旗經濟發展,不斷提高和改善農牧民生活水平和質量,就必須加快推進農牧業產業化經營,聚集更多的優勢資源,實施一體化經營,充分發揮資源優勢,使生產專業化、產品商業化、服務社會化、管理企業化,把產業做大、做強。產品通過商業化的形式走向全國市場,走向國際市場,並帶動相關產業的快速發展。同時,對於加大對外開放,吸引外資和促進農牧民致富增收會產生極大的帶動作用。因此,我們要發展農牧業產業化必須發展外向型經濟。

二、創新思路,突出優勢,大力推進我旗農牧業產業化進程

(圖)農產業農產業

黨的十六大把統籌城鄉經濟發展,加快推進城鎮化作為促進農牧業增效、農牧民增收和農牧區發展的戰略舉措。面對新形勢,我們必須創新思路,突出優勢,大力推進農牧業產業化進程,使工業化、城鎮化和農牧業產業化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各蘇木鎮、各部門要按照旗委、政府確定的推進農牧業產業化經營的總體要求,結合自身實際和外地的成功經驗,圍繞產業化經營調整農牧業結構,立足我旗特色、綠色產品的比較優勢,突出發展綠色蔬菜產業、高效養殖產業和沙產業,以抓好基地和項目建設為著力點,以培育完善市場和中介組織為突破口,建設和完善龍頭企業與基地農牧戶之間的利益機制,紮實推進農牧業產業化進程,進一步提高農牧民的生活質量。

在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內,全旗發展農牧業產業化經營的總體思路是:以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全會精神為指針,全面實施集中發展戰略,以農牧業提質增效、農牧民致富增收為目標,以體制創新、機制創新和科技創新為動力,用抓工業的思維謀劃農牧業經濟發展,緊緊抓住農牧業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這條主線,立足當地資源,因地制宜選擇主導產業,充分發揮比較優勢,積極打造綠色品牌,通過扶持龍頭企業、培育產業基地,形成生產專業化、產品商業化、布局區域化、服務社會化、管理企業化的產業化格局,不斷推進全旗農牧業產業化進程。

發展農牧業產業化要堅持以市場為導向,通過政府的巨觀調控,最大程度地發揮市場資源配置的基礎性作用和政府在推進農牧業產業化經營中的政策推動、協調服務、資金支持的職能作用。按照集中發展戰略的總體部署,堅持重點突破、整體推進的原則,在保護生態環境和資源可持續利用的前提下,立足於六個農業科技示範園區,選擇確定具有明顯比較優勢的重點產業和產品率先發展,發揮帶動作用。政府要加強引導,強化服務,尊重農牧戶和企業的經營自主權,加強農牧民就業前的培訓教育工作,提高農牧民的整體素質,促進農牧民致富增收,農牧業提質增效。

(圖)農產業農產業

在農牧業產業化布局方面,要本著高起點、高標準的原則,做好產業基地的總體規劃,並積極爭取一切支持農牧業發展的項目和資金,加快基地水、電、路、訊等配套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改善生產條件,形成基礎設施比較完善、農畜產品穩定、均衡生產的產業化基地。圍繞綠色蔬菜產業、高效養殖產業和特色沙產業,力爭用三至五年時間,建成綠色蔬菜、肉羊、飼草料、奶牛養殖和特色沙產業生產基地。按照小群體、大規模的要求,打破行政區域和所有制等各種界限,通過土地流轉、合作經營等辦法,採取農牧戶、專業大戶、種植養殖小區和規模化、規範化的種養殖企業等多種模式,積極推動基地生產由分散向適度規模化經營轉變,實現基地生產由小而全向一鄉一業、一地(基地)一品或多鄉一業、多鄉一品的專業化生產轉變,逐步形成“企業+基地+農牧戶”的生產經營格局。通過調整農牧業產業結構,創新農牧業經營方式、管理體制和科技體制,使農牧民由單一的以農牧為主向農工商結合的複合型轉變,使產業升級為多元化,增強農牧區經濟發展的動力。按照“自願、依法、有償、規範”的要求,實現土地使用權、承包權和所有權的“三權分離”,實現土地規模化和集約化經營。鼓勵以工商資本為主的社會資本參與農業結構調整,形成由政府、農戶和社會資本組成的多元投資主體。通過科技人才向農業科技示範園區轉移,農牧民向城鎮轉移,實現農牧區科技人才和城鎮勞動力市場合理流轉的科學布局。

農牧業產業化作為一種新的經營形式,其核心是以市場為導向,以增值為中心,以農牧業增效、農牧民增收為目標,立足於本地資源優勢,最佳化配置各種生產要素,形成區域性的主導產業或支柱產業,將農牧業產前、產中、產後等環節通過各種利益機制和組織形式聯結為一個完整的產業系統,最終實現種養加、產供銷、貿工農一體化經營。這就需要我們加快農牧區經濟結構調整步伐,全面推進農牧業產業化經營。

(圖)農產業農產業

第一,依託資源優勢,著力培育優勢產業和優勢區域。推進農牧業產業化,關鍵是要把產業化經營的主導產業選好,並加強培育,使其成為這一區域的優勢產業。全旗各農業科技示範園區要按照旗委、政府農牧業區域的布局規劃,確定適合本地區的優勢品種,按照產業化的思路,通過建設一批特色農產品標準化生產基地,形成自己的特色,體現自己的特點,發展自己的優勢產業,帶動本地相關產業的發展,形成區域性支柱產業,真正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

第二,以農牧業增效、農牧民增收和保護生態建設為目標,加強產業化基地建設。一是基地建設要通過最佳化整合各種涉農資金,發揮資金投入的綜合效益。基地建設要按照區域化布局、專業化生產、一體化經營、社會化服務、規範化管理經營形式的發展思路,通過整合項目、整合資源、整合資金投入、整合品牌,充分發揮區域的比較優勢,實現生產為市場需求服務、基地為龍頭服務的良性循環格局;二是基地建設必須走集約化、規模化、專業化、標準化、社會化的路子,通過對農牧民實用性技術培訓,推廣先進適用的科學技術,強化科學管理,降低生產成本,提高勞動生產率和土地產出率;三是基地建設要繼續加強以水為中心的農田草牧場、飛播、人工種草、種樹等基礎設施建設,保護和提高農畜產品基地生產力,為實現穩定高產奠定基礎,鼓勵和扶持多元化的基地建設主體,支持工商企業直接投資發展基地。只要有利於農牧民增收,能給農牧民帶來實惠,都要在財政、稅收、金融、企業用地等方面給予政策傾斜。

第三,緊緊圍繞產業發展,大力培育龍頭企業和企業集團。發展農牧業產業化經營,龍頭企業是農牧業實現市場化、規模化的關鍵。培育新龍頭企業,掛靠和吸引草原興發、鄂爾多斯、楊凌秦豐等外來龍頭企業,支持豐源公司、海洋公司等龍頭企業的發展,不斷延長產業鏈,幫助龍頭企業解決發展中存在的困難。緊緊圍繞產業發展,進一步放寬限制,降低門檻,加強引導,堅持各種生產要素相對集中的原則,對投入上千萬元、或帶動農牧戶在千戶以上的龍頭企業要給予資金支持。一是圍繞綠色蔬菜產業,高度重視發展流通型龍頭企業,在全旗培育一到兩個有較高知名度、功能齊全、資源充足、交易活躍、輻射力強的綜合批發市場,扶持發展信息、倉儲、配送、運輸等功能為一體的物流園區,逐步形成市場網路體系。加強市場中介組織和農牧民經紀人隊伍建設,多種渠道、多種方法式培育和壯大流通主體,發展批發商、代理商和農牧民經紀人,積極培育具有法人資格的流通組織,提高市場的組織化程度;二是圍繞高效養殖業,按照“扶優、扶強、扶大”的原則,通過資金、資產、資源的相對集中,迅速擴張企業規模,組建企業集團。指導企業建立健全標準化生產體系,積極採用國際國內先進標準,提升產品檔次和企業管理水平;三是圍繞特色沙產業,以我旗獨特的野生植物資源為原料,大力扶持好現有龍頭企業。通過繼續最佳化投資環境,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積極創辦以蓯蓉、鎖陽、苦豆籽等為主要原料的野生植物加工龍頭企業,吸引旗內外資金參與我旗農牧業產業化經營,主動接受全球經濟重組和全國經濟結構調整過程中勞動密集型、資源密集型、技術密集型產業向我旗轉移。力爭形成新型的龍頭企業,促進農牧業產業化經營向縱深發展。

(圖)農產業農產業

第四,建立和完善農牧業產業化經營中的市場機制,切實增強農牧民主動適應市場的意識和能力。完善、發達的市場體系,能使農牧業產業化組織中各個層次的經營主體,通過市場機制的作用和市場制度的規範保證其利益的實現。目前,我旗經濟市場化的程度還不高,而農牧業市場化的程度又滯後於經濟總體市場化的程度。全旗農牧業產業化經營的各個主體間還沒有建立起合理完善的經濟聯繫,沒有真正結成“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公司+基地+農牧戶”的共同體,產業鏈也沒有達到順暢高效的要求。因此,要有效整合全旗農牧業產業資源,調節農牧業產業化經營過程中各主體之間的利益關係,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把農牧業產業化經營的各主體聯結成緊密的利益共同體。同時,要進一步增強農牧民的市場意識,引導農牧民按市場需求種地養殖,調整種植結構,推廣捨飼、半舍飼養殖。加強農畜產品市場建設,市場信息體系建設等,讓農牧民置身於市場環境中,讓他們在與市場打交道的過程中增強市場意識。要精心培養、保護農牧區闖市場的典型,充分發揮好他們闖市場的示範、輻射、帶動作用。要堅定不移地實施集中發展戰略,逐步轉移牧區人口,積極引導農牧民從事二、三產業,真正走出一條農牧業增產增效、農牧區經濟發展快、農牧民轉移致富的路子。

(圖)農產業農產業

第五,發展農牧區合作經濟組織,提高農牧民組織化程度。推進農牧業產業化經營,必須解決好農牧戶小型經營與大市場之間的矛盾,規避市場風險。農牧區合作經濟組織是聯結龍頭企業與農牧戶的紐帶和提高農牧民組織化程度的保障。多年來,我旗農牧區合作組織薄弱、農牧民合作組織化程度低,是制約農牧民參與市場競爭的瓶頸,阻礙了我旗農牧業產業化的快速發展。所以,各級領導幹部必須要善於運用市場經濟的辦法,放手發展合作經濟組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按照“民辦、民管、民受益”的原則,積極穩妥地發展不同類型的專業協會,充分尊重農牧民的經營自主權。讓經濟合作組織把全旗廣大農牧民同市場聯結起來,形成一個利益共同體,使農牧民既享受到合作經濟組織的各種服務,又能夠從合作經濟組織中得到實惠,從而降低農畜產品進入市場的成本,提高我旗農牧業的比較效益。

第六、加強農牧民教育培訓,提高農牧民致富的素質和能力。我們要把推進農牧業產業化工作引導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上來。農牧業產業的勞動主體是農牧民,隨著經濟結構調整力度的加大和農牧業產業化進程的深入推進,要不斷適應就業結構和方式的轉變,切實把農牧民的培訓教育作為一項重要的工作來抓,從我旗經濟結構調整和農牧業產業化特點的實際出發,加大農牧民培訓教育力度,加快農牧區勞動力向二三產業轉移的步伐。將泰升公司和珠拉金礦安排農牧民就業的經驗在全旗各蘇木鎮推廣,使之成為農牧民轉移轉產的基本途徑。今年,銀根和烏力吉分別派出了103人和50人到外就業,起了個好頭。如果各蘇木鎮都能轉出100人,全旗就可以實現2300人就業,每人掙1萬,就能增加2300萬的收入,這個事情很值得研究。今後,各蘇木鎮、各部門都要認真研究,拿出一個切實可行實施意見,財政要拿出一定的經費用於就業培訓,圍繞產業去培訓農牧民、下崗職工和城市待業青年。

三、加強領導,求真務實,確保我旗農牧業產業化取得新的成效

這些年,我們在產業化方面做了許多工作,但還有許多工作需要認真研究,認真去做。從領導和工作方面講,主要是措施的問題,推動的問題。為此,我們必須認真做到三到位:

一是組織領導和相關政策、保障措施要到位。要鞏固農牧區稅費改革成果,繼續加強減輕農牧民負擔監督管理工作,確保各項政策落實到位。近年來,旗委、政府始終把農牧業產業化作為重中之重,狠抓落實。成立了政府主要領導牽頭,有關部門參加的農牧業產業化領導小組,這個機構要切實發揮領導、引導作用,切實對農牧業產業化的各項工作負起責任,抓好這項重要工作的落實。在大量調研、測算的基礎上,我們己經制定出台了《關於進一步加快農牧區經濟、切實增加農牧民收入的意見》和《關於農牧業產業化經營的決定》,明確了農牧業、農牧區發展和農牧民增收的途徑,為今後全旗農牧業經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要認真按照旗委、政府的總體部署,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研究制定出各自的實施辦法,把工作做實做細,抓緊抓好,抓出成效,確保農牧區結構調整和產業化推進的順利實施。

(圖)農產業農產業

二是資金扶持和科技服務措施要到位。繼續加大對農牧業產業化的資金投入,加大對農牧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扶持,加快農牧區經濟的快速發展。在扶持和投入方式上要有新思路、新機制,發揮好政府投資的導向作用,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廣泛吸納信貸資金、工商資本、民間資金、形成多元化的投資渠道。要做到敢扶、真扶、大扶,真正把“龍頭”扶起來,讓“龍身”動起來,使“龍尾”擺起來,進一步把我旗的農牧業產業化做大、做強、做活、做優。全旗的扶貧資金、移民搬遷資金和退牧還草、天然林保護、天然草場保護、農業綜合開發、農牧業基金等多種專項資金,有計畫地集中用於農牧業產業化和龍頭企業,不再搞分散的投入。同時,要研究制定專門的資金管理辦法,進一步加大資金項目的審計、監督、管理力度,專款專用,專戶管理,防止擠占、挪用、截留。最佳化投資結構,整合投資項目,實行封閉式運行,不斷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我們現在的企業,多為起點低,標準也不高,產品缺少科技含量,市場競爭力不強的企業。所以,我們現在必須立足於高標準、高起點、高科技、高效益的原則,對一些龍頭企業進行技改、“嫁接”、聯合等手段來增加其科技含量。儘可能多地制定一些優惠政策,廣開門路,聘請一些外面的專家和優秀人才,努力引進一些科技含量高、規模效益好的企業,把我們的企業帶起來,效益提起來,牌子創出去。要把自己的農牧業科技人才和領導幹部用好,讓他們深入一線搞服務,貼近基層抓建設。通過政策扶持、科技扶持、典型引路、示範帶頭等措施,把基地建設起來,把廣大的農牧民帶動起來。

三是目標責任落實要到位。各級黨委、政府和各級領導幹部要從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充分認識推進農牧業產業化的重大意義,切實把“三農”問題擺在突出的位置來抓,用抓工業的思維方式和工作方法抓農牧業,抓農牧區經濟發展。從旗委、政府到各蘇木鎮及有關部門都要層層落實農牧業產業化目標責任制,特別是要落實好農牧業重點項目建設責任制。大力提倡實事求是、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真正做到講實話,鼓實勁,辦實事,求實效。要經常性的督查和指導,堅持完善領導幹部聯繫包乾制度,明確各級具體責任人,建立操作性強、帶動性大的激勵機制,務必要糾正乾與不乾一個樣,乾好乾壞一個樣的傾向,切實增強緊迫感、責任感和使命感,把心思用到抓農牧業產業化上來,把精力集中到謀求發展上來,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上下聯動,形成合力,確保農牧業產業化的各項責任目標全面完成。

中共十六屆四中全會提出了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問題,這對我們的廣大黨員特別是各級領導幹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級黨組織、各級領導幹部,要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這次會議精神上來,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推動農牧業產業化工作上來;各級幹部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統一思想,真抓實幹,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切實把推進農牧業產業化和增加農牧民收入工作抓緊抓好,為早日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關於我區農牧業產業化經營的幾點思考

積極推進農牧業產業化,是深化農村改革的必然要求,是實現農牧業經濟成長方式轉變的重要途徑,也是增加農牧民民眾收入的根本所在。實現農牧業產業化,就是要實現貿、工、農一體化,產、供、銷一條龍經營,把分散的農戶與現有的市場有效地連線起來,實現家庭經營基礎上農牧業規模化、經營集約化,促進我區農牧業生產向專業化、商品化、社會化轉變,加快農牧業現代化的進程。
一、實現農牧業發展的新轉折
農牧業問題始終關係著我區經濟發展的大局。黨的十五大以來,我區各地、縣結合本地實際制定了一系列發展農村經濟的政策、措施,對保護農牧民利益,調動農牧民積極性,促進農村經濟發展都起到了很好的推動作用。但是,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發展和深入,我區農牧業發展與現行的體制越來越不相適應,主要表現為:分散小農戶經營規模太小,單純的原料性生產效益低,再加上我區現在市場發育不全,使農牧民難以進入現有的市場,這也是制約我區農牧業發展的“瓶頸”問題。因此,穩定發展農牧業生產,關鍵是要對農牧業實行產業化經營,儘可能幫助農牧民消除市場風險,增強農牧業發展的內在動力,使農牧民與市場緊密連線,以市場為導向,實現農牧區商品經濟滾動發展,讓農牧產品進城,工業品下鄉,從根本上解決農產品“難賣”、“買難”等問題。
實現農牧業發展的新轉折,要始終把農牧業產業化作為農牧業開發的戰略重點,從解決農牧業現實問題、謀求新一輪發展的戰略高度,增強推進農牧業產業化的緊迫感。各級組織、特別是政府領導部門,應建立農牧業產業化的領導體系,尤其是縣一級黨政領導要按產業化的要求,形成“一個產業,一套班子,一個規劃,一套政府,一套實施辦法”的組織實施體系,以圍繞農牧業產業化形成合力,積極參與農牧業的產業化經營。

(圖)農產業農產業

二、構建農牧業產業化的新格局
因地制宜選準主導產業、產品,是實現農牧業產業化經營的基礎。我區主導產業是農業、牧業、旅遊業、礦產業、藏醫藏藥,農牧業主導產品還是農牧產品和藏藥開發。但是,我區農牧區離農牧業產業化要求還存在較大差距,主要表現在:一是規模小,批量小。不能形成規模經濟,難以發揮規模效益。二是農牧經濟分散。產業布局分散零星,東一點,西一點,且產業趨同,重複建設多。三是檔次低。出售的各種產品、原料,科技含量較低。以我區的礦產品為例,大多都是原料廉價銷售。因此,我們要爭取實現農牧業產業化,形成一定的規模,就要突出重點、區域布局、集中連片、形成規模,對各種產品要高起點、深加工。
構建農牧業產業化新格局,要加快培育農牧業產業化的基礎要素,儘快營造市場牽龍頭,龍頭帶基地,基地連農戶的生產經營格局。山南地區瓊結縣在全區率先採取了“公司+農戶”的做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也在當地起到了一定的影響作用。但我區不少地方還存在著重生產輕加工和流通,重基地輕市場,管種、管養,不管加工、銷售,致使產品積壓,難以賣出,勞民傷財,民眾怨聲載道。所以,我們現在應把“產、加、銷”倒過來抓,變成“銷、加、產”,把市場銷售放在第一位,先抓市場,然後抓加工,抓優質產品。同時,各級組織必須在搞清“兩個情況”市場需求和本地實際的基礎上,堅持“四項原則”科學規劃、利益聯接、科技領先、可持續發展,抓好“三項工作”制定產品規劃、營造產品市場體系、健全社會服務網路,培育支柱產業和主導產品;在不放鬆糧食生產的基礎上,要重點發展畜牧業,做到“興一業富一方,抓一品富一片”,重點扶持科技含量高、帶動能力強、產品市場前景廣闊的畜牧產品、藥材、民族手工業等龍頭企業。

(圖)農產業農產業

三、促進我區農牧業產業化的幾點措施
(一)構建農牧業產業化,必須要注意“五個結合”。農牧業產業化一定要有政府發動、市場牽動、企業帶動、農牧民聯動、科技推動。這“五個結合”要配置好,農牧業產業化經營才有可能順利發展。
(二)積極探索農牧業產業化運行體制。要大力推行經濟股份合作制為主要形式的產權制度改革,建立“龍頭”企業的動力機制,切實解決好生產組織、利益分配、資金籌措問題,這是推進農牧業產業化的核心問題。要使合作制現形的公司+農戶真正成為農牧民民眾的“連心橋”、“粘合劑”,成為經濟發展的“金鑰匙”、“加速器”,真正起到連利、連心的作用。要積極發展中介組織,完善“龍頭”企業帶動機制。遵循合作制的原則和規章制度,在互利的基礎上,圍繞主導產業和主要產品,依託國有企業,按照農、工、商一體化的要求興辦各類合作社 ,並逐步規範,推動農牧業產業化向更高層次邁進。

(圖)農產業農產業

(三)制定新政策,最佳化農牧業產業化發展的外部環境。與農戶簽訂長期穩定的產銷契約,實行全程服務。與農牧民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龍頭”企業,可視同開發性的農牧業企業。各地、縣對其可實行稅收優惠,先征後返。圍繞主導產業、產品或產品開發全程服務,由農牧民民眾自己分組占領各個市場,形成各自品牌產品如措美牛肉、加查土豆等等,並相互聯通,互告市場信息,成立農牧民專業協會、專業合作社,把農技推廣經營系統緊密統一起來。各級財政應把支持農牧業產業化經營與發展地方經濟和培育地方財源結合起來,適當給予傾斜,每年可安排一定的資金作為農牧業產業化經營的專項資金,採取有償使用,滾動周轉,到期收回,逐年擴大。
(四)抓好原料基地建設。原料基地是基礎,優質原料是加工企業、銷售企業的依託和源泉,沒有優質原料就沒有優質產品。原料基地一定要有特色、高起點,做到上規模、上質量、上檔次,實現區域化、專業化,特色化。總之,基地一定要發展特色經濟,發揮優勢、合理布局、集中連片地發展。
實行我區農牧業產業化經營是一個長期的系統工程,需要我區各級組織的重視和支持。我們只有不斷探索,大膽實踐,注重實際,不斷完善,在我區形成推進農牧業產業化之風,我區農牧業產業化才能走向成熟、走向世界,才有可能真正提高農牧民民眾的收入。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