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經濟管理碩士點

教授、碩導、在讀博士 副教授、碩導、在讀博士 副教授、碩導、在讀博士

學位點簡介:

特色:學位點是湖南農業大學文科類學科第一個碩士學位點,1997年開始招生。在農業科技進步、農村金融、糧食經濟、農村人力資源開發、農村公共產品等研究領域有較強的特色和地位。
隊伍建設:“十五”期間,在學科隊伍建設方面,有4人晉升為教授(研究員)職稱,6人晉升為副教授職稱,有2人獲得博士學位,14人考取博士研究生,研究生以上學歷教師所占比例達到72.9%。師資隊伍中有湖南省121人才工程第一層次任選1人,湖南省普通高校學科帶頭人培養對象2人,省哲學社會科學“百人工程”人選2人,湖南省優秀青年骨幹教師5人。
人才培養:2003年3月在第九次學位授權審查中,獲得博士學位授予權,形成了具備本科生、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三個層次的完善的專業人才培養體系。截至至2007年6月,本學位點畢業生人數達102人,其中全日制55人,專業碩士47人,已畢業的學生中有多人考取國內名校的博士研究生,有4人碩士學位論文被評為校級優秀論文,其中2人碩士學位論文被評為省級優秀學位論文。目前在讀碩士研究生316人(含農業推廣碩士和高等學校教師碩士)。
科學研究:在各類專業期刊公開發表論文300餘篇,出版專著9本、教材7部;承擔科研、教改課題47項,其中國家自然基金項目3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3項;取得各級科研與教學成果獎21項,其中省級一、二獎各1項,省級三等獎2項,省級四等獎1項。
學位點條件建設:學科基地和資源條件建設方面,2004年9月,經省教育廳組織專家評審,“農村發展研究所”被批准為首批“湖南省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2004年10月經湖南省社會科學規劃領導小組、省委宣傳部組織專家考察和評審,批准以農業經濟管理學科點為依託成立“湖南省三農問題研究基地”;2005年,本學科點又在岳陽、漢壽和漵浦三縣分別設立了3個研究和教學基地,研究生機房也於同年建成,為研究生從事科學研究創造了更好的條件。
學術交流:近三年來,學科點相繼承辦了全國農業技術經濟年會(2004)和農村管理體制改革高層研討會(2005)兩次全國性的大型學術會議,承辦了一次省級學術會議(2004湖南省農業系統工程學會年會);鼓勵教師參加國內外高水平的學術會議40餘個,參加人數達到80餘人次,資助經費達20餘萬元。與此同時,還從北京大學、中國農業科學院、中國農業大學等單位邀請國內外知名學者舉辦學術講座或進行學術交流,在廣大師生中反響甚好。

研究方向:

1、農業經濟理論於政策:(1)有關農業經濟的一些基本理論,如農業產業化、農業結構調整、農業科技進步、農業支持與保護、農業現代化、農業基礎地位等。(2)有關農業政策,包括農業投入、農業科技、農業教育、農產品價格、農產品流通等政策。
2、農村發展:(1)農村工業化、城鎮化發展;(2)農村非農產業發展;(3)農村勞動轉移;(4)農村社會發展;(5)農村教育、文化發展;(6)農民自身的全面發展等。
3、農村財政與金融:(1)農村財政理論與政策;(2)財政支農資金的整合與運用;(3)農村金融理論與政策;(4)農村資金融通。
4、農業市場與貿易理論:(1)有關農業市場的基本理論,如農業市場的構成、特點、作用、運行機制、農產品流通體制。(2)有關農業貿易理論,如農產品貿易地位、優勢,農產品競爭力等。
5、經濟數量分析:(1)農業中巨觀經濟數量分析,如對農業產值、農業就業、農業收入的分析及有關模型的建立。(2)農業微觀經濟數量分析,如農業生產經營單位及農戶的經濟數量與經濟行為分析及相關模型的建立。
6、農業項目投資:(1)農業項目的可行性論證;(2)農業投資項目的效果評價。
7、農業資源利用與管理:(1)農業資源的開發與利用;(2)農業資源的經營與管理。
8、農業可持續發展:(1)農業可持續發展的一般理論;(2)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政策與技術;(3)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實踐。

學術隊伍:

姓名 學位 職稱職務等
曾福生 博士 教授、副校長、博導及博士點領銜人
李明賢 博士 教授、院長、博導
劉純陽 博士 教授、副院長、博導
龍方 博士 教授、副院長、博導及碩士點領銜人
田千喜 學士 教授、碩導
歐陽濤 學士 教授、碩導
黃大金 學士 研究員、碩導、在讀博士
李立清 碩士 教授、碩導、在讀博士
羅光強 碩士 副教授、碩導、在讀博士
趙佳榮 學士 副教授、碩導、在讀博士
黎紅梅 碩士 副教授、碩導、在讀博士
羅 巒 碩士 副教授、碩導、在讀博士
匡遠配 博士 副教授、碩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