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清潔生產的經濟學分析

農業清潔生產的經濟學分析

農業清潔生產的內涵 農業清潔生產的總體原則 農業清潔生產的工程體系

基本信息

出版社: 科學出版社; 第1版 (2009年8月1日)

叢書名: 當代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叢書
平裝: 143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9787030251664
條形碼: 9787030251664
產品尺寸及重量: 23.8 x 16.4 x 0.8 cm ; 240 g
ASIN: B002Q7OH0Y

內容簡介

《農業清潔生產的經濟學分析》運用產權經濟學、信息經濟學和產業經濟學等理論,分別從微觀、中觀和巨觀等多個角度系統地分析了農業清潔生產實施的外部條件、內在動力、制度保障以及政府干預的積極作用等問題,提出了可交易的農業環境產權制度是保障農業清潔生產實施的外部條件、實現清潔農產品的優質優價是實施農業清潔生產的內在動力、一體化的經營體制是實施農業清潔生產的組織制度保障等結論,認為政府在農業清潔生產中應發揮重要作用。
《農業清潔生產的經濟學分析》適合高等學校、科研機構以及從事農業清潔生產領域工作的政府、企業和社會相關人員參閱。

目錄

前言
第1章 農業清潔生產的內涵與發展實踐
1.1 清潔生產產生的背景及其內涵
1.1.1 清潔生產產生的背景
1.1.2 清潔生產的內涵
1.2 清潔生產的發展實踐
1.2.1 國際清潔生產推行狀況
1.2.2 我國推行清潔生產的進程
1.2.3 目前清潔生產的局限
1.3 農業生產中的環境問題
1.3.1 化肥的使用引起的環境問題
1.3.2 農藥的使用引起的環境問題
1.3.3 地膜的使用引起的環境問題
1.3.4 不合理灌溉引起的環境問題
1.3.5 畜牧業生產引起的環境問題
1.4 農業清潔生產的內涵
1.4.1 農業清潔生產的概念
1.4.2 農業清潔生產的目標與內容
1.4.3 農業清潔生產的總體原則
1.4.4 農業清潔生產的理論基礎
1.4.5 農業清潔生產的工程體系
1.4.6 農業清潔生產與無公害農業的關係
1.5 實施農業清潔生產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5.1 實施農業清潔生產的必要性
1.5.2 實施農業清潔生產的可行性
1.6 實施農業清潔生產的主要障礙
1.7 實施農業清潔生產的技術措施和途徑
1.7.1 農業清潔生產的知識和技術培訓體系
1.7.2 農業投入品的生產與使用技術體系
1.7.3 畜牧業污染的預防與防治技術體系
1.7.4 標準化生產技術體系
1.7.5 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技術體系
1.7.6 農業資源高效利用技術體系
1.7.7 產地環境修復和地力恢復技術
1.7.8 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及其清潔化生產連結技術
1.7.9 農業信息技術
1.8 農業清潔生產技術規範化模式集成案例
第2章 農業環境產權制度與農業清潔生產
2.1 農業環境污染的經濟學實質
2.2 農業環境污染的經濟學原因
2.2.1 農業環境問題的“市場失靈”
2.2.2 農業環境問題的“政府失靈”
2.3 農業污染治理的傳統方法及其局限性
2.4 農業環境污染治理的制度創新
2.4.1 產權與效率
2.4.2 農業環境產權的含義與特徵
2.4.3 農業環境產權的界定
2.4.4 農業環境產權交易
2.5 我國農業環境產權交易制度的設計
2.5.1 農業環境產權交易制度的設計原則
2.5.2 農業環境產權交易制度的基本構架
第3章 農業清潔生產的優質優價原則和市場信息不對稱問題
3.1 農業清潔生產的優質優價原則
3.1.1 清潔農產品的含義
3.1.2 清潔農產品優質優價原則實施的必要性
3.1.3 我國實施農產品優質優價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3.2 農業清潔生產的信息不對稱問題
3.2.1 農業清潔生產信息不對稱的後果
3.2.2 農業清潔生產信息不對稱問題的形成原因
3.3 信息不對稱問題的糾正與清潔農產品優質優價政策的實施
3.3.1 政府干預與信息不對稱問題的糾正
3.3.2 市場規制與信息不對稱問題的糾正
3.3.3 實施清潔農產品優質優價原則的具體措施
第4章 農業清潔生產的產業組織制度
4.1 我國農業產業組織制度的歷史變遷
4.1.1 古代的農業產業組織制度
4.1.2 近代的農業產業組織制度
4.1.3 建國後的農業產業組織制度
4.2 我國農業產業組織制度對實施農業清潔生產的約束
4.2.1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下農業產業的市場結構
4.2.2 分散、競爭的市場結構下農民對農業清潔生產的態度
4.2.3 從農業清潔生產的角度對農業產業績效的分析
4.2.4 加入WTO後我國農業產業組織面臨的新挑戰
4.3 農業產業組織創新與農業清潔生產
4.3.1 農業產業組織創新的內涵
4.3.2 農業產業組織創新的目標
4.3.3 農業產業組織創新的實質
4.3.4 農業產業組織創新的途徑
4.3.5 農業產業組織創新的實證分析:約束條件及其治理機制
第5章 農業行業協會與農業清潔生產
5.1 我國農業行業協會發展的歷史變革
5.2 我國農業行業協會與農業清潔生產要求的不適應性
5.2.1 我國農業行業協會在推行農業清潔生產過程中的滯後性
5.2.2 我國現有農業行業協會在推行農業清潔生產過程中的不完善性
5.3 農業清潔生產對發展與完善我國農業行業協會的要求
5.3.1 從農戶(農業企業)來看
5.3.2 從政府來看
5.3.3 從市場本身來看
5.4 我國農業行業協會的完善對農業清潔生產有效實施的促進
5.4.1 農業行業協會在促進農業清潔生產過程中應具備的職能
5.4.2 國內外農業行業協會的發展經驗
5.4.3 完善我國農業行業協會、促進農業清潔生產的措施
第6章 政府與農業清潔生產
6.1 政府經濟職能的歷史變革
6.1.1 亞當·斯密的“消極政府”理論
6.1.2 凱恩斯的政府干預理論
6.1.3 市場與政府相結合的新綜合理論
6.2 農業清潔生產實施過程中政府干預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6.2.1 農業清潔生產實施過程中的市場失靈現象
6.2.2 農業清潔生產實施過程中政府干預具備的優勢
6.3 政府在農業清潔生產中應發揮的經濟職能
6.3.1 為農業清潔生產提供公共服務
6.3.2 做好農業清潔生產的產業規劃
6.3.3 維護農業清潔生產的市場秩序
6.3.4 進行農業清潔生產的制度改革與創新
6.3.5 對農業清潔生產實施必要的政府管制
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