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家樂經營秘芨

20世紀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台灣農業由於受到快速發展工業和商業的競爭,開始步入明顯的停滯、萎縮時期。為了使農業走出國境,提農業效益,增加農民收入,台灣加快農業轉型,調整農業結構,使農業從第一產業向第一、二、三產業綜合發展,擴大農業經營範圍,從以產品為主發展農業擴大,發展農業服務業,包括旅遊農業、休閒農業、農業運輸等。20世紀70年代末,台灣農業出現了通過開放農園供遊客品嘗,購買農產品的觀光農園。20世紀80年後期,觀光農園向內容更豐富的休閒農業發展,即不僅提供農產品,而且形成一個具有田園之樂的休閒區,這種“農業+旅遊業”性質的農業生產經營形態,既可發展農業生產、維護生態環境、擴大農業旅遊,又可達到提高農民收益與繁榮農村經濟的目的。
一、台灣農業旅遊與休閒產業類型
台灣依託農業發展起來的農業旅遊與休閒產業的範圍相當廣泛,諸如農園體驗、森林旅遊、鄉野畜牧、教育農園、農莊民家、鄉土民俗、生態保育、漁業風情等休閒活動項目皆屬之。歷經多年的發展,目前中國台灣農業旅遊與休閒產業呈現多元化發展的現象,主要有鄉村花園、鄉村民宿、觀光農園、休閒農場市民農園、教育農園、休閒牧場等幾種類型。這些以農業旅遊為主導的休閒產業類型取得了明顯成效,在旅遊、教育、環保、醫療、經濟、社會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農業旅遊與休閒產業在台灣地區已成為發展前景良好的新興產業之一。
1.鄉村花園
鄉村花園的設計和建造盛行英國,最初的鄉村花園主要種植本土植物,且多數是可為餐桌提供食物的瓜果蔬菜類。如今的鄉村花園建設已是包羅萬象,擺脫了最初的以實用性為主的特點。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不斷變化,追求環境優美、景觀獨特、地域性強的鄉村花園開始出現。清境小瑞士花園位於南投縣仁愛鄉台14甲公路清境農場旁,海拔大約有1800公尺,這裡的空氣清新自然,景色優美如畫,兼具北歐風光,因此又有「台灣小瑞士」及「霧上桃源」之美名。清境小瑞士花園整個園區面積達約有4甲,年平均溫為攝氏15-23度左右,舒適宜人的氣候常為人門避暑勝地,園區內種植了世界各地的奇花異草,美麗又新奇。而區內的設施如挪威森林廣場、阿爾卑斯雙塔、落羽松步道、主題花園等皆環繞著天鵝湖而建,悠然地徒步其間猶如置身在歐洲。園中設有大型停車場、露營烤肉區、歐式花園、精緻餐飲中心、紀念品飯賣部、露天咖啡廣場等,提供另一種休閒享受。清境小瑞士花園、台一教育農園的經營者張國珍先生同時兼任台灣生態教育農園協會和台灣農業經營管理學會的理事長,對推動台灣教育農園起了很大的作用。目前,台一教育農園、清境小瑞士花園和中台禪寺已成為旅行社安排的接待景點之一。
2.鄉村民宿
鄉村民宿充分利用鄉村自然環境、景觀、特色文化、民俗,讓人們深度的感受到獨特的民風、民俗,於優雅寧靜中體驗鄉村生活。優雅的環境、樸素的民風民情,優美的風景和樸實親切的主人,使鄉村民宿成為世界各地自主旅遊者的最愛。在台灣鄉村民宿發展比較好的地區的南投縣清境地區和台北黃金山城金瓜石。自1996年南投縣成立第一家民宿之後,根據數據統計顯示,2003年11月份止南投縣已有200家民宿,而其中清境地區就有80家民宿之多。目前清境地區民宿通過策略聯盟經營的方式,成立清境觀光發展促進會,共同進行行銷活動推廣,在對外事務的利益爭取、地區發展的規範、地區的資源分配與協調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進展,進一步的推動了當地鄉村民宿的健康發展。而台北黃金山城金瓜石則充分利用豐富的人文風情和優美的自然風景,把原先的台灣冶金礦區,從鍊金廠、古煙道、廢礦坑、戰俘遺蹟甚至是天皇寓所進行合理規劃開發,獨特的景觀吸引著無數前來到訪的遊客。該區著名的鄉村民宿雲山水的主人吳乾正身兼民宿發展協會與鄉村之家優質民宿第一屆理事長頭銜,對於民宿的貢獻與推廣不余遺力,他認為經營文化,家庭式的經營使民宿發展更具魅力和吸引力。
3.觀光農園
觀光農園是指具有農業特產之地區,通過規劃建設使其具有觀光休閒與教育價值的農業園區。觀光農園內提供觀光遊客所需的各種服務設施,以便利遊客體驗採收農特產的樂趣並了解農特產生產過程,以增長遊客時間,寓教於樂,滿足遊客休閒娛樂需求的目的。觀光農園最初形成於1980年,苗粟大湖、彰化田尾菜地開始經營的觀光果園、觀光花市。到1998年,觀光農園發展結果為北部區域有55處觀光農園,占全台灣地區的55.56%;中部區域有21處,占21.21%;東部區域有12處,占12.12%;南部區域有11處,占11.11%。目前,觀光農園的類型包括觀光果園、觀光茶園、觀光菜園、觀光花園、觀光瓜園等。各式各樣的觀光農園因開放時間不同分布全年不同季節,讓人們一年四季都可享受觀光、休閒、摘果、賞花的田園之樂。
4.休閒農場
休閒農場是台灣農業類型中最具代表性者,農場原以生產蔬菜、茶或其他農作物為主,且具有生產雜異化的特性,休閒農場具有多種自然資源,如山溪、遠山、水塘、多樣化的景物景觀、特有動物及昆蟲等,因此休閒農業可發展的活動項目較其他類型的休閒農業更具多樣性。常見的休閒農場活動項目包括農園體驗、童玩活動、自然教室、農莊民宿、鄉土民俗活動等。休閒農場是由數個農民或多個農民團體聯合興辦的,規模比觀光農園要大,面積一般在50公頃以上,經營的項目比較多元化。1988年,台灣農委會核定“農漁鄉村發展休閒農業及觀光果園規模計畫”,政府部門開始規劃輔導休閒農業,成立發展休閒農業策劃諮詢小組,確認休閒農業是未來農業發展的重要方向。在台灣對於觀光農園與休閒農場的區別並不是很明顯,觀光農園也可以休閒體驗,休閒農場也可以觀光遊覽,大多數農園、農場都同時兼具觀光遊覽、休閒體驗的功能。如台北陽明山中名陽圃休閒農莊便是一例,農莊以種植海芋(採摘海芋花八朵一百元)為主,狹長的地塊,獨特的入口、精緻的小品景觀都成為遊客立此存照的見證。
5.教育農園
教育農園是利用農場環境和產業資源,將其改造成學校的戶外教室,具備教學和體驗活動之場所、教案和解說員。在教育農園裡各類樹木、瓜果蔬菜均有標牌,有昆蟲如蝴蝶是怎樣變化來的等活生生的教材。遊客在此參與農業、了解農產品生產過程、體驗農村生活,尤其為城市的青少年了解自然、認識社會、了解農業和農村文化,創造了條件。如我們這次到訪的台一教育休閒農場便是比較成功的案例,農場位於南投縣埔里鎮埔霧公路(台14線省道)邊,於一九九一年成立,起初主要是以提供農民各類蔬菜、花卉的種苗培育為主,近年來即致力於推廣地方的產業觀光,開始積極轉型。在場區規劃設定多項深具文化教育和休閒娛樂的設施,如押花生活館、DIY才藝教室、親子戲水區、浪漫花屋、可愛動物區、渡假木屋、景觀花橋、各類植物生態標本區等。這是一處兼具農業休閒和教育的觀光景點。在這裡規劃建設了全亞洲最大的蝴蝶生態館及甲蟲生態館,利用園區內原有的多種蜜源植物來培育各種蝴蝶,利用香菇廢棄物等營造出甲蟲的生態空間,為遊客提供認識昆蟲生態的地方,是一處兼具農業休閒和教育學習的園區。
6.市民農園
市民農園是指經營者利用都市地區及其近郊的農地劃分成若干小塊供市民承租耕種,以自給為目的,同時可讓市民享受農耕樂趣,體驗田園生活。1989年,台北市農會積極規劃推動市民農園,並於1990年輔導北投區設立第一家市民農園,從而為台灣第一家市民農園。至今後台北市市民農園已發展成立16處(表示),合計面積約16.2公頃(2430畝),租用市民農園以10坪為一單位,以四個月為一期,每期600元。1991年,台中市建立市民農園,1994年農委會通過“發展都市農業光碟機計畫”擴大試辦市民農園,到1998年底,台灣已設定58處市民農園,都屬於農耕體驗型市民農園。這些市民農園的設定,以都市近郊、水源充足、環境優美、交通便利、車程在半小時最為理想。與觀光農園相對,市民農園是由城市市民利用平時業餘時間經營的,不以營利為目的。從總體發展情況來看台灣市民農園的規劃建設遠沒有其他園區形態發展好。
7.休閒牧場
休閒牧場是以名、特、優、新的農作物,以較好的設施和高科技含量,進行生產並以此吸引遊人,向人們展示先進的生產技術和多姿多彩的產品。我們考察的初鹿牧場為台灣土地銀行經營的牧場,地處台東縣卑南鄉明峰村內,場區占地約54公頃,為全省坡地集中牧場之最。休閒牧場內寬廣遼闊,乳牛及乳製品是主要的經營目標,以奶牛飼養,品嘗自產牛奶、乳酪、牛肉,並以其秀美的牧場景觀吸引遊人,2004年,僅門票收入一項就達300萬人民幣,效益很是可觀。牧場劃分為露營區、產品販賣部、鳳梨園、茶園、檳榔2園、枇杷園和竹林等區域,是適合露營渡假的好去處。
二、台灣農業旅遊與休閒產業發展的經驗總結
台灣農業旅遊與休閒產業的發展主要以鄉村民宿、休閒農業為主體發展起來,其中休閒農業在農業旅遊與休閒產業中占的比例最大,全島目前共有1102家休閒農業園區,2004年產值達11.25億人民幣,提供180098個就業機會,預計到2008年休閒農業產業產值達17.5億人民幣。通過研討會研討和實地考察,台灣以發展鄉村民宿、休閒農業進而推動全島休閒產業發展的經驗和出現的問題,值得我們借鑑:
1、轉變觀念,開拓思路,加快農業轉型,開發農業功能
台灣在上世紀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農業面臨快速發展工業和商業的競爭,以及國際農產品的衝擊,農產品成本高,價格低,農民收益少,台灣農業發展面臨衰退、萎縮。針對這一挑戰,台灣採取了加快農業轉型,調整農業結構,在發展農業生產的同時,進一步開發農業的生活、生態功能,使農業從第一產業向第三產業延伸,於是就開始發展觀光農業和休閒農業。我國大陸現在正處於農業轉型和調整農業結構的新時期,要學習台灣發展農業的經驗,要轉變觀念,樹立新理念,根據各地的資源。區位和市場條件,因地制宜發展觀光休閒農業,從而改變農業就是第一產業的舊觀念,建立農業與旅遊業結合,第一產業和第三產業相結合的新型現代大農業產業體系。
2、研究與規劃並舉
台灣農業最高農業管理部門——台灣農委會對發展休閒農業極為重視,在農委會下設立休閒農業管理、輔導處和推廣科,各縣市也相應設立休閒農業管理、輔導機構,台灣從上到下形成了觀光休閒農業的管理和輔導體系。政府主要負責制定政策法規,編制和審批規劃,安排資金補助和貸款,支持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提供信息諮詢,制定評價標準,定期檢查和評估,加強與旅遊部門聯繫。我國台灣相關部門機構在做好休閒農業規劃,包括休閒農業的產業發展規劃和農業園區的建設規劃的同時,根據休閒農業產業需求,開展相關課題的研究。2005年台灣休閒農業的研究主題分別為服務人員人格特質、服務態度與服務行為關係研究;經營模式研究;園藝治療活動對於提升休閒農業競爭力的研究;台中縣新社鄉休閒農園規劃建置研究;旅遊商品特色研究;養生農業園區建置模式研究等。
3、加強園區建設的規劃和檢查評證
雖然台灣的休閒農業園區已達1102家,但經過農委會籌建的只有206家。農委會與休閒農業學會合作推動了園區和農業旅遊景點的檢查評證,並頒發認證標誌。台灣休閒農業園區檢查評證分別以核心特色、園區規劃、創意運用、解說與行銷、組織與人力管理、環境與景觀管理、社區參與、觀光資源等八項進行評證。台灣農委會為鼓勵休閒農場提升服務品質,提供人們正確選擇優質的休閒農場,特委託台灣休閒農業學會按照“2005年度台灣休閒農業服務品質提升計畫——休閒農場評鑑、認證與輔導計畫”,進行優良休閒農場之評選及甄選工作,並編印優良休閒農場服務宣傳手冊。評選的對象為經農委會核准設定登記或準予籌設且實際經營之休閒農場。評選內容包括:①農場資源;②農場設施及活動配置圖;③整體經營方向;④服務及體驗活動;⑤餐飲服務;⑥住宿服務。評選項目標準等,共分三個方面、16個項目,標準,打分評選。評選分數70分以上,未滿80分者為“良等”;80分以上,未滿90分者為“優等”;90分以上者為“最優等”。
在我國大陸農業旅遊景點和農業園區空間布局主要為“城市郊區型”“景區邊緣型”,但今兩年來在一些大型城市(尤其是北京)其空間布局呈現出“遍地開花型”,其主要弊端表現在:自發建設多;掛個牌子就採摘;各自為政,缺乏系統管理;發展特點不突出,缺乏巨觀系統的規劃等。在加強園區建設的規劃和檢查評證工作中我們可充分借鑑台灣發展休閒農業中的經驗,使我國大陸農業旅遊景點和農業園區建設步入正軌。
4、大力推行社區經營的理念
台灣休閒農業園區和鄉村遊憩地的發展跳出了以往規模經濟思維,朝向精緻農業政策的延伸轉型。休閒農業園區的“園區”概念,被賦予了具有地方意義的community(社區)的理念,而不在只是一個強調專業生產的屬於工業特質的park(廠區)概念。整合農場、農園、民宿或所有景點,使其由點連成線,再擴大成面,最後以策略聯盟方式構成帶狀休閒農業園區,並適時開展以策略聯盟方式結合的“社區”理念來推動各項工作,這是台灣發展農業旅遊和休閒產業的成功經驗,也是走在世界休閒農業開發建設前列的重要原因。如在10年前廢棄的台灣金瓜石冶金礦區為了發展鄉村民宿和休閒旅遊,聘請規劃設計單位作了詳細的《金瓜石社區產業輔導計畫》,並在以後的運作實施中,定期出版《金瓜石社區報》,開辦礦山講堂等全力打造浪漫渡假社區。這與我國大陸目前很多農業旅遊景點開發建設過多注重硬體設施建設、片面追求產值形成鮮明對比,用經營文化、經營社區的理念來開發建設我們的農業旅遊景點理應成為我們工作的重要部分。
三、台灣農業旅遊與休閒產業發展的啟示
據台灣休閒農業學會調查統計顯示,台灣前往觀光休閒農業區的遊人絕大多數是那些不熟悉農業、農村的城市居民。每到周末或節假日,相當多的城市居民到鄉村、田園去度假,到觀光農業區去體驗。在我國大陸,城市化發展快,城市人口增多,交通擁擠,環境污染,城市人很希望到郊區農村觀光旅遊,這為發展城郊觀光休閒農業提供了市場需求。我們應抓住城市這個目標市場,積極發展現代都市型的農業旅遊和休閒產業。因為開展農業旅遊可以減少農產品中間流通環節,有高附加產值,並可帶動農產品銷售、餐飲住宿、休閒購物、觀光度假及其他旅遊活動(如垂釣、農家樂)的發展而產生乘數效應。這就要求我們:
首先,應大力加強農業旅遊與休閒產業設施的建設與發展,這是立足城郊資源優勢,調整農業、農村產業結構的重要基礎步驟之一。
其次,國家農業部門應重視發展農業旅遊,並成立相應的管理機構,組織、規劃、研究推動大陸農業旅遊的發展,為發展農村這一新型產業提供組織保證。
最後,要加強與旅遊部門的合作,促進農業與旅遊的結合。台灣農委會主要負責休閒農業發展規劃,投資建設工作,而旅遊部門主要負責組織旅行社及遊客前往休閒農場觀光旅遊,以擴大客源市場。所以,農業部門和園區經營者應積極與旅遊部門聯繫,開展旅遊合作,建立農業旅遊網路體系。
四、結語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建設“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目標,全面體現了新形勢下農村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發展的要求。2006年是我國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第一年,與此同時,國家旅遊局確定2006年全國旅遊主題為“2006中國鄉村游”、宣傳口號為“新農村、新旅遊、新體驗、新風尚”。開發建設新農村游、農家游,農業的生態保護、農業的休閒旅遊,對於城鄉統籌發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來說,具有重要意義。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