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型期中國勞動力市場靈活安全性研究

勞動力市場靈活安全性研究的理論基礎 勞動力市場靈活安全性的研究主題 中國勞動力市場的靈活安全性模式

圖書信息

出版社: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 第1版 (2011年3月1日)
叢書名: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勞動經濟學博士論文文庫
平裝: 251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9787563819027
條形碼: 9787563819027
尺寸: 22.8 x 15.8 x 1.8 cm
重量: 299 g

作者簡介

王陽,北京人,畢業於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勞動經濟學院,經濟學博士,現就職於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社會發展研究所,主要從事社會政策與勞動力市場、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勞動關係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在學期間,曾參與《北京地區大學畢業生市場需求調查研究》、《企業經營者激勵約束機制研究》、《北京市勞動人事科學發展狀態評價研究》等北京市重點課題項目,參與編寫中共中央宣傳部、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重點圖書《回顧與展望:中國勞動人事社會保障30年》等,發表學術論文20餘篇。

內容簡介

《轉型期中國勞動力市場靈活安全性研究》內容簡介:在經濟全球化和創新浪潮的推動下,依託改革開放政策,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成績斐然,市場機制正在更多領域發揮積極的作用。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勞動力市場經歷了從發育到轉型的關鍵時期。伴隨世界經濟交融的日益深入及資源流動的無國界化,一直困擾西方國家的“兩難選擇”,即平衡勞動力市場的靈活化與安全性問題,也逐步引起我國勞動政策制定者和研究者的關注和思考。
為探尋破解我國勞動力市場發展難題的適宜路徑,《轉型期中國勞動力市場靈活安全性研究》汲取靈活安全性理論要義,在洞識歐洲國家靈活安全性勞動力市場建設經驗的基礎上,運用系統的辯證思維方法及多元統計回歸、計量經濟學模型等實證研究方法,對轉型期我國勞動力市場的培育歷程、潛在發展趨勢、靈活安全性表現和模式等作一巨觀和微觀視角相結合以及理論和實踐素材相支撐的分析與討論,以評估我國靈活安全性勞動政策對國家經濟發展和勞動力市場效率提升的效果,從而提出有助於我國最佳化當前勞動力市場靈活安全性模式的戰略構想、制度安排和政策選擇。

目錄

1 導論
1.1 問題的提出
1.2 研究的意義
1.3 研究的思想淵源和理論基礎
1.4 研究的設計
2 勞動力市場靈活安全性研究的理論基礎
2.1 勞動力市場靈活安全性的源起
2.2 勞動力市場靈活安全性的概念解構
2.3 勞動力市場靈活安全性的探索視角
2.4 勞動力市場靈活安全性的研究主題
2.5 勞動力市場靈活安全性的分析方法
2.6 小結
3 靈活安全性勞動力市場的制度架構與模式比較
3.1 引言:靈活安全性研究的制度視角
3.2 面向靈活安全性的勞動力市場制度及其功能檢驗
3.3 勞動力市場靈活安全性模式的形成與比較:來自歐洲國家的經驗
3.4 小結
4 中國勞動力市場的轉型與靈活安全性戰略取向
4.1 引言:轉型國家勞動力市場的變遷
4.2 改革開放背景下中國勞動力市場的培育與發展
4.3 中國面向靈活安全性勞動力市場的戰略選擇
4.4 小結
5 轉型期中國勞動力市場的靈活安全性表現
5.1 引言:制度視角的詮釋
5.2 中國勞動力市場靈活化的多元路徑
5.3 中國勞動力市場安全性的綜合提升
5.4 小結
6 中國勞動力市場的靈活安全性模式及其最佳化
6.1 中國勞動力市場的靈活安全性模式
6.2 中國勞動力市場靈活安全性模式的變遷與最佳化
6.3 小結
7 轉型期中國靈活安全性勞動政策的功能檢驗——最低工資制度效果的雙重差分模型估計
7.1 引言:勞動政策功能的評價路徑
7.2 靈活安全性勞動政策功能評價的理論依據
7.3 中國靈活安全性勞動政策功能評價的實踐考量
7.4 中國最低工資制度對勞動力市場的影響
7.5 實證研究的議評
8 研究的總結與展望
8.1 研究的總結
8.2 研究的展望
後記
參考文獻
在學期間發表的學術論文及研究成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