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化水設備網

5 5 5

軟化水設備網

大禹軟化水設備網是水處理行業的專業網站。軟化水設備網集中了,水處理行業中軟化水設備的技術專題,對軟化水設備的技術、軟化水設備的結構、軟化水設備的工藝和軟化水設備的套用等等,進行了專門網站形式的想成為和推廣。

軟化水設備的行業標準

GB/T 18300—2008 代替GB/T18300-2001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
前言
II 1 範圍
1 2 規範性引用檔案
1 3 術語和定義
1 4 分類與型號
3 4.1 分類
3 4.2 型號
3 5 技術要求
4 5.1 設計要求
4 5.2 交換器的使用條件
5 5.3 材質
5 5.4 製造
5 5.5 組裝
5 6 檢驗及試驗方法
5 6.1 材料質量
5 6.2 交換罐檢驗
6 6.3 控制器檢驗
6 6.4 耐壓試驗
6 6.5 交換器性能試驗
6 7 檢驗規則
7 8 標誌、包裝、運輸和貯存
8 8.1 標誌
8 8.2 包裝
9 8.3 運輸和貯存
9 前 言
本標準是根據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2007年的國家標準修訂計畫(項目計畫編號:20063027-T_424),對GB/T18300-2001《自動控制鈉離子交換器技術條件》進行的修訂。
本標準與GB/T18300-2001《自動控制鈉離子交換器技術條件》相比主要變化如下:
—— 按GB/T1.1-2000《標準化工作導則 第1部分:標準的結構和編寫規則》要求進行編寫,增加了目錄章節;
—— 修改和增加了部分規範性引用標準;
—— 補充修改了部分術語和定義。其中自用水率修改為再生自耗水率,並重新作了定義;
—— 修改了型號表示方法;
—— 提高了交換器設計壓力;
—— 修改了表4中的交換器主要性能指標;
—— 修改了部分設計要求;
—— 補充了檢驗和試驗的方法;
—— 提高了無故障動作試驗的切換次數;
—— 增加了耐壓試驗、空氣止回性能、鹽水液位控制性能等檢驗項目;
—— 增加了交換器在現場檢驗和調試的要求。
本標準自實施之日起代替GB/T18300-2001。 本標準由全國鍋爐壓力容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提出並歸口。
本標準負責起草單位:中國鍋爐水處理協會。
本標準所代替標準的歷次版本發布情況為: GB/T18300-2001。

軟化水設備的工藝流程

軟化水設備工作(有時叫做產水、下同)、反洗、吸鹽(再生)、慢沖洗(置換)、快衝洗五個過程。不同軟化水設備的所有工序非常接近,只是由於實際工藝的不同或控制的需要,可能會有一些附加的流程。任何以鈉離子交換為基礎的軟化水設備都是在這五個流程的基礎上發展來的(其中,全自動軟化水設備會增加鹽水重注過程)。
反洗:
工作一段時間後的設備,會在樹脂上部攔截很多由原水帶來的污物,把這些污物除去後,離子交換樹脂才能完全暴露出來,再生的效果才能得到保證。反洗過程就是水從樹脂的底部流入,從頂部流出,這樣可以把頂部攔截下來的污物衝掉。這個過程一般需要5-15分鐘左右。
吸鹽(再生):
即將鹽水注入樹脂罐體的過程,傳統設備是採用鹽泵將鹽水注入,全自動的設備是採用專用的內置噴射器將鹽水吸入(進水要有一定的壓力)。在實際工作過程中,鹽水以較慢的速度流過樹脂的再生效果比單純用鹽水浸泡樹脂的效果好,所以軟化水設備都是採用鹽水慢速流過樹脂的方法再生,這份合格過程一般需要30分鐘左右,實際時間受用鹽量的影響。
軟化水設備慢沖洗(置換):
再用鹽水流過樹脂層以後,用原水以同樣的流速慢慢將樹脂中的鹽全部沖洗乾淨的過程叫慢沖洗,由於這個過程中仍有大量的功能基因團上的鈣鎂離子被鈉離子交換,根據實際經驗,這個過程中是再生的主要過程,所以很多人將這個過程稱做置換。這個過程一般同吸鹽的時間相同,即30分鐘左右。
軟化水設備快衝洗:
為了將殘留的鹽徹底沖洗乾淨,要採用與實際工作接近的流速,用原水對樹脂進行沖洗,這個過程的最後出水應為達標的軟水。一般情況下,快衝洗過程為5-15分鐘。
手動軟化水設備吸鹽操作參照反滲透預處理樹脂再生操作方法,具體如下:
當樹脂吸附一定量的鈣、鎂離子之後,就必須進行再生。時間為每運行48小時左右(原水為市政自來水時),須再生一次。再生過程就是用鹽箱中的工業鹽沖洗樹脂層,把樹脂上的鈣、鎂等硬度離子再置換出來,隨再生廢液排出罐外,樹脂就又恢復了軟化交換能力(軟水器不可用加碘鹽、加鈣鹽作再生劑、定期向鹽箱加鹽確保鹽水飽和濃度),再生時間推薦在晚上最好,設備停機後吸完鹽,放置一晚上,第二天必須按反洗、正洗步驟清洗乾淨後,在啟動主機。
軟化水設備樹脂再生步驟:
打開進鹽閥,其餘閥門關閉,啟動原水泵,把鹽箱中的鹽水全部吸入軟化器內,放置4小時以上。
軟化水設備洗鹽:
樹脂再生後,必須將軟化器內的鹽沖洗乾淨方可使用,按手動閥沖洗方法(包括正沖洗和反衝洗)。
水中的鈣鎂離子的存在是水溫變化時形成水垢的主要原因。目前在國內常用的軟化水設備主要有手動式、國產組合式、國產多閥式、進口多路閥式幾種,其中進口多路閥式軟化水設備是目前市場上的主要產品,這種設備以進口的多路閥及控制器為核心,配用國產的樹脂罐、鹽箱、管道等材料構成全自動軟化水設備。
由於水垢的沉積對人們的生活及生產均有很明顯的影響,所以生產用水和生活用水均對硬度指標有一定的要求,特別是鍋爐用水中若含有硬度鹽類,會在鍋爐受熱面上生成水垢,從而降低鍋爐熱效率、增大燃料消耗,甚至因金屬壁面局部過熱而損傷部件、引起爆炸。因此對於低壓鍋爐要進行水的軟化處理;對於中、高壓鍋爐要進行水的軟化與脫鹽處理。

軟化水設備的種類

目前國內常用的軟化水設備主要有以下幾種:
1.1手動型:
這種方式是傳統的標準方式,主要有順流/無頂壓逆流兩種形式,一般是兩隻碳鋼結構的罐體並聯,根據工藝流程不同,每隻罐體需要配用8-11隻手動閥門(兩隻罐體需要配16-20隻閥門左右),再生時用專用的鹽泵將溶解好的鹽液泵入樹脂罐( 這種設備曾是國內軟化水設備的主要形式)。
這種結構的軟化水設備主要特點是:流程簡單易懂,易於操作,成本低,可以適用於流量很大的需要;但是技術落後,占地大,運行消耗也大,實際操作時強度較大,鹽泵的腐蝕較重及維護成本高。
1.2、國產組合自動型:
由於手動設備的使用過於複雜,在20世紀90年代初期,國內出現了一種以組合式集成閥為核心的新型設備。這種設備的主要核心部件是一隻多通道的集成閥,通過閥體的轉動來改變水流方向。這種設備與傳統的手動設備相比,這種設備與傳統的手動設備相比,設備的占地小了很多,自動化程度高。但是由於控制方式採用時間控制,運行時控制精度較低。受設計思路、加工工藝及材料的限制,目前多數設備採用的平面集成閥容易磨損,一旦磨損後修復的可能性很小。目前國內市場上這種設備的生產廠家很多,產品的實際質量差異較大,很多設備的運行效果不如人意。 現在人們已經接受使用軟化水設備這件事情,在使用的時候可能會根據自己的意願來決定注意使用,但我們在使用的同時卻很少察覺我們的使用方式是否正確,甚至造成不良後果,導致軟化水設備的使用壽命縮短,以及不同程度的損傷。
1.3進口全自動型:
在歐美國家,自20世紀60年代起就開始對離子交換設備進行自動化設計,隨著工業技術的發展,逐漸發展出與國內多通閥不一樣的多路閥和集成閥,主要以多路閥為主,主要材料有工程塑膠和無鉛黃銅兩種。
其核心部件為一隻多通道集成閥,一般採用閥板或活塞控制水流方向,由小型電機帶動凸輪軸(或活塞)來動作。由於國外工業技術水平發展較好,所以這類設備已經發展得相當完善,產品規格從家用的0.2t/h到工業用70t/h左右均有,控制器自動化程度高(最新的已經可以與工業計算機或普通監控計算機通訊)。
1.4分立閥全自動型:
分立閥一般是採用進口的全自動隔膜閥或電磁閥,採用與傳統手動方式相類似的結構,配合專用的全自動控制器(單片機或PLC)來組成軟化水設備。
全自動型設備主要用於流量較大的場合,也可以用於傳統手動設備的改造,可以在不改動原設備管路的情況下將傳統的手動設備改造成自動化設備。從而降低操作勞動強度,降低設備消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