軒轅黃帝鑄鼎原碑銘並序

軒轅黃帝鑄鼎原碑銘並序,系唐代虢州刺史王顏撰文,華州刺史兼御史中丞袁滋籀書。此碑為現今國內發現的專為記述軒轅黃帝事跡的最早碑銘,它較陝西省黃陵縣橋山黃帝陵前的石刻碑銘早700多年,是目前國內研究炎黃二帝歷史的重要史料。

軒轅黃帝鑄鼎原碑銘並序,系唐代虢州刺史王顏撰文,華州刺史兼御史中丞袁滋籀書。該碑碑首部分殘缺,但碑身尚保存完好,碑文字跡多數清晰可辨。虢州刺史泰原王顏撰銘並序。華州刺史兼御史中丞陳郡袁滋籀書。唐貞元十七年歲次辛巳正月九日癸卯。”碑陰亦鐫刻有碑文,內容大致與碑陽類同,為楷書。此碑為現今國內發現的專為記述軒轅黃帝事跡的最早碑銘,它較陝西省黃陵縣橋山黃帝陵前的石刻碑銘早700多年,是目前國內研究炎黃二帝歷史的重要史料。
惟天為大,惟帝堯則之;惟道為大,惟黃帝得之。《南華經》曰:“道神鬼神帝,生天生地。”黃帝守一氣,衍三墳,以治人之性命,乃鑄鼎茲原,鼎成上升。得神帝之道,原有為谷之變,銘紀鑄鼎之神。銘曰:
道(闕一字)神帝,帝在子人。大哉上古,軒轅為君。化人以道,鑄鼎自神。
漢武秦皇,仙冀徒勤。去道日遠,失德及仁。恭惟我唐,元德為鄰。方始昌運,皇天所親,唐興茲原,名常鼎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