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科技與新軍事變革

軍事科技與新軍事變革

《軍事科技與新軍事變革》,作者顧偉,由復旦大學出版社於2007年7月1日出版。本書講站在2l世紀的戰略高度,就不能不用新的視角去審視現代軍事科技的飛速發展,就不能不用新的思維去研究新軍事變革所引發的全新戰爭。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軍事科技與新軍事變革

《軍事科技與新軍事變革》講站在2l世紀的戰略高度,就不能不用新的視角去審視現代軍事科技的飛速發展,就不能不用新的思維去研究新軍事變革所引發的全新戰爭。正如中央軍委主席江澤民同志多次強調的那樣,要打贏現代技術特別是高技術條件下的局部戰爭,不懂得高技術,缺乏高技術知識,是不行的。學習和掌握高科技知識,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非常緊迫的戰略任務。

知識是一種戰爭資源,而且是最重要的戰爭資源。特別在軍事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資訊時代,知識所引發的變革,知識所帶來的巨大驅動力,擴大了人們的視野,徹底改變了人們對軍事世界的認識,大大地推動了軍事技術領域的革命,軍事理論的創新和軍隊結構的轉型。高科技戰爭拉開了序幕,戰爭以嶄新的面貌展現在人們的面前。

作者簡介

顧偉,1974年5月出生,1991年8月入伍,1998年3月畢業於空軍飛彈學院,獲軍事碩士學位。現任南京政治學院上海分院軍事教研室講師。近年來,先後主(參)編著作4部,在《新民周刊》、《E時代》等刊物上發表論文五十多篇,參與的《分布互動式體系結構協定數據單元標準研究》課題獲全軍科技進步三等獎。在伊拉克戰爭期間,以軍事專家身份擔任上海電視台、東方電視台特邀軍事評論員。

目錄

第一章 軍事航天技術及套用

一、軍事航天技術的發展歷程?

二、軍事航天系統構成

三、軍用衛星

四、天軍與太空戰

第二章 軍用數位化技術及套用

一、數位化技術的基本內容?

二、數位化技術在軍事領域的套用

三、數位化部隊

四、數位化士兵

第三章 精確制導技術及其套用

一、精確制導武器的組成及分類

二、精確制導方式

三、彈道飛彈防禦

第四章 電子對抗技術及套用

一、電子對抗的發展與作用

二、雷達電子對抗

三、無線電通訊電子對抗

四、光電對抗

五、未來電子戰裝備技術的發展趨勢

第五章 核技術及其套用

一、核技術與核武器的發展

二、核武器的分類和工作原理

三、核武器的現狀及發展趨勢

四、核裁軍與核軍控

第六章 新概念武器?

一、定向能武

二、動能武器?

三、非致命武器?

四、氣象武器

五、基因武器

六、納米武器

第七章 新軍事變革

一、新軍事變革的稱謂

二、新軍事變革的定義

三、新軍事變革的構成要素

四、軍事變革的主要特徵

五、新軍事變革的主要特徵

六、積極推進中國特色新軍事變革

第八章 美俄新軍事變革

一、誘發和推動美國新軍事變革的動因

二、美國推進軍事變革的整體思路?

三、美國在軍事理論方面的變革

四、美國在軍隊建設方面的變革

五、美軍在武器裝備方面的變革

六、俄羅斯的新軍事變革之路

七、俄羅斯對未來戰爭的認識

八、俄羅斯推進軍事變革的具體措施

第九章 新軍事變革推動下的伊拉克戰爭

一、伊拉克戰爭簡要經過?

二、伊拉克戰爭中美軍的戰略戰術

三、伊拉克戰爭的幾點啟示

後記?

重要參考文獻341?

序言

站在2l世紀的戰略高度,就不能不用新的視角去審視現代軍事科技的飛速發展,就不能不用新的思維去研究新軍事變革所引發的全新戰爭。正如中央軍委主席江澤民同志多次強調的那樣,要打贏現代技術特別是高技術條件下的局部戰爭,不懂得高技術,缺乏高技術知識,是不行的。學習和掌握高科技知識,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非常緊迫的戰略任務。

知識是一種戰爭資源,而且是最重要的戰爭資源。特別在軍事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資訊時代,知識所引發的變革,知識所帶來的巨大驅動力,擴大了人們的視野,徹底改變了人們對軍事世界的認識,大大地推動了軍事技術領域的革命,軍事理論的創新和軍隊結構的轉型。高科技戰爭拉開了序幕,戰爭以嶄新的面貌展現在人們的面前。

全新技術裝備如雨後春筍,“聰明彈藥”、“靈巧武器”、“隱身飛機”、“消聲潛艇”、“機械螞蟻”等功能各異的兵器琳琅滿目,幻想中的神奇武器變成了現實;“知識戰爭”、“信息優勢”、“數位化戰場”、“光電對抗”、“水聲對抗”等新術語層出不窮;“非線式”作戰、“非接觸”作戰、“非對稱”作戰、“網路中心戰”、“效果中心戰”、“行動中心戰”、“全維作戰”、“信息戰”等理論,已經成為制勝理論的新軍;“點穴”、“休克”、“斬首”、“致盲”、“致聾”、“震懾”、“癱瘓”、“群島”、“奔襲”、“蛙跳”等戰法,不斷加入到作戰樣式的行列;“軍隊轉型路線圖”、“目標部隊”、“海上盾牌”、“聯合特遣”、“主宰機動”、“全維保護”、“集中後勤”、“決策優勢”、“跨越一代”、“聰明花費”等成為軍隊結構轉型的全新目標。所有這些變化,都與知識相關聯,都是新軍事變革給人們帶來的收穫。了解、認識現代軍事科技的發展和新軍事變革,掌握必要的相關知識,必定會不斷豐富我們的頭腦,把我們打造成一名適應新時代需要的知識型軍人。

後記

筆者對高技術戰爭性質、規律的思考和新軍事變革的認識與研究,始於1991年海灣戰爭爆發不久。但那時囿於材料太少,一直停留在預研的狀態。後來,隨著人們對海灣戰爭、科索沃戰爭、伊拉克戰爭進而對整個高技術戰爭和新軍事變革研究的深入,各種專門的、全面的、系列的材料與學術成果愈來愈多,才使得對新軍事變革有了相對系統、全面的認識。因此,本書的寫成,首先應感謝有關專家、學者和領導在軍事科技、高技術戰爭與新軍事變革研究方面所做出的巨大努力,為我提供了極其豐富的材料基礎。

同時,《軍事科技與新軍事變革》一書的寫成是一回事,能不能順利地把它呈獻給廣大讀者又是另一回事。在這裡,首先我要感謝復旦大學出版社的領導給了我實現願望的機會,感謝南京政治學院領導和上海分院領導對我的信任。本書在撰寫過程中,得到了南京政治學院上海分院副院長、博士生導師沈國權教授,訓練部部長、博士生導師張克難教授,基礎部主任、博士生導師毛林根教授,上海國防研究所所長方敏教授,南京政治學院上海分院軍事教研室領導、專家和各位同事的指導、支持與幫助,在此一併表示真摯的謝意!

另外需要說明的是,由於所掌握的資料和自身水平有限,書中可能有許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懇請各位讀者指正。

文摘

基於市場競爭,不斷提高產品的性能/價格比是微電子技術發展的動力。縮小特徵尺寸從而提高集成度是提高產品性能/價格比最有效手段之一。只有特徵尺寸縮小了,在同等集成度的條件下,晶片面積才可以做得更小,同等直徑的矽片產出量才可以提高。當然,加入矽片直徑,同樣也可以提高產出量,而集成度的提高不僅可以提高產出量,而且可以使產品的速度、可靠性都得到提高,相應的成本可以降低。

基於上述原因,在新技術的推動下,積體電路自發明以來的40年間,積體電路晶片的集成度每3年提高4倍。這就是由Intel公司創始人之一的Gordon.E.Moore博士1965年總結出來的規律,被稱為摩爾定律。

大生產的矽片直徑以200ram為主,但300mm直徑的矽片已在2000年前後開始出現。2015年左右有可能出現400mm一450mm直徑的矽片。目前的晶片主要採用光蝕刻技術製造,即讓光線透過刻有線路圖的掩膜照射在矽片表面以進行線路蝕刻的技術。當前主要是用紫外光進行光刻操作,隨著紫外光波長的縮短,晶片上的線寬將會繼續大幅度縮小,同樣大小的晶片上可以容納更多的電晶體,從而推動半導體工業繼續前進。但當紫外光波長縮短到小於193nm時(蝕刻線寬0.18mm),傳統的石英透鏡組會吸收光線而不是將其折射或彎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