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行天下:國際車業十大實力品牌發展戰略

經過數年的激烈盤整.全球汽車業已基本形成“6+3”的競爭格局。 汽車業曾是美國20世紀一r業成就的代表。 現代汽車業文明正是從亨利創建福特公司開始的。

圖書信息

出版社: 浙江大學出版社; 第1版 (2004年5月1日)
平裝: 190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0開
ISBN: 7308036316
條形碼: 9787308036313
尺寸: 23.6 x 17.4 x 1.2 cm
重量: 422 g

內容簡介

當汽車成為生活形態的一種表征,汽車業的競爭就從車型層面躍升為品牌層面。針對通用汽車、惠普、萬豪與雀巢等多樣化的公司品牌系統,品牌大師David A.Aaker認為:管理多品牌並非易事,通用汽車有33個汽車品牌名,僅別克就有7個。在一個公司的品牌系統內,缺乏一致性的或者目標交叉式的執行運作,對系統自身是破壞性的。

媒體評論

前言
一、競爭格局
1.動盪不安的全球車市
世紀之交.對汽車業而言,真有點“多災多難”的意味。凡士通輪胎事件,使福特趕超通用汽車(文中簡稱GM)的良好勢頭被一下子“澆滅”;日元、歐元、美元之間比價一直不穩定。導致GM、豐田虧損多多;9·ll事件,給處於低迷不振的全球經濟又壓上一個重擔;幾乎所有的廠家.都前赴後繼地召回數量驚人的有缺陷汽車;伊拉克戰爭又暫時使美國經濟受到巨大的壓力……
這些都還只屬於大環境因素的范同,行業內部也在動盪盤整。雖然GM、福特依然穩坐世界第一、二把交椅,但受經濟減速的影響.銷售業績低迷乏力,市場份額下降:凡十通輪胎問題的負面影響,至今還閒擾著福特;克萊斯勒與戴姆勒·賓士雖是一家,但內部文化衝突較為嚴重.克萊斯勒依然只是北美地區的品牌;而以往盛產“大眾車型”的大眾集團決定進軍豪華車市場。
與此同時.我們也看到,全球汽車市場的力量在不斷凝聚.掀起資產重組、聯合兼併的巨濤。以1998年德同戴姆勒·賓士與美國克萊斯勒合併為起點,美國GM先後參股義大利菲啞特和日本富十重工;美國福特收購瑞典富豪;法國雷諾以商用車公司RVI換取瑞典沃爾沃20%的股份,並與日本口產以交義持股方式結成戰略聯盟。
2.“6+3”的競爭格局
經過數年的激烈盤整.全球汽車業已基本形成“6+3”的競爭格局。
“6”是指GM、福特、戴姆勒·克萊斯勒(文中簡稱為戴克)、豐田、大眾、雷諾·日產(文中簡稱為雷日)。2000年,這6家合計年產銷量占世界總量的83%!“3”是指相對獨立自主的本田、PSA(標緻·雪鐵龍)和寶馬。這9家公司的年產銷量約占世界總量的95%!
小車廠的生存空間不斷在縮小。就“6”家中的集團而言。蒸蒸日上的豐田囊括了豐田、凌志、大發等品牌;規模相對較小的雷日。旗下品牌就容納了雷諾、日產、大夏和三星。由此可見。全球汽車業總的競爭態勢是巨型企業、跨國集團主宰市場,領導發展潮流。這是毋庸置疑的客觀現象,並且將長期存在。在合併背後隱藏的強大意志,就是汽車製造業的規模經濟要求。當然,另類的專業廠家仍能在夾縫中生存下來.例如跑車廠家保時捷。雖然有時也有可能發生“合而又分”的事件.例如寶馬兼併陸虎後轉手給福特。但從全球整體看,絕不會再現汽車業早期“諸侯林立、群雄四起”的“戰國時代”。
全球化也開始淡化國家汽車業概念。在美國,1998年,克萊斯勒與戴姆勒·賓士合併,美國人的“大三”(TheBigTrhree,指GM、福特和克萊斯勒)的說法由此顯得不合時宵;在日本,1998年。還有5個主要的、獨資的日本汽車公司,可如今只剩下豐田和本田。股權的變更也影響了品牌的“國籍”,單純的日本品牌、美國品牌早已不復存在。
3.本地化生產的不斷滲透
汽車業曾是美國20世紀一r業成就的代表。1913年。一批生機勃勃的汽車公司將底特律變為“汽車城”。經過持續發展,汽車業成為美國的支柱產業,“大三”成為美國經濟的領頭羊。
……

目錄

前 言
無所不在的“汽車帝國”:
GM的品牌發展戰略
GM的家族如此龐大,雖然已生產了無數汽車,但所有車型都以各自的品牌行銷,所以在馬路上看不到一輛標有GM品牌的車子。不過,在這個星球上,每5輛車就有1輛是GM製造的;而1 97 1年7月3 1日,美國阿波羅1 5號登月艙在月球表面放下的海盜號“月球車”,正是GM高科技的結晶,它也是迄今月球上惟一的車子。這就是GM——看不見,卻無所不在。它的品牌陣營極為龐大,你喜歡的品牌或許都已盡人GM囊中。
-開創現代汽車業文明:
福特的品牌發展戰略
對美國人來說,福特汽車和它的創始人亨利·福特(Henry Ford)是這個國家的驕傲。1999年,《財富》雜誌評選出20世紀4位最傑出企業家,亨利名列其中(其餘3位是GM前總裁斯隆、IBM前總裁沃森與微軟前總裁蓋茨)。他並不是汽車的發明者,但卻使汽車駛入千家萬戶。
現代汽車業文明正是從亨利創建福特公司開始的。美國前總統尼克森曾這樣讚揚道:“亨利·福特代表了美國工商業的最高成績,每個人都離不開他。"
艱難的三大洲同盟:
戴克的品牌發展戰略
戴克的3位創始人——哥特里普·戴姆勒、卡爾·賓士以及沃爾特.克萊斯勒,原本不可能同時出現在一家公司的歷史手冊中。哥特里普和卡爾幾乎同時研製出了汽車.共同成為汽車的最早發明者,成為世界汽車業的“盤古”,但時至戴姆勒·賓士公司成立,兩位大師還素未謀面n遠在美國的沃爾特開創的克萊斯勒公司,則是美國汽車業的第3根頂樑柱。在克萊斯勒的幫助下,三菱汽車開始稱霸日本,並扶持臨近的現代汽車。1998年,隔著大洋的兩大派系終於走到一起,驕傲地宣布,他們將成為世界上最賺錢的汽車公司。話雖如此,迥然相異的企業文化是三大洲的版圖拼合在一起時首先要填補的壕溝。
三大梯隊構建全球陣線:
豐田的品牌發展戰略
1999年3月,雷諾與日產的資本重組計畫幾經周折後終於發表。豐田的奧田碩會長毫不隱諱地說:“簡直就像倒退了幾十年。”“倒退幾十年”,是指當時日本車廠從國外引進技術、開始量產汽車的時代。譏諷日產與雷諾的結合是“倒退”的奧田,在談及豐田的前途時說:“豐田將走自己的路”。面對20世紀末世界汽車業的兼併重組浪潮,豐田泰然自若,以其特有的堅定步伐繼續前進,並向船舶、航空器、太空飛行器、信息通訊等全新領域進軍。它已經牢牢占據世界汽車產量第三的位置,成為名副其實的“東方不敗”。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