跪跽

跪跽

蹲踞、箕踞及胡坐,固為普通流行之坐法,然文儒之士,每斥以不恭,而常為端正之坐,即跪跽。

基本信息

古文釋義

《釋名》云:“跪,危也,兩膝隱地體危阢[wù]也。”即兩膝著席,上體聳直之坐法。

《說文》云:“拜也,從足危聲。”

《說文》跪之外,有“跽”字,各書皆作“長跪也”。

《索隱》:“跽其紀反,跽者長跪,兩膝枝地。”

跪、跽異同

按跪,《釋名》云:“跪,危也,兩膝隱地體危阢[wù]也。”即兩膝著席,上體聳直之坐法。唯《說文》云:“拜也,從足危聲。”段玉裁疑之,謂“所以為拜也”。究不知誰是? 又《說文》跪之外,有“跽”字,各書皆作“長跪也”。段氏特改為“長跽也”。《史記·范雎列傳》“范雎入秦見秦王”之條:“秦王跽而請曰:‘先生何以幸教寡人?’范雎曰‘唯唯。’有間,秦王復跽而請曰:‘先生何以幸教寡人?’范雎曰:‘唯唯。’若是者三。秦王跽曰:‘先生卒不幸教寡人耶?”’《索隱》:“跽其紀反,跽者長跪,兩膝枝地。”蓋為段氏所本。“跪”與“跽”,同為兩膝著地,或病,立尻聳體,唯“跪”則“首至手”,系拜之形,“跽”蓋不為拜,解為“長跽”,恐即為此。觀范雎與秦王問答之後,“范雎拜,秦王亦拜”,已可知之。“跪”與“跽”之意義,本有區別,然作同義用之,亦復不少。又《禮記·曲禮上》云:“侍坐於先生,先生問焉,終則對。請業則起,請益則起。……坐於君子,君子問更端,則起而對。”觀《孝經》“仲尼居,曾子侍”云云。居,為尊者之坐,即盤足之坐;坐,為卑者之禮,即和坐。卑者侍與前秦王或君子,有所問必起而對,請益亦然。起,為聳身直腰,即跪。與罰前秦王問范雎“跪而請曰”同,非起身之起也。又《詩經》上與跪同義之字,為“啟”字。即《小雅·四牡》“不遑啟處”,同《採薇》“不遑啟居”及同《出車》“不遑啟居”。《毛詩》:“啟,跪也;處,居也。”僅為文字之差,內容實同,再不獨在席上跽坐,即車上亦然。觀《世說新語》卷上之《德行篇》“式王式商容之閭”(註:車上跽曰式),云云,可以知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