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利直義

足利直義

足利直義(德治元年(1306年)- 文和元年/正平7年2月26日(1352年3月12日)),日本鎌倉時代末期至南北朝時代初期的知名武將。他是足利貞氏的第三子,室町幕府開朝初代幕府將軍足利尊氏是他的同胞哥哥。 足利直義在室町幕府的建立中起著重要作用。1326年起,擔任兵部重要官員,室町幕府成立後,除了持有兵權,參加多項爭戰外也擔任幕府政所和注所的主管者等重要職務。相對於足利尊氏的“大將軍”,世人稱直義為“副將軍”,兄弟二人合稱“二御所”。1349年在觀應之亂中失勢出家,次年投奔南朝。1351年在關東被足利尊氏擊敗 ,囚禁於鎌倉。翌年去世。

人物生平

推翻鎌倉到創立室町

德治元年(1306年),足利直義出生。根據《三寶院賢俊僧正日記》的記載推算則為德治2年(1307年)。直義最初接受鎌倉幕府執權北條高時的偏諱“高”字,取名高國。後來改名忠義,又改名直義。元弘3年 / 正慶2年(1333年),後醍醐天皇從流放地隱岐島逃出,舉兵反對鎌倉幕府。足利直義與哥哥足利高氏(即後來的足利尊氏)一起參加了攻打京都六波羅探題的戰鬥。

建武新政期間,直義擔任左馬頭,奉鎌倉府大將軍成良親王前往鎌倉,後來建立鎌倉府。建武2年(1335年)發生中先代之亂,北條高時的兒子北條時行在信濃國舉兵,進攻關東。直義率軍迎戰,敗於武藏國町田村的井出之澤(今東京都町田市本町田)。叛軍進逼鎌倉,足利直義在混亂中將被幽禁的護良親王殺害,逃往三河國矢作(今愛知縣岡崎市)。

同年足利尊氏率軍來援,與直義合兵,從東海道向東奪下了鎌倉。隨後直義和尊氏留在了鎌倉,並自行恩賞有功的武士。這是足利直義的主意。然而後醍醐天皇下令討伐尊氏,並派新田義貞為大將軍前往征討。足利尊氏上表請求赦免並宣布隱居。足利直義等人在駿河國手越河原(今靜岡縣靜岡市駿河區)戰敗。足利尊氏感到了危險,親自出馬,在箱根竹之下之戰中擊破了義貞並進占京都。翌年北畠顯家、楠木正成、新田義貞自陸奧國上洛,直義與尊氏戰敗,在攝津國豐島河原再次戰敗,逃往九州島。途中在備後國得到了光嚴上皇的院宣,並在多多良濱之戰中擊破勤王的菊池武敏軍,得到了西國武士的支持並再次上洛。足利直義從陸路、足利尊氏從水路分兵而進,在湊川之戰(今兵庫縣神戶市)擊敗了新田義貞、楠木正成,再次入據京都。

二頭政治到觀應擾亂

足利尊氏擁立光明天皇,制定建武式目並成立幕府。建武式目的制定多是足利直義的主張。延元3年 / 歷應元年(1338年),足利尊氏被封為征夷大將軍。足利直義則擔任左兵衛督,負責管理政務,時人稱之為“副將軍”,與足利尊氏並稱“兩將軍”。然而正平3年 / 貞和4年(1348年),足利直義和執事高師直發生對立,足利幕府內部分為直義派和反直義派,後來發展為“觀應擾亂”,又稱“觀應之亂”。次年(正平4年/貞和5年(1349年))高師直一派襲擊了足利直義。直義逃往尊氏的邸宅中避難,但高師直率大軍包圍了尊氏的邸宅,請求尊氏令直義退隱。足利直義被迫出家,法號慧源。

正平5年/觀應元年(1350年),足利直義趁足利尊氏討伐中國地方的足利直冬之機,同一些直義派的武將投奔南朝,向足利幕府發出文書表示討伐高師直。但文書中沒有使用南朝的年號,而是使用北朝的觀應年號。

另一方面北朝下達討伐足利直義的命令。足利直義率南朝軍討伐北朝,正平6年 / 觀應2年(1351年)在播磨國光明寺城和攝津國打出濱大敗尊氏。尊氏以流放高師直兄弟為條件與足利直義達成和解,但高師直卻被直義派的上杉能憲殺害了。

剷除了政敵高師直兄弟後,足利直義重新執掌了幕府的政務,並以足利尊氏的嫡子足利義詮為副手。但直義與尊氏有很深的矛盾。足利尊氏決定廢黜北朝朝廷向南朝投降,史稱正平一統。南朝下令尊氏討伐直義。足利直義從京都逃出,經北陸道信濃國逃往鎌倉,糾集當地的反尊氏勢力抵抗。足利尊氏前往討伐,在駿河國薩埵山(今靜岡縣靜岡市清水區)、相模國早川尻(今神奈川縣小田原市)等戰擊破直義,解除了直義的武裝。足利直義被關押在淨妙寺境內的延福寺。翌年2月26日(1352.3.12)足利直義突然死去。官方說法是病死,但《太平記》卻稱他是被毒死的。巧合的是,足利直義死亡的日期正是高師直兄弟一周的忌日。

1358年足利尊氏死前,曾請求後光嚴天皇追敘足利直義從二位的官位。

人物家族

父:足利貞氏

母:上杉清子

兄:足利高義(異母)、足利尊氏(同母)

妻:本光院(澀川真賴之女)

子:足利如意丸

養子:足利直冬

登場作品

安部龍太郎《兄之側臉》((文藝春秋『室町花伝』/文春文庫『バサラ將軍』収錄、1995年))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