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考古

趣味考古

趣味考古是2007-7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一部圖書,作者是葉文憲,定價為26.00元。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趣味考古

《趣味考古(插圖本)》從學生感興趣的點點滴滴實際生活問題出發,分若干專題講述了物質文化史的內容,更以全新的版式風格,並配以精美的插圖呈獻給廣大讀者。文筆生動流暢,讀者可在輕鬆愉悅的閱讀中,獲取有關考古學的眾多知識。

考古學家對考古發掘中發現的任何是龍、似龍、像龍、類龍的東西都十分感興趣,而且這些龍形、蛇形、蜥蜴形、鱷魚形或娃娃魚形的東西年代越早越令他們激動,例如山西陶寺文化陶盤上畫的盤蛇紋,甘肅廟底溝類型文化陶瓶上畫的鯢魚紋,遼寧紅山文化玉雕的團龍與豬龍,河南濮陽仰韶文化墓中用貝殼擺放成的龍形圖案等等,於是不斷有人宣稱發現了“天下第一龍”。

龍的形象在新石器時代並未定型.把它說成某一部落的圖騰是沒有道理的。

聞一多說,龍是由蛇的身體加上獸的四肢、馬的毛、髓的尾、鹿的角、狗的爪,魚的鱗、鮎的須等等組合而成的,龍意味著多個部落融合成為一體,因此是中華民族的象徵。聞先生的推理流傳甚廣,然而卻是臆測虛構。像這樣的圖騰融合在世界上從未有過先倒,而且在中國古代有過這些圖騰的部落也不可確指,由多個部落圖騰融合構成龍的形象的說法純屬子虛烏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