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王國

前437年,晉哀公去世,其子晉幽公繼位,對趙、魏、韓已毫無權威。前403年(周威烈王23年,即晉烈公17年),周王室正式承認韓、趙、魏三家為諸侯,與晉侯並列。趙國疆土主要有當今河北省南部、山西省中部和陝西省東北隅。詳細見《趙國》條。

秦末諸趙

一,武臣,陳縣(今河南淮陽)人。是陳勝將軍,奉命將兵進攻趙國故地,攻下趙七十餘城,二世元年(前209)八月,自立為趙王,建都邯鄲(今邯鄲市)。二年十一月,被部將李良所殺。國亡。
二,李良既殺武臣,張耳、陳餘擊敗李良。秦二世二年(前208)春正月,張耳、陳餘立趙國王族後裔趙歇為趙王。漢元年(前206),項羽徙趙歇為代王,以張耳為常山王,分趙為二。陳餘擊張耳,張耳敗走歸漢,陳餘迎趙歇於代(故治在今河北省蔚縣西南),復稱趙王。漢三年,韓信、張耳擊趙,捉趙歇。該趙國自立至亡,凡三年零九月。

西漢政區

一,常山王張耳為陳餘所擊,敗走歸漢。漢王四年(前203)十一月,劉邦立張耳為趙王,都邯鄲(今邯鄲市)。五年薨,謚景王。子張敖嗣。九年,張敖犯了與貫高一起謀反罪,被降為宣平侯。
二,劉邦第三子劉如意。高帝七年(公元前200年)封代王,九年(前198年),徙為趙王。惠帝元年(公元前194年)十二月,呂后派人將趙王劉如意毒死,改封淮陽王劉友為趙王 。呂后七年(公元前181年)劉友幽死,改封梁王劉恢為趙王。同年六月,劉恢殉情自殺。死後廢其嗣,國除。文帝即位,立幽王子劉遂為趙王。立二十六年,景帝前元三年(前154)時,劉遂參與吳、楚謀反敗,自殺,國除。
三,高后七年(前181年)十二月,進封武信侯呂祿為趙王,都邯鄲(今邯鄲市)。八年(前180年)七月,呂后死,陰謀作亂,被周勃等誅殺。國廢。
四,劉彭祖在景帝前元二年(前155)以皇子的身份受封為廣川王。在位第四年,改封為趙王。傳六世。王莽始建國二年(10)國除為郡。

東漢政區

建武二年(26),劉秀封叔父劉良為廣陽王。五年,徙趙王。傳七世:孝王劉良、節王劉栩、頃王劉商、靖王劉宏、惠王劉乾、懷王劉豫、獻王劉赦 。魏黃初元年(220)降劉赦為崇德侯,趙王國為郡。

三國魏政區

魏明帝太和六年(231年),曹操第二十五子、巨鹿王曹乾改封趙王。青龍二年,私通賓客,為有司所奏,賜乾璽書誡誨之。.景初、正元、景元中,累增邑,並前五千戶。景元二年(261年)八月初三日(9月14日)薨。265年,晉朝建立,趙王國廢除。

西晉政區

鹹寧三年(277年)八月,晉宣帝司馬懿第九子,琅邪王司馬倫改封趙王,都邯鄲.賈后謀害愍懷太子司馬遹,使他失去太子之位。時倫領右軍將軍。有人企圖策動政變廢賈后復立太子,但司馬倫怕太子復立後對付曾是賈后一派的他,他於是泄露此事,使政變失敗,而更力勸賈后儘早謀害太子,以絕眾望。 太子遇害後,倫發動政變,而為太子復仇為名,廢賈后為庶人,幽禁於建始殿更把她運去金墉。倫更矯詔自為使持節、大都督、督中外諸軍事、相國,侍中、王如故,體制一如司馬懿、司馬昭輔魏之故事。 司馬倫矯詔晉惠帝禪位,自稱皇帝,專惠帝為太上皇。改元建始。由於濫封爵位過甚,時人為之諺曰:“貂不足,狗尾續。” 三月,齊王司馬冏起兵反司馬倫,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常山王司馬乂等支持。司馬倫兵敗。初被困於金墉城,後連同四個兒子兼被賜死。趙國也被廢除。

十六國的政權

一,鮮于乞(?—385年),原為丁零部落首領翟真的司馬。385年,鮮于乞殺翟真及翟氏族人,在行唐(今河北行唐縣)自立為趙王。同年,鮮于乞又被丁零部眾所殺。國亡。
二,352年,後趙建義將軍的段勤集結胡、羯部眾一萬餘人據守繹幕(今山東省平原縣),反對冉魏,自稱趙帝(王)。不久,前燕將領慕容霸率軍抵達,段勤隨即投降。359年二月,為前燕所殺。國廢.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