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永祺

中國臉譜網的創始人。

趙永岐,(筆名)永祺,男,漢族,1966年出生在河北省石家莊市井陘縣吳家窯鄉前亭村,自幼酷愛戲曲藝術,1984年高中畢業後來到北京,受叔父趙富生的啟蒙,邊打工邊學習製作京劇泥塑臉譜,兩年後開始專業研究製作京劇臉譜。繪製的臉譜於1987年走向市場,先後在琉璃廠、頤和園、天壇、梨園劇場、長安大戲院、燕莎友誼商城、王府井工藝美術大廈等大型商廈和戲院銷售。作品受到著名臉譜研究、繪畫家劉曾復老師的指導。2003年10月正式被京劇研究家劉曾復先生收為入室弟子。其作品顏色鮮艷、線條流暢、位置準確。創作的變形鍾馗臉譜在1999年8月的宣武區文化藝術節上採用作為海報;2002年2月3日北京日報刊登在工美大廈廟會上為觀眾現場製作繪畫臉譜的圖片和文字介紹;2002年2月10日北京晨報也刊登了作品;2003至2011年《中國京劇》連續多期刊登繪畫的臉譜精品與臉譜論文;
2003年河北省少兒出版社為繪畫的臉譜出版了《京劇臉譜》圖書;2003年12月19日北京晚報整版介紹並刊登作品;2004年1月28日世界日報整版介紹並刊登作品;2004年3月28日國際貿易報整版介紹並刊登作品;2004年2月7日中央七頻道做了十五分鐘的專題片;2004年3月北京電視五頻道城際特快五分鐘專題報導;2004年為中央七頻道製作臉譜製作專題片《京劇工藝臉譜》;22004、2005年中央三頻道十分鐘的專題片;2005年作品在北京工藝美術大展中評為銅獎;2005年被中國文化信息協會、中華兩岸三地專家企業家聯合會、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評為十大設計師;2006年12月出版了中國京劇臉譜名信片;2007年元月五日人民日報海外版整版介紹並刊登其作品;曾多次應邀出國進行文化交流。2007年6月14日中央三頻道35分鐘的專題片《臉對臉》報導;2007年8月赴俄羅斯參加“莫斯科國際民間藝術節”。2007年9月赴俄羅斯參加“伏爾加河之旅”文化交流活動;2008年5月參加敘利亞《大馬士革》中國文化節;2008年8月參加在奧運村運動員中心為奧運運動員、官員表演的活動;2008年9月參加在殘奧村運動員中心為殘奧運動員、官員表演的活動;2008年8月出版清宮戲出人物臉譜名信片;2010年作品獲“中國民間藝術博覽會”銀獎;2011年9月參加中韓文化交流活動;2011年出版京劇臉譜撲克並於2012年再版;2012年出版中國京劇(流派)臉譜圖書;2012年6月參加在馬來西亞會展中心舉辦的世界石油大會,進行臉譜講解和現場教學的活動;2012年出版《中國京劇臉譜》(中國書店出版社)圖書。並多次被邀請到前門中學、京西學校等眾多學校為學生授課講解;多年來在數家報刊雜誌發表臉譜藝術短評和論文,許多作品被一些博物館、飯店賓館、國內外愛好者收藏。於1992年12月25日創辦了國內首家專業生產臉譜的企業《北京興鑫工藝品廠》現為北京興鑫京藝文化中心,並於1996年為生產臉譜注冊了《京蝠》商標;於2003年創辦了國內首家臉譜網站《http://www.lianpu.com.cn》。產品遠銷東南亞、歐美等世界各地區。 現為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河北、北京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朝陽區民間文藝家協會常務理事;北京玩具協會常務理事;中國、北京工藝美術學會會員;中國公共關係協會會員;中國鄉土協會會員;北京戲曲博物館臉譜研究會副秘書長;北京興鑫京藝文化中心總經理。
趙永岐個人簡歷
趙永岐(筆名)永祺,漢族。
1966年出生。自幼酷愛戲曲藝術;
1984年開始京劇臉譜的研究和創作;
1992年12月25日創辦了國內首家專業生產臉譜的企業《北京興鑫工藝品廠》現為北京興鑫京藝文化中心,並於1996年為生產臉譜註冊了《京蝠》商標;
2003年創辦了國內首家臉譜網站《http://www.lianpu.com.cn》;
2003年拜劉曾復先生為師;
2003年出版了《京劇臉譜》圖書;
2003年北京晚報介紹並刊登作品;
2003-2011年中國京劇多次刊登文章和作品;
2004年世界日介紹並刊登作品;
2004年國際貿易報介紹並刊登作品;
2005年為中央七頻道製作臉譜製作專題片《京劇工藝臉譜》;
2004年作品獲“中國民間藝術博覽會”金獎;
2005年作品在北京工藝美術大展中評為銅獎;
2005年被中國文化信息協會、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評為十大設計師;
2006年12月出版了中國京劇臉譜名信片;
2006年作品參加在中華世紀壇舉辦的“第四屆奧林匹克文化節”;
2007年赴俄羅斯參加“莫斯科國際民間藝術節”;
2007年赴俄羅斯參加“伏爾加河之旅”文化交流活動;
2007年人民日報海外版介紹並刊登其作品;
2008年5月參加敘利亞《大馬士革》中國文化節;
2008年8月參加在奧運村運動員中心為奧運運動員、官員表演的活動;
2008年9月參加在殘奧村運動員中心為殘奧運動員、官員表演的活動;
2008年8月出版清宮戲出人物臉譜名信片;
2010年作品獲“中國民間藝術博覽會”銀獎;
2011年9月參加中韓文化交流活動;
2011年出版京劇臉譜撲克並於2012年再版;
2012年出版《中國京劇(流派)臉譜》(中國書店出版社)圖書;
2012年6月參加在馬來西亞會展中心舉辦的世界石油大會,進行臉譜講解和現場教學的活動;
現為
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
北京、河北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
朝陽區民間文藝家協會常務理事;
北京玩具協會常務理事;
中國、北京工藝美術學會會員;
中國公共關係協會會員;
中國鄉土協會會員;
北京收藏家協會會員;
北京戲曲博物館臉譜研究會副秘書長;
北京興鑫京藝文化中心總經理;
中國臉譜網的創始人。
趙永祺和工藝臉譜

趙永祺和工藝臉譜

臉譜是京城民間工藝一絕
明年是農曆的猴年,雖說離春節還有些日子,但活潑可愛的猴兒們便在工藝品市場上撒起歡來,尤為搶眼的是那位猴臉人身火眼金睛的孫悟空。工藝品市場上不同流派的孫悟空彩繪臉譜,成了俏貨。眼下市面上能看到的孫悟空臉譜有9種之多。如李萬春《鬧天宮》的孫悟空,楊小樓《安天會》里的孫悟空,福小田《紅梅山》里的孫悟空和羅猴、李少春《鬧天宮》和《十八羅漢斗悟空》里的孫悟空,錢金福《無底洞》里的孫悟空,郝振基《安天會》里的孫悟空,南派鄭法祥《金刀陣》里的孫悟空等等。這些孫猴兒由於派別不同,在臉譜的勾法上各呈異彩,為即將到來的春節增添了喜慶祥和的氣氛。
臉譜是戲劇演員在臉上彩飾化裝的一種形式,為什麼叫它“譜”呢?因為演員在勾臉的時候,不能隨心所欲,戲曲中的人物臉上該上什麼色,都有一定的套路或者說譜式,這就是臉譜。臉譜主要是“淨角兒”也就是咱們平時所說的花臉。臉譜上不同的色彩能夠顯示出不同的人物性格。紅色表示忠勇,如關公;黑色表示粗直,如張飛、包公;白色表示多謀狡詐,如曹操;藍色表示勇猛驕橫如竇爾墩;綠色表示倔強,如程咬金;此外還有神鬼形象,多勾金銀色,如玉皇大帝是銀臉,二郎神是金臉。孫悟空屬武生臉,色彩上更加豐富一些。作為藝術品,臉譜分為平面和立體兩種。所謂平面就是近年來流行的臉譜畫。立體臉譜是指泥塑或彩繪工藝臉譜。它是京劇舞台臉譜與民間泥塑彩繪相結合的手工藝品。這種彩繪臉譜可以說是京城民間手工藝品的絕活兒。
“花臉桂子”與趙永祺
北京的彩繪臉譜起源於清代末年。究竟是誰把京劇舞台上的臉譜變成了泥塑的彩繪臉譜,人們說法不一。比較流行的說法是“花臉桂子”的發明。話說清光緒二十年(1894年)前後,住在西城有位姓桂的旗人,此人不但能詩善畫,也是一位京劇“票友”。一天,他看到廟會上有用泥捏的泥人,突發奇想,用膠泥做了一個臉型的模子,翻做了一些泥坯、晾乾以後,仿照舞台上的臉譜勾畫上色,這些彩繪臉譜做成之後,朋友們看了都覺得挺有意思。這位姓桂的便把它分別送人,一來二去的,人們都知道他會做臉譜了,於是給他起了個外號叫“花臉桂子”。辛亥革命後,旗人斷了“鐵桿莊稼”。“花臉桂子”為了謀生,便在家做泥塑臉譜到廟會上賣,從此,泥塑臉譜作為民間工藝品開始在京城流行,做臉譜的人也多了起來。繼“花臉桂子”之後,京城先後出現了白如霖、汪稔田、李榮山、趙友三、趙永年、李克明、馬成子、唐景昆、韓啟泰、雙起翔等名家。
泥塑臉譜主要是藝人們在家裡手工製作,然後拿到廟會或經營藝術品的鋪子裡去賣。解放初期泥塑臉譜的幾個老藝人組成了合作小組,以後又成立了北京彩塑廠,後來又劃歸到特藝三廠。到上個世紀90年代初,原來製作臉譜的企業因經營不景氣而停產,加上一些老藝人相繼作古,眼瞅彩繪臉譜這一民間老玩藝兒要斷樁,此時年輕後生趙永祺成立的北京興鑫工藝品廠扛起了彩繪臉譜這面大旗。目前興鑫工藝品廠是國內惟一製作彩繪臉譜的工廠,他們所製作的臉譜品種已達100多,有裝飾臉譜,分為光頭、泥須、絨須3種,有壁掛式的、鏡框式的等等。其產品占北京臉譜市場的85%左右。遠銷歐美、日本、東南亞、澳大利亞。趙永祺也因臉譜在京城小有名氣。
趙永祺立志做臉譜
趙永祺今年38歲,別瞧他歲數不大,玩臉譜卻有20來年了。他之所以能繼承老藝人的臉譜工藝,使京城的這一民間絕活發揚光大,與他個人的艱苦奮鬥和執著有關。1984年,17歲的趙永祺兜里揣著一百塊錢,從老家石家莊進京打工,他在餐館端過盤子,燒過鍋爐,學過裁縫,最後選擇了做臉譜。永祺的姑父在北鋼工作,他當時住在姑姑家。年輕,要強,他覺得不能吃飽了混天黑,該學門手藝。他叔叔趙福生在中國戲劇出版社當編輯,由於工作上的原因,業餘時間喜歡畫臉譜,趙福生的朋友文立德也好這個,倆人經常在一起切磋臉譜的繪畫技法。從小喜歡戲曲的趙永祺被五顏六色的臉譜迷住了。他叔叔趙福生和好友文立德見他喜歡畫,便開始教他一些基本功。當時永祺正在餐館打工,白天干活,晚上畫。苦練兩年以後,他覺得自己做的臉譜能拿得出手了,便托朋友在前門飯店、頤和園、琉璃廠代銷。沒想到他做的玩藝兒挺受歡迎,一時間供不應求了。在這種情況下,他決定辭了餐館的工作,在家裡靜心做臉譜。他叔叔趙福生是過來人,深知彩繪臉譜這一行競爭激烈,而且全都是手工活,做一個臉譜掙不著什麼錢。讓他再考慮一下再做決定。永祺說做臉譜的人在京城沒幾個,而且他們歲數都不小了。臉譜是民間工藝絕活,我應該趁自己年輕把這門民間工藝接過來,不能讓他斷樁。只要我喜歡乾,再苦再累我也不怕。於是他從業餘走上了專業。確實如他叔叔所說,永祺真吃上這碗飯了,才知道其中的艱辛。
“京蝠”牌臉譜打出知名度
製作泥塑臉譜至少需要20道工序。首先要尋找成色質地好的膠泥,然後過淋浸泡,再像揉面似的反覆揉摔,稍微偷點兒懶,將來的坯子就會開裂。同時要做好臉譜的模子,把醒好膠泥在模子裡刻坯,坯乾後要打磨拋光,然後直接在坯子上彩繪,再上漆,扎髯口上盔式。最吃功夫的是彩繪。北京的臉譜藝術講究造型規整,構圖嚴謹,色彩明麗,善於刻畫和突出人物性格,注重畫工,彩繪有“三型七彩”一說。經過這么多複雜的工序把臉譜做成之後,還要自己到旅遊景點和飯店去推銷。當時他剛出道,從農村來北京才幾年,口音還沒變過來,身上還有鄉土氣息,到了大飯店多次遭到人家的白眼。雖然他做的活兒不錯,但人家瞧他二十出頭,身上土了吧唧的,能賣十塊錢,也只給他兩塊錢。憨厚樸實的永祺並不在乎錢多錢少,只要自己的活兒能進大飯店,他就高興得不得了,有時為了能在一家商廈銷自己的產品,他和愛人張金鳳騎著腳踏車,頂著太陽來往奔波幾十公里,那苦真是沒少吃。連做帶銷累得半死,一個月下來才掙幾百塊錢。這時,永祺的一個“發小兒”在北京的一家汽車市場當代理,勸他改行,當時賣出一輛汽車能賺幾千塊錢,而他得做多少臉譜賺這幾千塊錢呀!永祺沒動心。他說既然我愛上臉譜這門藝術,一輩子就吃它了。儘管日子過得窮,但苦中有樂。他的執著令“發小兒”不可思議。
其實,人生之路,事業上能否成功,就在於裉節兒上能否咬牙堅持。堅持下來,也許就是勝利。永祺在最艱難的時候扛住了。經過兩三年的市場磨合,他做的臉譜被許多商廈、飯店的工藝品部所認可,銷得非常好,自然他在資金上也有了喘口氣的時候。1995年,他了解到目前國內沒有一家專門製作彩繪臉譜的生產廠家,而隨著北京旅遊業的發展,臉譜越來越受中外遊客所喜愛,市場前景看好。永祺和愛人張金鳳一合計,拿出全部積蓄,成立了興鑫工藝品廠,同時永祺還將他的臉譜註冊了“京蝠”商標。給臉譜註冊商標,他是全國第一個,目前也是惟一的一個。經過這些年的摸爬滾打,“京蝠”臉譜已打出了知名度。過去是永祺帶著自己的臉譜四處作揖,找人家代銷。現在是一些大商場和各大飯店找他要貨。興鑫工藝品廠已成為國內生產臉譜的最大企業。
戲曲界名家關心臉譜的發展
永祺的彩繪臉譜為北京人掙了臉。當然他的事業能發展到今天,與京城戲曲界和臉譜界名人的支持和相助是分不開的。永祺至今仍保持著質樸無華、厚道實在的本色,他用自己的真誠在京城戲曲界和臉譜行維下了好人緣兒。別瞧他的工藝品廠越做越火,但是這些年,他並沒賺著錢。一是因為彩繪臉譜本身就沒多少利潤;二是他這些年一直堅持質量第一,薄利多銷;三是他把賺的有數的錢都用在了臉譜這一民間工藝的發展上。永祺並不滿足自己現有的業績。他認為中國的戲曲博大精深,如果只會勾勒臉譜,不足以把中國傳統的臉譜藝術發揚光大,加上戲曲界和臉譜界的前輩年事已高,自己應該及時把他們手裡的好玩藝兒搶救和傳承下來。這幾年,他四處淘換有關臉譜藝術的資料和書籍,僅今年在這方面就花了幾萬塊錢。1997年,他認識了臉譜名家田有亮,田先生對永祺的彩繪臉譜非常關心,幫他引薦了劉曾復、趙夢林、顏少奎、傅學斌、盛華等名家。不久前,他經臉譜收藏家孔宇的介紹,正式拜臉譜大師91歲的劉曾復為師。劉先生不但對中國戲曲有研究,而且從事臉譜繪畫藝術幾十年,在戲曲界享有盛譽。趙永祺能拜劉老為師,對他的臉譜藝術來講無疑是莫大的提高。歷來的工藝臉譜是從戲曲的流派臉譜發展起來的,為了探尋流派臉譜藝術,永祺多方求教,這幾年,得到了譚元壽、梅葆玖、張學津、袁世海、吳素秋、楊赤等名家的指教。今年,永祺又將自己繪的一百多個臉譜收入新出版的《京劇臉譜掌中寶》一書。

文:劉一達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