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南星(1550~1627)

趙南星(1550~1627)

"萬曆二年(1574)進士,任汝寧推官,歷戶部主事、吏部考功、文選員外郎。 天啟三年(1623)

趙南星(1550~1627)

正文

明代散曲作家。字夢白,號儕鶴,別號清都散客。高邑(今河北元氏)人。萬曆二年(1574)進士,任汝寧推官,歷戶部主事、吏部考功、文選員外郎。上書陳說天下四大害,觸犯時忌,乞歸。萬曆中,起為考功郎中,主持京師地區的宦員審察,他罷黜貪官污吏,遭到訐謗,被嚴旨削職。光宗立,起為太常少卿,遷左都御史,“慨然以整齊天下為任”。天啟三年(1623),任吏部尚書,被宦官魏忠賢排斥,削籍戍代州至卒。趙南星為明末東林黨重要人物,世以趙南星鄒元標顧憲成比擬為漢末的“三君”,時稱“東林三君”。
趙南星散曲雖有拜佛求仙、賞花觀景、風情調笑等閒居無聊之作,但更值得重視的有兩點:一是趙南星一生嫉惡如仇,扶正抑邪,以致宦海浮沉,艱辛備嘗,對於晚明吏治敗壞、官場黑暗,他瞭若指掌。《芳茹園樂府》中大部分作品又都寫於罷官居家的30年間,所以多磊落不平之氣,如套曲〔點絳唇〕《慰張鞏昌罷官》、〔點絳唇〕《壽家君六十五》等,表達了他對“傷了時務,損了人民”的現實的憂慮;二是以俗曲形式寫的男女戀歌,爽朗熱烈,樸直清新,如〔鎖南枝〕、〔折桂令〕、〔喜連聲〕、〔玉抱肚〕等,都表現了他豪辣頑艷的藝術風格。正如尤侗所說:“高邑趙儕鶴冢宰,一代正人也。予於梁宗伯處見其所填歌,乃雜取村謠里諺,耍弄打諢,以泄其骯髒不平之氣。”(《百末詞餘跋》)
曲作《芳茹園樂府》1卷,有明刊本、飲虹簃刻本。所著尚有《趙忠毅公集》、《味檗齋文集》、《史韻》、《學庸正說》等。

趙南星(1550~1627)趙南星(1550~1627)

配圖

相關連線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