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一曼烈士養傷室舊址

位於哈爾濱市南崗區一曼街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住院處院內。是一座20世紀20年代的俄式二層樓房。原是俄國妓女療養院的病房,1913年9月和1926年4月先後歸屬哈爾濱市董事會第一醫院和哈爾濱市臨時委員會公立醫院。1934年該院由日本人控制,改稱哈爾濱市立醫院。1935年11月15日,趙一曼烈士在鐵北區率領農民自衛隊開展游擊戰爭時受傷被俘,12月13日被送到該址養傷。 趙一曼 (1905—1936),曾用名李坤泰,李一超,四川省宜賓縣人。“五四”時期接受進步思想,走上革命的道路。1923年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6年夏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11月,入武漢中央軍事政治學校學習。1927年9月,去蘇聯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次年回國,在宜昌、南昌和上海等地秘密開展黨的工作。 “九一八”事變後,被派往東北地區發動抗日鬥爭,先後任滿洲總工會秘書、組織部長、中共濱江省珠河縣中心縣委特派員、鐵北區委書記、抗聯三軍二團政委等職,領導工人進行罷工運動,組織並領導青年農民反日游擊隊和抗日聯軍與敵人進行鬥爭。 1935年11月,趙一曼同日本侵略軍作戰中,左大腿受傷後被俘。敵人把趙一曼作為抗聯的重要人物關進哈爾濱市偽警察廳拘留所(現東北烈士紀念館地下室),用汽油灌、皮鞭抽、烙鐵燙、鐵條扎等種種酷刑折磨趙一曼,趙一曼始終堅貞不屈,毫不動搖。此時她的傷口潰爛化膿,生命垂危。敵人為了從她口中得到我黨地下組織和抗聯部隊的情況,於1935年12月13日把趙一曼送到市立醫院進行監視治療。在愛國醫生張柏岩的精心治療下,趙一曼的傷勢逐漸好轉。敵人又多次把她帶走審問,回來時遍體鱗傷,氣息奄奄。 趙一曼寧死不屈的崇高品質,深深教育了所有醫護人員。17歲的護士韓勇義就是其中的一個,她意志堅強且富有同情心。趙一曼在了解了她的身世和心情後,對她進行宣傳教育,使她逐漸萌發了愛國主義思想。看守趙一曼的警察董憲勛,是一個老實正派、有良知和民族感情的人。趙一曼主動和他說話表示親近,很快就掌握了他的經歷和思想,並加緊對他進行教育,激發他的愛國心,給他講述東北抗聯可歌可泣的鬥爭生活,最後把他爭取過來。韓勇義和董憲勛非常敬重趙一曼,決心幫助她逃出敵人的魔掌。經過周密的研究和準備,1936年6月28日夜裡,韓勇義和董憲勛把趙一曼背出醫院後門,坐上雇來的小汽車,開到文廟附近,換上事先等在那裡的小轎子,第二天早晨來到阿城市境內的金家窩棚董憲勛的叔叔董元策家裡。在董元策的幫助下,當天夜裡又坐上馬車,奔向抗日游擊區。但不幸被追捕的敵人趕上,趙一曼又落入敵人魔掌。 1936年8月2日,趙一曼在珠河縣小北門外英勇就義。在被押往珠河縣的火車上,趙一曼給心愛的兒子留下了感情熾熱的遺書:“寧兒!母親對於你沒有能盡到教育的責任,實在是遺憾的事情。母親因為堅決地做了反滿抗日的鬥爭,今天已到了犧牲的前夕了。母親和你在生前是永久沒有再見的機會了。希望你,寧兒啊!趕快成人,來安慰你地下的母親!我最親愛的孩子啊!母親不用千言萬語來教育你,就用實際行動來教育你。在你長大成人之後,希望不要忘記你的母親是為國而犧牲的!一九三六年八月二日,你的母親趙一曼於車中”。 舊址原為哈爾濱市立醫院第六病房,原為帶地下室的磚混結構的平房,占地面積280平方米。1982年擴建為二層樓房。一層設有收發室,兩側有四個房間,趙一曼烈士就是在一層左側第三個房間被監視治療。二層擴建後為醫大一院住院處製劑室。2003年,在保持原格局不變的情況下,該舊址進行了維修。一層收發室和過道被打通,作為趙一曼烈士的紀念場所,牆上布滿了趙一曼烈士生平事跡和照片。地面和牆裙用天然大理石鋪就,天棚為豪華吊頂且鑲嵌一排排桶燈。 趙一曼的英名和她的民族氣節,永遠活在人民心中。為永久紀念這位抗日英雄,哈爾濱市人民政府把趙一曼養傷時的舊址,設立為哈爾濱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該舊址已成為趙一曼烈士對敵鬥爭的歷史見證,也是緬懷趙一曼烈士和對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的重要場所,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和文化價值。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