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西方思想

超越西方思想

超越西方思想,作者:劉立群1954年5月生於北京。1981年9月北京大學西語系碩上研究生畢業。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超越西方思想-哲學研究核心領域新探》的重點和目標是探討使哲學科學化也即使理論科學成為真正的、名副其實的理論科學,而剖析西方的各種哲學流派及理論觀點則處於從屬的、附帶的地位,因為《超越西方思想-哲學研究核心領域新探》的任務不是全面和系統地研究西方哲學史或思想史。不過,《超越西方思想-哲學研究核心領域新探》的觀點出發,可以對西方和中國的哲學史和思想史研究得出新的啟發。

作者簡介

劉立群,1954年5月生於北京。1981年9月北京大學西語系碩上研究生畢業。1981年12月-1993年3月在人民出版社任編輯、副編審,1993年4月-2008年6月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任研究員兼研究生院教授,2008年7月起為北京外國語大學德語系教授。曾四度公派赴德國研修,共兩年七個月時間。現任中國歐洲學會德國研究分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編著〈列國志·冰島》;合著《中西文化交流先驅》,歷年〈歐洲發展報告》“社會形勢”等;合譯《國際社會學家辭典》、《德意志皇帝列傳》、《歐洲一體化與歐盟治理》等;撰有論文“‘本體論’譯名辨”、“‘語言學’應改稱‘語言文字學’”一等。

目錄

哲學需要“認真”的態度(代序)葉秀山

前言

第一章緒論

第一節問題與知識的分類

第二節哲學研究的重要意義

第三節哲學研究的科學化

第四節關於兩方哲學陷於偏激的問題

第二章存在論

第一節“ontology”應譯為“存在論”

第二節存在論是基本層次論

第三節新的存在論——四元存在論

第四節三類語詞與三類詞義

第五節“個別-一般”二元論與“名一實”二元論

第六節想像力世界與“虛構事物”的存在問題

第七節存在論不是自然觀

第三章符號論

第一節關於“符號”和“符號學”

第二節語言符號系統與命名

第三節區別原則與省力原則

第四節關於“摹狀詞組”理論

第五節符號世界的分層與“悖論”之不悖

第六節一詞多義與科學術語的單義化

第七節“概念論”失誤辨析

第四章認識論

第一節從“認識”與“認知”之爭看認識論與認知科學的區分

第二節感知主客體與認識主客體

第三節個別事物、普遍事物與規律

第四節關於“反映論”的缺陷

第五節“law”一詞多義與規律和定律的區分

第六節兩種因果關係與兩種不可知論

第七節“思維規律”應是“思維定律”以及兩種邏輯推理

第八節感知結果與認識結果的可靠性和真假、對錯之分

第九節物質、制度、精神三類文化及其相互關係

第十節認識客體的分類——五類規律

第五章小結:存在論、符號論和認識論之間的關係

主要參考文獻

附錄哲學創新的出路在哪裡?

後記

增訂版後記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