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常期

超常期

supernormal phase 給神經以單一刺激使之興奮時,有一短時間的不應期,此後出現的一過性的興奮性超過正常值的時期稱為超常期。哺乳類的A纖維在刺激後10—20毫秒之間出現,然後轉為低常期(subnormal phase)。超常期與動作電位的負後電位所需時間大體一致。

心臟興奮性

心室肌動作電位期間興奮性的變化心室肌動作電位期間興奮性的變化

心肌細胞具有對刺激產生反應的能力,即具有興奮性(excitability)。與神經或骨骼肌一樣,心肌細胞每產生一次擴布性興奮之後,興奮性總要經歷有效不應期(ERP)、相對不應期(RRP)和超常期(SNP),然後才恢復到正常這樣一段周期性變化(圖4-2)。

在有效不應期,心肌細胞表現為短暫的興奮性缺失或極度下降。心肌細胞的有效不應期包括絕對不應期和局部反應期。在絕對不應期,如果心肌細胞再接受第二個刺激,則不論刺激有多強,肌膜都不會發生去極化;在局部反應期,如果給予足夠強的刺激,肌膜則可產生局部反應,發生部分去極化,但並不引起動作電位;在有效不應期之後,如果給心肌細胞施加大於正常閾強度的刺激,才可使心肌產生動作電位,這一時期稱為相對不應期;在相對不應期之後,給心肌小於正常閾強度的刺激,也可使其產生動作電位,這一時期稱為超長期;超長期之後,膜電位及興奮性已恢復正常。

圖4-2心室肌動作電位期間興奮性的變化及其與機械收縮的關係

心肌細胞興奮性變化的特點是有效不應期特別長,正是這種特點使心臟不會產生強直收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