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馬壠水庫

信豐縣走馬壠水庫位於信豐縣油山鎮興隆村及老屋下村境內,建於1958年,庫容1500多萬立方米,屬贛江水系桃江一級支流西河水上,距信豐縣城30公里,是贛州地區興建的第一座中型水庫。水庫橫距桃江支流西河上游,發源於油山鎮油山村豬牯坪。長年不斷的深山溪水,經上下坪、槽里、黃坑口順流而下,至老屋下村流入水庫。

水庫概述

信豐走馬壠水庫 信豐走馬壠水庫

經過全縣人民6個月的艱苦奮戰,走馬壠水庫終於在1958年3月建成,並獲得了“全國水利工程灌溉先進單位”的稱號。如今我們站在氣勢宏大的走馬壠壩首,似乎還能感受到當年建設者的豪情萬丈和建設工地的熱火朝天。自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走馬壠水庫開始由單一的水利工程逐漸向旅遊觀光、生態農業開發等轉變。

風景區

庫內大小島嶼20多座,庫岸曲折多變。放眼望去,水面波光粼粼,浩渺一片。庫岸嶺秀峰奇,林木蔥鬱,形成山水共一色的湖光山色。

水庫周圍群山連綿,植被蔥蘢,迂迴宛轉20多公里的水面,卻恰似鑲嵌在群山之中的一條白色的綢緞。水庫中島嶼之奇特、景色之優美、水面之寬闊而成為一處風光綺麗、生態怡人的景致。

依山傍水建在走馬壠水庫10多個半島上有一處立體生態臍橙園。整個生態示範圈借走馬壠水域小氣候,實施“豬、沼、果、漁”工程,使果園走向生態發展之路。自2001年以來,這裡開始有鳥類棲息,到目前已有近萬隻鳥類在這裡繁衍生息,成為遠近聞名的“鳥的天堂”。

傳說

相傳張天師修成正果,乘興遊覽南方名山大川。一天,他來到油山,只見滿目青山,潺潺溪水,人們載筏漂流,美不勝收。於是,他沿著油山主峰各條山川仔細察看,看見九條山脈,氣勢磅礴,猶如九龍下海,匯聚莊田村。然而往南一看,一片荒涼,無深潭大水供龍棲息。九龍下到此地,無水難活。張天師不由搖頭興嘆,天工造物,不能俱全,於是定名為走馬壠。臨行時,他告訴這裡的人,天不作美,地理可補,要在走馬壠築壩攔水,九龍有水,才能騰雲駕霧,降福於此。滄海桑田,人間巨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