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藝術:中外舞蹈鑑賞語言

一、藏族舞蹈 一、壯族舞蹈 二、瑤族舞蹈

圖書信息

出版社: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第1版 (2008年9月1日)
叢書名: 走進藝術
平裝: 229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7563370099, 9787563370092
條形碼: 9787563370092
尺寸: 25 x 20 x 1.2 cm
重量: 540 g

作者簡介

黃小明,教授,碩士生導師。任廣西師範大學音樂學院院長,廣西師範大學民族音樂舞蹈研究所所長,中國舞蹈家協會會員,廣西學校體衛藝學會副會長,廣西學校藝術分會會長。
在國家級藝術專業核心期刊上發表研究論文數十篇。主持國家社科學基金藝術類項目《廣西特有民族民間舞蹈現狀田野調查及研究》、國家社科基金“十一五”教育規劃項目《中國少數民族審美教育教材研究》子課題等,廣西教育廳科研項目《廣西特有民族舞蹈原生態動作元素提煉及文化研究》、廣西“人文強桂”專項研究項目《廣西少數民族民間樂舞文化研究》等。創作舞蹈《扁扁·擔擔》等十餘部作品在省級以上舞蹈比賽中獲一、二等獎。
楊力,1951年生。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文學碩士。原國家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副司長,現為中央美術學院黨委書記,校務委員會主任,中央美術學院美術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藝術教育委員會常務委員,教育部九年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修訂召集人,教育部高等學校美術教育專業課程改革領導小組組長。
組織撰寫實施《全國學校藝術教育總體規劃》(1989-2000),主編國家哲學社會科學“九五”規劃重點課題《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史·學校藝術教育史》,承擔教育部“十五”規劃重點課題《中外高等美術教育比較研究》。主要譯著有《西方古代美學史》(合譯)、《體驗音樂》等。曾在《中國音樂教育》、《美術研究》等核心刊物上發表多篇論文。

內容簡介

《走進藝術:中外舞蹈鑑賞語言》是一本有關舞蹈的教程。舞蹈堪稱“藝術之母”,中國五千年的發展史、文明史、藝術史上都留下了舞蹈的痕跡。在人類還不能“喊、叫、說、寫”的時候,就有了動作。舞蹈是人與生俱來的本能。舞蹈與人類的生命、繁衍息息相關;舞蹈與人類的生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舞蹈就在我們身邊,舞蹈就是我們自己。希茨·約翰斯通說:“舞蹈是時、空、力三位一體的生命經驗的體現,是一個永恆的過程。”他為舞蹈作了一個最精練、最概括的詮釋。

目錄

引言
第一講 靈動的語言——舞蹈的特徵與要素
一、什麼是舞蹈
二、舞蹈構成的三要素
三、舞蹈的審美特徵
四、舞蹈的特殊功能
第二講 流彩的旋律——舞蹈的分類與欣賞
一、舞蹈表演形式
二、舞蹈種類
三、舞蹈欣賞
第三講 探索的里程——中國新舞蹈代表人物
一、中國新舞蹈開山鼻祖吳曉邦
二、中國新舞蹈的先驅戴愛蓮
三、舞蹈理論家、舞蹈表演家賈作光
第四講 肉體的叛逆——中國舞蹈代表人物
一、古典芭蕾之父馬里於斯·彼季帕
二、現代舞之母伊莎多拉·鄧肯
三、傑出的美國舞蹈家瑪莎·格萊姆
四、美國現代舞大師默斯·坎寧漢
第五講 禮樂的興衰——古代舞
一、第一個高峰期:周代
二、第二個高峰期:漢代
三、第三個高峰期:唐代
第六講 肢體的重生——古典舞
一、中國古典舞的發展過程
二、中國古典舞的藝術特點和風格特徵
第七講 散落的花瓣——民族民間舞(漢族)
一、熱烈歡快的東北秧歌
二、優美輕盈的雲南花燈
三、俏麗多姿的安徽花鼓燈
四、剛勁有力的鼓子秧歌
五、歌舞交融的膠州秧歌
第八講 聖潔的白裙——芭蕾舞(外國)
一、早期芭蕾(1500—1832)
二、浪漫芭蕾(1832—1869)
三、古典芭蕾(1869—1898)
四、現代芭蕾(1909—1977)
五、當代芭蕾(1977—)
第九講 天鵝的夢想——芭蕾舞(中國)
一、中國芭蕾舞
二、芭蕾舞的藝術特點和風格特徵
第十講 瘋狂的秩序——現代舞(外國)
一、美國部分
二、德國部分
第十一講 心靈的萌動——現代舞(中國)
一、中國現代舞的發展過程
二、現代舞的藝術特點、風格特徵
第十二講 獨特的聲音——當代舞
一、中國當代舞的產生
二、中國當代舞的藝術特徵
第十三講 泥土的色調——西部少數民族舞蹈(一)
一、藏族舞蹈
二、蒙古族舞蹈
三、維吾爾族舞蹈
四、傣族舞蹈
五、彝族舞蹈
第十四講 泥土的色調——西部少數民族舞蹈(二)
一、壯族舞蹈
二、瑤族舞蹈
三、苗族舞蹈
四、侗族舞蹈
五、京族舞蹈
第十五講 絢麗的節奏——國際標準舞與流行舞蹈
一、國際標準舞產生的背景
二、國際標準舞的風格特徵
三、流行舞蹈
附錄一 中國舞蹈大事記
附錄二 舞蹈基礎知識
附錄三 主要參考書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