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莫言

走近莫言

《走近莫言》是作家峪叢在與莫言幾十年的交往中,跟著感覺走,跟著作品讀留存下的“印象故事”。莫言先生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諸家媒體要求採訪峪叢先生,卻被堅辭,只言不吐。峪叢先生只是埋頭快寫快書,一氣呵成32篇文章後才說了一句話:莫言?想走近他,讀他的作品去吧。於是有了《走近莫言》。 但作者的故事依然有“戲”。精彩、絕妙、野趣、天然。其中有莫言的故事,亦有作者自己的故事。吃煤塊啃冰凌在家建個澡堂子,驢屁眼裡塞炮仗,不平則鳴幽默歡樂然後又淚水漣漣。用良心寫作,八天對說家鄉事,寄語莫言,再寄語莫言,三寄語莫言……其言如灼熱之血,其情如旺火燒天。 莫言自己也說(在峪叢先生《軍歌·鄉情》《心泉》兩書序言和讀後感想中說):峪叢的故事“令人噴飯”,語言更是“調皮撒野”的,他作品給人的印象是“鮮活”,“宛如一群在叢林中喧鬧的野雞,活像一群在池塘中跳嚷的青蛙……”但這“兄”也有弱點的,看著老實,悶悶,打開話匣,信馬由韁,拿起筆來更是“滔滔不絕如決堤之水”,應注意收束。 是褒是貶?是對是錯?讀者小妨讀讀這32篇短文——關於莫言的故事、短篇,助你走近莫言的“獨家新聞”。

內容簡介

《走近莫言》是作家峪叢在與莫言幾十年的交往中,跟著感覺走,跟著作品讀留存下的“印象故事”。《走近莫言》共32篇文章,這些文章精彩、絕妙、野趣、天然。其中有莫言的故事,亦有作者自己的故事。吃煤塊啃冰凌在家建個澡堂子,驢屁眼裡塞炮仗,不平則鳴幽默歡樂然後又淚水漣漣。用良心寫作,八天對說家鄉事,寄語莫言,再寄語莫言,三寄語莫言……

作者簡介

峪叢(本名焦憲臣),1955年4月生於山東、河南兩省交界處一農民家庭。當過兵,從過政,現做媒體工作。1979年開始業餘寫作,在軍內外報刊發表小說、散文、詩歌百餘萬字,1985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1996年、2003年分別由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十年兵涯》《鄉情、軍歌》兩書,2011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長篇小說《心泉》。作品追求質樸、幽默、空靈。敏銳觀察,睿智思考,從平凡中揭示社會實相與人生苦澀。相信莫言關於創作“天馬行空”“狂氣雄風”之說,個性是必須有點鮮明的“邪勁兒”。業餘外還有一活兒:懂收藏,識字畫古玩,立志“十年和衣眠”出十本書,作家之外,當博物學家。

媒體推薦

記錄了一個中年人幾十年來也可以說是大半生的軌跡。看起來漫無邊際,實際上有跡可循。
讀者可以跟著作者語言的洪流順流而下,其間可以享受跌宕起伏之快感,也可以從作者的經歷和經驗中獲得知識以及感悟。——莫言
人生若溪,坎坷為歌!
峪叢文章如是說。
——白樺
峪叢的文章,寫的隨性又隨意。唯有此,才能見出真性情。有真性情的文章,就是值得讀的文章。
——劉震雲

圖書目錄

一初識
二題贈的書
三推薦《透明的紅蘿蔔》
四管謨業莫言
五兩本《會唱歌的牆》
六吃冰凌啃樹皮在家建個澡堂子
七大才手筆《紅高梁》
八《歡樂》《紅蝗》
九不同反應屬正常
十學習莫言寫作
十一用良心寫作
十二關於飢餓孤獨
十三與兄也說我家事
十四忘不掉道不盡的吃事
十五苦難不必炫耀和渲染
十六與兄對講的吃事
十七野鴨子與天鵝
十八不平則嗚
十九幽默與歡樂
二十歡樂樂章
二十一樸素的理論
二十二小說,一團火一股水而已
二十三苦盡甘來好福氣
二十四親近長江
二十五磨山瞎轉悠,說字言詩道畫
二十六拜會畫家周韶華
二十七寶通寺素菜話收藏
二十八黃鶴、歸元,夜景江灘更迷人
二十九寄語莫言
三十赴高密,老家大欄平安莊
三十一再寄語奠言
三十二三寄語莫言

文摘

著作權頁:

不同反應屬正常
我說過的,多少次在諸多場合和文章中說過的:我這人有時有點迷糊。小時候,爺爺就叫我為小暈蛋。經常忘記回家吃飯,都是爺爺提著小名滿街喊才回。大了參加工作,也有人給我起外號曰迷糊。迷糊什麼呢?有時我想,那就是只關心自己眼前的一點事,鼻尖頭的一點事,身前身後關己的一點事。其他事概不關心,或曰基本不關心。
這樣,只要關心了的,因其少,因其稀,因其不複雜,也能顯出特別的執著來。
如:因為喜歡莫言的作品,就到處說莫言較多,也不分什麼場合,也不計較什麼對象、人群。這樣,沾了一些光,自然也碰了一些壁。
我曾對幾個我原以為有文化底蘊、屬文行中人,且也見他們做一點學問的人說起莫言和莫言的書,但情景不妙:他們非但說不知道、不讀,而且竟還露出明顯的不屑、不忿。我好納悶,我是好心好肺的呀,看他們那學問做的,都糨糊一團都死板一塊了,都未老先衰了,都不老裝老了。這些個朋友,我自然是不好說出名字來的。
但後來我知道了,還是莫言告訴我的。
莫言說:“峪叢兄,咱們的東西只配農村人看,城裡人一錢不值!”我想想,也是。可我上述說到的幾位“老師”“朋友”,他們開始也不是城裡人呀,也是後來才混到城裡來的呀。噢,繼而我又想明白了:他們進了城,有了工作,做了點學問,換叫了半真不假的文憑和職稱,有了豐衣足食的生活,他們就不承認自己是鄉下人了,從身份范兒上把自己當城裡人了,不願再與鄉下人為伍了。
唉,也好,你就以城裡人舒舒服服高高貴貴自居吧,咱誰也別擋誰的道。可也舒服不多少高貴不到哪裡去吧,看那臉苦的,滿門子心思。
唉,我再唉一聲,你們信不信,就是現在莫言獲了這諾貝爾獎,這些老少先生們也依然會說:嘁,淨拿中國的醜陋和陰暗面給人看——漢奸罷了,賣國罷了。信不信,他們還會搖頭,不忿帶搖頭。
可是,我遇到的另一些人呢?
我曾到過美國、法國、西班牙等國,還是為了那個三十餘年前的夢想——諾貝爾文學獎。為朋友的夢想,為莫言的諾貝爾文學獎,我向他們宣傳莫言,同時聽取這些異國朋友的看法。接觸到的,凡讀過莫言書的讀者,聽說我認識莫言,其驚訝的程度好像我這個外國人當了他們國家的總統。他們大呼小叫,他們瘋狂,他們請我去吃法國大餐、加州牛排。他們為莫言甘願冒險喝中國白酒,兩杯下肚,手舞足蹈,狂呼不止:“莫言!莫言!”其“西方文明”的大嗓門比我們還高,好像農村趕大集,好像真到了莫言家鄉的高粱地。
誰賣國?誰愛國?
誰為國爭光,誰丟盡祖宗顏面?
此情此景,我當然第一時間現場電話告訴莫言,管他異國時差,管他白天黑夜!“我的個天,老焦你就折騰吧!”莫言可能正睡覺,哈欠連天。
沈鵬先生是寫字的,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我在人家家裡不說寫字和書法,說的也是莫言,開口談就是莫言,你說荒唐不荒唐?但使我意外的是,沈老笑吟吟開口了:“我也喜歡莫言,我們算同道。”

序言

近距離真性情
作家峪叢如實侃莫言
吳志遠
“凡是急吼吼的想作大文想掙大錢的人,多半作不出文,掙不到錢,因為他不能神閒氣定,從容於心於神於氣。做大事是需要時間準備的,十年二十年?十年不夠,二十年差不多!”
日前,在向湖北作家峪叢先生請教時,他的話頗讓人深思。
峪叢先生跟當今文壇著名作家莫言先生三十餘年聯繫、交往不斷,跟著感覺走,跟著作品讀,親視親歷了他多年創作、生活的根根梢梢,枝枝葉葉——
三十年前,名不見經傳。一張硬座火車票趕赴北京會面,一個在胡同口死等,一個在火車站瞎轉,從早晨折騰到下午,灰頭土臉,見面不說喝茶,喊的是“快快下面!”一碗麵條,邊吃邊聊,談論的竟是今天這個獎——諾貝爾文學獎。
準備了多少年?三十多年!
莫言來漢,妻女一家三口來,在峪叢先生家裡,兩人面談,談論八天,所說最多的也是這,這個獎,這個夢,這個念,這個想……
峪叢先生說:“莫言獲獎了,一夜成名,但又真不是一夜間事。說一夜成名,獲獎是下午之時,至夜間七點,其作品網上銷量達十年總和。說不是一夜間事,那是莫言有十一部長篇小說,三十部中篇小說,八十餘篇短篇小說,五部散文集,九部影視文學劇本在那裡擺著,他是有實力作後盾的,他有備而來……”
一個在飢餓、貧窮、孤獨中長大,國小六年即輟學的人;一個視文學寫作為第一生命的人;一個“拎著破麻袋變戲法樣一變一個中篇一變一部長篇而個個都如鮮土裡扒出的紅薯蘿蔔、類真貨”的人;一個相信創作即“天馬行空…‘狂氣雄風”其個性必須有點邪勁的人;一個做人低調謙虛謹慎,輕言慢語而拿起筆來卻敢於“在上帝的金杯里撒尿”的人:一個出生土坑,四壁黑涼,一隻圓桌,半間小房,就在那裡娶妻生子,揮就名篇巨製,“為的是接續血脈地氣”的人…… 讀讀峪叢先生的介紹吧,您盡可實實在在找見莫言,零距離接近莫言——
而這樣的文章,有32篇之多。作家峪叢的文字幽默跳躍,自成一派,他風趣地說是寫給他們村里人看的。我們原汁原味地奉獻出來,敬請品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