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秋言

莫秋言

莫秋言又名天堂捷運棧。80後雙魚座男子。自娛自樂的小作者一枚。生於北方,背影朝南。白天做夢,半夜寫歌。夤夜與冬至。宿命與流年的碎片。嗜煙。只抽一半。喜悲。朝陽。念字為安。莫秋言,原名李凡,三月出生的雙魚座男子,安徽省淮北市人。夢想實踐障礙者,但依舊內心篤定地爬著生命的格子。首批“優秀大學生士兵”,橄欖綠方陣中走出的“小秀才”。愛好:寫字、攝影、旅行、收藏。

基本資料

莫秋言,男,畢業於安徽師範大學,80後自由撰稿人,文化傳媒人,寫作十年,策劃及發表文字百餘萬,作品散見於《意林》、《愛人》、《青年文摘》、《高考金刊》等國內知名報刊雜誌、網路及電視媒體,擅長撰寫心靈勵志美文、人文關懷故事,文筆細膩優美,內容雋永深刻,常給人以啟迪和溫暖。
安徽省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散文家協會會員,淮北市作家協會會員。2013年“安徽省十大青年作家”候選人。

作品發表

《意林》《青年文摘》《故事會》《愛人》《知音》《高考金刊》《中國散文家》《華夏散文》《安徽文藝》《情感讀本》《星期九》《漂流瓶》《中學生博覽》《文苑英華》《雨花》《帆都橄欖綠》《佛子嶺文藝》《自學考試報》《安徽日報》《人民武警報》《齊魯晚報》《內蒙古晨報》《半島都市報》《青島早報》《青島財經日報》《濟寧晚報》《德州日報》《菏澤日報》《泰山晚報》《潮州日報》《銅都晨刊》《都市晨刊》《淮北晨刊》《淮北廣播電視報》《霍都日報》《太行日報》《天台早報》等。

寫作及成長軌跡

莫秋言莫秋言

2002年首發榕樹下,以一篇精短寓言小說《塵封的幸福》引起廣泛的關注。從此,開始了寫字生涯。寫字的初衷,只為一場傾訴,擺脫現實的困頓,尋找黑夜裡的光芒。

少年時代,曾以一篇兩千字的《自我介紹》,博得語文老師的淚流滿面,個人滿分習作經常被當成閱讀範文。

中學時代,陸續於報刊讀物發表作品。十五歲,於《淮北晨刊》開設“小作者專欄”,得到所在中學及當地教育部門關注,並在學生群體中受到廣泛歡迎。

大學時代,先後創作愛情小說,公開發表於榕樹下、紅袖添香等各大網路文學載體。在晉江文學網、E家人文學網、江山文學網等多家知名文學網站開設個人專欄,並擔任多家網路文學編輯部編輯。

二〇〇九年,修完大學全部課程,積極回響“大學有志青年參軍報國”的號召,投筆從戎,應徵入伍;同年底,作為大學生士兵典型,代表淮北市全體應徵新兵發言講話。新訓期間,因個人素質能力突出,從近千名新兵中脫穎而出,破格挑選為武警山東省總隊某部政治部門新聞報導員,兼電影放映員,軍旅內刊《帆都橄欖綠》雜誌編輯。服役兩年,連續兩年獲得“優秀士兵”稱號,多次榮獲師旅級嘉獎。二〇一〇年一月,被武警某部表彰為“十佳學習成才標兵”和“優秀新聞工作者”。曾接受“青島電視台”、“黃島電視台”、《青島早報》等媒體報導,被眾人稱為“軍營里的小秀才”。

二〇一三年八月,加入安徽莫逆文化傳媒有限公司,任公司副總經理、執行總監;從事圖書出版、活動策劃、品牌推廣、新媒體傳播等方面工作。

二〇一三年底,被評為“2013年度安徽省十大青年作家候選人” 。

二〇一四年,辭去莫逆文化傳媒副總經理職務,創辦安徽(淮北)凹凸時代電子商務有限責任公司,任執行董事,創立“凹凸時代”概念品牌,開啟了全新的創業之路。

二〇一五年二月,出版個人心理勵志集《願你的青春永不散場》,連續居於新書暢銷榜,被眾多網友譽為“青春勵志最真誠溫暖的人”。

二〇一五年,加入安徽省作家協會。

代表作品

個人文集:《願你的青春永不散場》、《光陰的掌聲有顆痣》等。
長篇小說:《最後的天堂》、《流浪遠方》等。
短篇小說:《我有孤獨和酒,你跟不跟我走》、《團圓》、《奔跑的孝心》、《108封信的想念》、《半壁情人》、《等到風景都看透》、《夤夜花開,暗自孤獨》、《兩萬里的深藍》、《殘留在時光里的半邊倒影》、《躲在背後懷念》、《跌落在你浮華的背影后》、《浮華不過半場戲》、《總有一種愛,是含著淚的微笑》等。
紀實文學:《總有一雙翅膀,借給你飛翔》、《帆都利劍:一片“兵”心在島城》等。
小小說:《真愛是謊言》、《右手稀粥,左手酒盅》、《紅燈,停不了的愛》、《父愛的疼痛》、《“分”娘記》、《故事裡的中國》、《記賬單》、《般配》、《穿在身上的愛》、《分手前,那個陪我喝杯下午茶》、《感情需要奔跑》、《一夢二三年》、《最珍貴的囑託》、《靈魂住在風裡》、《踩著影子舞蹈》、《為你凋零的那一夜》、《孝心起義》、《二十平米的豪宅》、《十七樓的幻想》、《口紅》、《沒有歲月可回頭》、《有夢不覺歲月寒》等
寓言小說:《塵封的幸福》、《海角天涯,咫尺的愛》等。
情感散文:《年華二三,我想與你談談》、《消失的火車》、《別走錯了光陰的房子》、《一生情願為你做的十件事》、《握住父親的手》、《淚是烏雲的花》、《遞給我煙抽的父親》、《父愛,在一個男人的背上》、《合身》、《杯莫停,人若離》、《青春風景里的那些人》、《下個路口說再見》、《咫尺天堂》、《一闋秋風的悼念》、《當愛情遇上畢業季》、《如果遇見愛情》、《文字化石》、《最精緻的禮物》、《母親的鞋子》、《握過戰友的槍》、《祖孫軍旅情》、《軍人禮讚》、《寄一紙相思》、《人生豈能袖手旁觀》等。
現代散文詩:《詩人的眼淚》、《穿過黑夜我的眼睛》、《漂》、《島》、《我們無處安放的青春》、《幸福在左,我在右》等。
散雜文:《一個老兵的退伍季》、《在民間,遇見高家村》、《你好,張培亮》、《致趙冬:長大後我就成了你》、《印象深處謝國軍》等。
書評:《大時代,小人物》、《最美好的遇見是彼此照亮》等。

出版讀物

出版信息

願你的青春永不散場願你的青春永不散場

書名:願你的青春永不散場作者:莫秋言
出版社:古吳軒出版社
書號:978-7-5546-0372-7
中圖分類號:B848.4-49
出版時間:2015年2月
定價:32.8元
分類:成功心理-通俗讀物

內容簡介

在白天言不由衷,在黑夜細數傷口,是很多年輕人的生活狀態,這本書旨在讓假裝很好、心中有傷的年輕人感動並改變。給迷茫的年輕人提供正能量,安撫處於高度壓力、迷茫中的年輕人。有的人會問,是不是慢慢長大成熟了,日子就不會像剛畢業時那么辛苦?其實,生活中每個階段都會有不同的任務,人在不同的階段也有不同的任務和目標。只要你一直都在追求,日子就會永遠辛苦。這個世界沒有不辛苦的人,我們都一樣,有些關,只能我們一個人過,有些路,也注定只能一個人走,生活總是讓我們遍體鱗傷,但到後來,那些受傷的地方一定會變成我們最強壯的地方。

作品推介

這是一本充滿正能量並給人以勇氣面對人生逆境的好書,尤其對以90後為代表的新一代年輕人。讀了,能為成功與失敗的變換墊下基石;讀了,更有助於正確領悟獨立和追求自我的一代人在人生旅途中遭遇困境的自救與反省。值得推薦!——趙冬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圖書主編及策劃人
這是一本同齡人之間的心靈對話書,寫給徘徊在而立之年既青春又迷茫的年輕一代。作者通過自身的實踐經驗和心路歷程,從多角度為我們展示了一部80後的成長和奮鬥史,帶給我們對現實問題的諸多思考和啟示。它更像是一面鏡子,讓每一位從奮鬥年輪中走過來的你,既能夠觀照得到自己的影子,又能觸摸得到那顆柔軟的內心。
——沈嘉柯80後人氣作家、影評人、文化評論家
在“誰的青春不迷茫”的群聲感嘆背景下,這似是一本關於成長與褪變的命題“教材”,又像是一封作者與讀者實現心靈共勉的信箋;什麼樣的年華是不朽,怎樣的青春最無悔,如何踏過青春的“兵荒馬亂”等一系列的問題,相信你在書中能夠找到答案。
——安寧80後人氣作家、內蒙古大學藝術學院副教授
在“偽勵志”橫行的時代,莫秋言以自己為藍本,現身說法,闡述成長與成熟,解析迷惘與躁動,尋路清晰與猛醒。這才是“真勵志”,是不可多得的心靈教科書。
——李丹崖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安徽省作家協會理事
正值迷茫期的你,如果剛好經過這本書,建議你把它帶回家。青春里我們看過太多厚重的心靈雞湯和人生哲學,但迷茫的青春依舊難覓出路。而這本書,似是作者邀你共飲的一杯清茶,苦甘滋味都將在飲茶中跟你娓娓道來——不澀不重又不膩。因為遞給你這盞茶的作者,正好與你同齡,他是一個溫暖的大男孩,他的字亦能溫暖你那顆迷茫的心。
——李寧《愛人》雜誌資深編輯

個人語錄

● 悲傷的竊竊私語,孤獨的載歌載舞。

● 是你收藏了我的黎明,讓黑夜無法照亮。

● 路中央是川流不息的車輛,我的往事就在對面。

● 我們的歌,是唱在流年裡無主的合歡。

● 一種思念,比夢還長;一種幽怨,無法丈量。

● 是你的秋天,是我的秋天,不是我們的秋天。

● 我看見街上的陽光很明亮,只是我該回到我的天堂。

● 我始終保持著同一種姿態,同一幅畫面。因為。我的青春,你不來,我不願意老去。

● 我一直相信,在每一座城市裡,都會住著一個讓人心動的女子。只有一個,倘若遇見,歲月不蹉跎。

● 有些寂寞會隨著年輪的更迭而消失,有些憂傷會隨著時光的漂流而遺忘。

有些歌聲會隨著生命的喧囂而靜止,有些感情會隨著記憶的擱淺而斷章。

● 夢中人,我的羽翼不足以到達你所在的地方,於是我會在每一個黃昏,目光灼灼的滑翔。在未可迫近之前,我想你的彼處便是我的天堂。如感情,得不到的可能是最好的。

● 我想隨著時間的流逝,隨著記憶的此消彼長,大抵被迫遺忘的容顏與擱淺的目光會有很多。但你,是我一直不願意忘記的。我想我們的故事,我們的交織,會隨著血液的流淌而蔓延。

● 曾經很多次,在每一個我所停留的城市,孤獨渲染的黑夜裡,單調的敲擊著鍵盤,把每一次可能的遇見編織成懵懂的故事。那每一個跳躍的位元組,都是我在失之交臂之後發出的尋人啟事,只是我所有呼喚都以杳無音訊的結局而告終。

● 我如果愛你,我不會用大段大段的時間想念你,但是我會惦記你在心底。然後會用有限的時間,去創作更多無限美好的可能。

● 在每一個抑鬱無端的時刻,我會寫字。文字如一雙眼睛,會把我暗淡點亮。文字如一對翅膀,會帶我走近天堂。所以每一個位元組都是一個厚重的靈魂,無法剪下,無法複製,更無法刪除。

● 陽光是跟在影子身後溜進來的,當我還在黎明前寫歌。我打發走了所有的想念,只在一個人的角落裡貪涼。

你走的時候,世界很靜,只有風聲,還有漫天的黃葉裹著眼淚的砸地聲。聽蛾一遍一遍地訴說這古老的相思,欲言卻已斷腸。

● 南方的都堇鎮,車去,人去,影去,唯有憂傷不去;

記憶的那面窗,燭流,血流,淚流,唯有時光不留。

● 我們雙手合十,看流年遠去。我們寂夜淺唱,悲傷的過往。

我用最沙啞的聲音唱舊一半的憂傷,你說那是你最寂寞的聲響。

借一載流年,唱一晌合歡。

● 時光,空洞的像是不再天亮。記憶,頹廢的忘記了始初。

迷宮的第幾層,可以遇見陽光?你所收藏的,是我深鎖的黎明。

● 請別把我忘記,也許當你回憶的時候我在想你;

請別把我忘記,也許在你迷路的時候我在等你;

請別把我忘記,也許在你放逐之後我依然還在原地。

那些回憶不難過,那些人已愛過,那些花期已錯過;那些思念不寂寞,

那些辜負無數,那些舊夢不說;那些歡聲笑語,那些容顏已飄落。

在回憶之前,在忘記之後,記得我愛你。我依舊是我,喜歡白天做夢,夜半寫歌。

● 當我們站在青春的末尾,不再年輕的時候,驀然回首,誰的青春沒有嬌縱的時光,帶著勢不可擋的怨氣;誰的愛情沒有無故的遲到,貪婪著被等待的幸福。可不知,在轉瞬即逝的時空里,在人生反覆無常的背景下,有些看似平淡的感情卻隱藏著稍縱即逝的幸福;有些被當作永恆的信念往往不堪一擊。假如你還年輕,就請繞過誤區,學會奔跑。假如你已錯過青春,那就再快一點,沒準還可趕上末班車。

感情需要奔跑,為你所愛的人,為愛你的人,懂得等待,學會珍惜。

● 一直孤單的行走,荒草叢生的阡陌變成了燈火輝煌的長街,高聳林立的摩天大廈替代了低矮破舊的土屋,但是永遠忘記不了的是棉油燈下的一針一線,戴月荷鋤歸來的一顰一笑,老人斑斑的白髮和厚厚的手繭,以及當時的月亮。

● 我走的時候,你沒有問我,歸期何時,前方何處。如我當初,縱使偌大的惶恐與不安,也從未問及答案。

那無疑是一道精神的枷鎖,給即將遠行的人,給無處安放的心。其實你很明白,我在與你走著相同的路,在你卸下行囊,十餘年後的光景里。

用一雙同樣流盼淒迷的眼睛,去感知世界的溫度。用同樣勇敢的心,丈量世事的深度、光陰的長度以及生命的厚度。

● 夢停留的地方,是我久違天堂。沒有車水馬龍的喧囂,沒有物慾橫流的腐蝕,沒有勾心鬥角的踐踏,沒有虛情假意污濁。只有這一汪清泉的眼淚,洗濯華麗外表下假面的卑鄙,淨化粉脂垢面里庸俗的心靈。與心簇擁,與靈魂接近,有一種無以倫比的穿透力。透過夜的黑,等待黎明前的曙光,照亮內心的陰暗,點燃生命的明燈。

● 所謂的合身,即衣服與身材相稱。再華麗的行頭,穿起來不夠合體,都只是一種擺設。在感情上,良辰美景如若選錯了主角,也都只是形同虛設。亦如灰姑娘的那雙水晶鞋,任爾王侯千金與名門之後,任爾左右逢源或處心積慮,合腳的都只屬於一人。

卡佛說,每個人的生活都不合身,除非放棄內心世界。我們在欽羨他人、盲目攀比、追逐名利的同時,是否曾想,別人嘴裡的糖,未必都是甜的。然而,每一個我們,需要所為的,是明白自身需索,知悉自我現狀,做力所能及、恰到好處的選擇、付出與追求。在感情世界,唯有量體裁衣、對號入座,才能稱心如意,上對花轎嫁對郎。有時,我們深知自己穿衣的尺碼,卻又是否真正知曉,怎樣的感情最合身呢。衣服不合身,可以輕易丟棄;那么感情,買單的永遠都只有自己。

● 等到有一天,我們終於找到了前世的彼此,在對方的翅膀上折射出自己的影子。你用輕盈的羽翼拍打著我,讓我從冬眠中漫漫甦醒。我看見一幀被你精心修飾的春天,還有一闋光鮮的黎明,被我夾在書頁里,從此我蘸滿夜色的文字也足夠溫暖。只是我不知該如何感謝你的饋贈。你說,你只要我幸福著,你目光所觸及的地方便是我的溫暖。我堅信,從此我的世界只種向日葵,不開曇花。

● 叩響光陰的門栓,人生本來就是一場行走。如果這場行走中,沒有留下掌聲,起碼還有腳印,待你回味。一道幸福的門關閉著,另一道就會打開,我們不能只盯著關閉的門,對正在開啟的門卻置若罔聞。

既然無法同行,不如為愛情重新定義,讓自己有一次華麗的轉身,或許祝福是最好的告別儀式,為TA的下一站春暖花開推波助瀾。

● 有時候,過錯是暫時的遺憾,而錯過,卻是永久的疼痛。生活是風推著雲走,你要用心靈去遴選,不是每朵玫瑰,都為愛情盛開;也不是每一棵仙人掌,都帶著刺……

● 若干年後,信手捻起一楨潔白的紙張,沿著光陰的紋路,不覺然地疊起一枚“心”的形狀,然後寄往回憶里。只是收信的人還沒有來,我在光陰的這頭,如舊的等待。如果遇見,我想對她說——親愛的,我在回憶里找過你……

● 試想,如果報答親恩,還需瞻前顧後,左右搖擺,那么為我們窮盡一生的父母,還可以指望依賴於誰?我想小張及其兄妹的抉擇,也正是當代中國許多獨生子女家庭,即將面臨的實際問題,也是新時期“二十四孝”的真實寫照。作為80後、90後的我們,很多生長在“四二一”的家庭模式里,我們在擁有著更多專寵,和新機遇的同時,肩上更是挑著義不容辭的大梁,無人分擔,無人協商。如果某天,我們一直認為身體康健的父母,突然坍塌,那么作為他們窮盡一生,耕耘的唯一一部作品的我們,是否願意為報答親恩奮不顧身一次?答案不容置疑,我想我願意。

● 拉開記憶的繩索,突然內心變得空蕩,感覺有一陣風便可以洞悉過。許多年後,當我再次聽到齊秦的歌聲里——天上的星星是窮人的珍珠,不禁感慨於當時的歲月。而那輛價值不菲的遙控賽車,始終被我當作見證恥辱,或是改變命運的標本,一直收藏著。因為,我始終相信,一個人的眼睛裡如果沒有淚水,他的生命里也不會出現彩虹。

● 許多年後,我終於鼓起勇氣,乘載著那列夢寐的火車,走出了記憶的潮汐。那些於風中一起追趕過火車的少年,住在生命里的朋友,也逐漸地失去了音訊。同時,隨著電氣化鐵路的改造,原本的車站早已摘牌、挪作他用,成為了光陰的廢墟;簡陋的月台圈上了圍欄,變成了貨場,已然雜草叢生,牛羊成群。只有那列消失的火車,和塵封在抽屜里舊車票,鐫刻著夢想的年輪,成為了汩汩流淌的記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