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爾曼·哈姆斯

epen epen thes

成就

1936年,赫爾曼·哈姆斯對貝內迪克圖斯·胡貝圖斯·丹瑟(Benedictus Hubertus Danser,1891年5月24日-1943年10月18日)的分類進行了改進。並在1936年 出版的德文著作《婆羅洲的天然植物》(Die natürlichen Pflanzenfamilien)的豬籠草科章節中將豬籠草屬分為三個亞屬:無翼種豬籠草亞屬,真豬籠草亞屬和中豬籠草亞屬。赫爾曼·哈姆斯將馬來王豬籠草與其他絕大多數豬籠草一起歸入真豬籠草亞屬;無翼種豬籠草亞屬為單種亞屬,而中豬籠草亞屬只含3個物種。此外,赫爾曼·哈姆斯還建立了一個新分支—滴液分支(Distillatoriae),其得名於滴液豬籠草(N. distillatoria)。
1938年,他修訂了豬籠草屬,確定將其劃分為三個亞屬,分別為無翼種豬籠草亞屬(Anurosperma Hooker.f. (1873)),真豬籠草亞屬(Eunepenthes Hooker.f. (1873))和中豬籠草亞屬(Mesonepenthes Harms (1936))。
1976年,日本植物分類學家重夫倉田(Shigeo Kurata)的著作《基納巴盧山的豬籠草(Nepenthes of Mount Kinabalu)》發表,基於他的實地考察,將其豬籠草科分為三個亞屬的觀點得到支持。至此,確定赫爾曼·哈姆斯將豬籠草屬分為三個亞屬的實踐依據。
另外在引證由赫爾曼·哈姆斯命名的一個植物學名時,該作者的標準命名人縮寫是Harms。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