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草

語出:漢 班固 《白虎通·封禪》:“朱草者,赤草也,可以染絳,別尊卑也。”《後漢書·曹褒傳》:“甘露宵降,嘉穀滋生,赤草之類,紀於史官。” 李賢 註:“赤草,即朱草也。《大戴禮》曰:‘朱草日生一葉,至十五日,十六日落一葉,周而復始也。’” 清 李斗 《揚州畫舫錄·草河錄上》:“如紅有‘淮安紅’,本 蘇州 赤草所染, 淮安 湖嘴布肆專鬻此種,故得名。”

歷史地名

赤草,歷史地名。廣東省鶴山市雅瑤鎮南靖村委會轄村,含赤草舊村、大富里、竹園裡。1998年,人口778人,水田53公頃,山地558公頃。據黃氏族譜載:宋嘉定八年,(1215)深公(進士)從南雄珠璣巷遷至新會杜阮,第七世祖章甫於1356年到赤草村教書,當地村人安排他暫居草屋,爾後不斷繁衍後代,越住越旺,故取名赤草,赤同“放”的土語意思相同。經600餘年的變遷,只剩下黃姓子孫,現址山鎮上黃村、鶴城鎮章巷村等地之黃姓均自赤草遷徙。

植物名稱

赤草,植物名,一種紅色的草,可作染料。古代亦稱朱草,方士附會為瑞草。 漢 班固 《白虎通·封禪》:“朱草者,赤草也,可以染絳,別尊卑也。”《後漢書·曹褒傳》:“甘露宵降,嘉穀滋生,赤草之類,紀於史官。” 李賢 註:“赤草,即朱草也。《大戴禮》曰:‘朱草日生一葉,至十五日,十六日落一葉,周而復始也。’” 清 李斗 《揚州畫舫錄·草河錄上》:“如紅有‘淮安紅’,本 蘇州 赤草所染, 淮安 湖嘴布肆專鬻此種,故得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